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我主文所述,風險是由消費者去承擔嗎?您們能接受產品會使你受傷?這樣地溝油也能吃了啊…
常言道,一份錢一份貨,一輛車50萬,又不是便宜的數目,絕大多數的勞工整年薪水都還買不到,卻還要幫車商講話,發生什麼事了?
車商一直用這種思維與策略賺一二十年,50萬的車還一直要吃到飽,政府的五萬補助也是這樣吃,其實我們消費者根本沒得到利益,那五萬補助也是你我納稅錢支出,政府支出愈多負債愈高,對於經濟一點幫助也沒有,國民的健康安全也沒有。
有沒有想過舊換新的補助金,早就可以把基礎主動系統(ESP、盲點偵測、緊急煞停)及安全氣囊補齊了,而車商只是沉默的把這筆錢收進口袋,消費者還很開心的有補助拿。
與其都要浪費掉這五萬補助,還真的去買進口貨比較有價值。
現在國產的保養沒有比較便宜,當進口數量變多時,自然零組件單價也很下降,而且也會有人開始製造零組件供內需。差別在於沒有保車險是會變成保養維修上最大的負擔。
如此看來,政府五萬補助買國產是種浪費,又還要看銷售量來決定你的健康值不值得這五萬塊,是SM戲碼嗎?
chernann wrote:
(1).鋼夠硬,台...(恕刪)
鋼夠硬很厲害,但本人這篇文章的重點是,所有車輛的車體結構設計是可以第一時間承受撞擊保護乘員情況下,有繫安全帶但沒有側氣簾作為人體擺動碰擊防護,對乘員的傷害還是存在的。
真的不要一直執著在談鋼性議題,承如前敘,台灣尚無車輛評鑑資訊,國內外的規格又有差異,台灣消費者不能一直在自圓其說,認為有高鋼性車體即可,畢竟每間車廠的車體結構都不相同,完全潰縮車體是一種保護,沒有潰縮也是一種保護,重要的是車體能吸收大部分衝擊力,以及主體箱不會變形擠壓到人體。只要是這樣,它這就是良好的車體結構。
去吵現階段看不到功能性的車體,很沒意義。把政府補助您的五萬塊拿來爭取看得見的安全氣囊,以及基礎主動式安全系統(車身動態穩定系統,煞車優先,煞車力道輔助),才是最實際的。
預防真的不能只做半套啦,有好車體卻還是受傷,鐵包肉也沒多安全啊!跟機車相比,可能只是不會馬上投胎而已……
danny750325 wrote:
歐美日國家目前是標配基礎性安全(優良車體結構、六具安全氣囊、車身動態穩定系統、煞車優先、煞車力道輔助),台灣跟不上卻認為是消費者問題,這樣不對吧?!
如我主文所述,風險是由消費者去承擔嗎?您們能接受產品會使你受傷?這樣地溝油也能吃了啊…
常言道,一份錢一份貨,一輛車50萬,又不是便宜的數目,絕大多數的勞工整年薪水都還買不到,卻還要幫車商講話,發生什麼事了?
車商一直用這種思維與策略賺一二十年,50萬的車還一直要吃到飽,政府的五萬補助也是這樣吃,其實我們消費者根本沒得到利益,那五萬補助也是你我納稅錢支出,政府支出愈多負債愈高,對於經濟一點幫助也沒有,國民的健康安全也沒有。
有沒有想過舊換新的補助金,早就可以把基礎主動系統(ESP、盲點偵測、緊急煞停)及安全氣囊補齊了,而車商只是沉默的把這筆錢收進口袋,消費者還很開心的有補助拿。
與其都要浪費掉這五萬補助,還真的去買進口貨比較有價值。
現在國產的保養沒有比較便宜,當進口數量變多時,自然零組件單價也很下降,而且也會有人開始製造零組件供內需。差別在於沒有保車險是會變成保養維修上最大的負擔。
如此看來,政府五萬補助買國產是種浪費,又還要看銷售量來決定你的健康值不值得這五萬塊,是SM戲碼嗎?
1.日本並沒有全面標配6安,這點請查明。
2.風險是由消費者去承擔嗎?樓主舉地溝油當例子,我就告訴您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於食品安全的指導原則-即著名的"神殿式結構",簡單的說就是神殿的屋頂是食品安全,撐起這屋頂三個柱子的是政府、業者及消費者,所以消費也要去承擔責任,無庸置疑!!
3.樓主發文是藉由新款Vios及Yaris(7SRS)的上市來指責和泰,並不公平,同樣暢銷的其他國產車連4SRS都不一定有得選,和泰下放7SRS至入門車款卻被責備....,車商願意進步給予鼓勵吧!
4.再來就是政府,近年法規從強制標配2安、強制標配胎壓偵測、之後要強制標配ESC,雖然慢,但這優先順序大致還正確,因為強制標配主動安全如胎壓偵測、ESC,是基於減少你出事害到別人的機會(尤其台灣多雨加上很多人不重視輪胎),相對起來6SRS並沒有辦法預防你對別人的傷害,當然在法規的序位上是比較次要;再者,氣囊的生產大國日本都沒有強制標配6安了,現階段國產車標配6安也只是將成本轉嫁消費者,對您要訴求的勞工與經濟有幫助嗎?
5.最後還是要強調,消費者要為自己風險負擔一部分責任,消費者的選擇決定這個市場,近兩年進口車熱銷與國產車安全配備提升,就是消費者的影響,相對過去20年,近兩年台灣的汽車安全算是很不錯的進步,該鼓勵當然要鼓勵,該要求還是要繼續要求,但責備的對象要搞清楚,進化的優先序位要多考量,依此論點,我個人覺得最該鞭的是裕隆,標配6安消費者還是要多努力。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