本人親身經驗~在北投買自用(買個人名非登記公司名)新貨車當初有簽約新車購買,業務說用員工優惠的方式有多折一萬(當下認為員工優惠方式是業務缺台數業績達標犧牲自己的獎金)也說跟他買車險原廠配備。
後來等車期等一個月後交車完回家發現一些領牌收據和登入APP有別人的姓名、車牌和不是自己標車牌的號碼,後來問業務當然鬼打牆迴避一推問題!
當初說好跟業務買車險送的配件有發票(才知是自己花錢買的配件,當初業務有先預收保險費和領牌規費多退少補)
後來也發現業務有再收不要的報廢車才想到業務有可能找人頭登記購買新車再拿去退貨物稅在過戶給我(業務和人頭簡直不用花到錢把我的新車拿來亂搞,我車款是直接匯到車商公司戶頭所以有購買證明)
提醒各位領牌車和新車價差5~6萬(以小貨車算)我是新車價位買到領牌車,業務和所長官方回答是不影響往後賣車的價格,您相信嗎?

既然中南部沒有往北部問都是一貫手法…開始逆向思考,是不是代理商對員工太苛刻?還是人性別的貪婪?
發這篇真讓人增廣見聞一個美意都補助又變成讓不是真需要的人圖利,都是你我的納稅錢呀⋯⋯
開始懷疑並非缺車,萬惡的代理商收集到一個數量再向日本訂車,爬文似乎各國幾乎日本原廠經營,只剩台灣代理商互打?若沒選擇餘地真的不會想碰此牌
買個車花錢還累死自己,浪費許多時間跟燒腦


話說最近有台鋁合金很多標榜鋼性很棒的一台,若不是外型太方正沒有很愛,根本不想執念RAV4,上來是想搜尋它的文章😂但也很賊….客車好像加十萬,果然財團漲十萬以為漲10$一樣,還是國產呀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