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材很重,運輸沒有想像中這麼簡單,加上 車廠都學 toyota wayjit / 零庫存,光你花個10天半個月海運材料,風險就夠大的了所以材料都是就近採購設計圖只會有一份,但是因各地法規不同,會有所修正~~最常見的,美規車,大燈有要黃色反光板,一般地區的沒這強制要求左駕、右駕,除了內裝配置、大燈切線方向也相反所以會有一樣的鋼材? 據說 MIG 和 MIC 的benz 重量就不一樣實際上會有一樣的鋼材嗎?鋼廠保證做不出一樣的鋼材,只能出符合一樣規範的鋼材 ,鋼材不純,所以成份、特性都有有很大的 range ~~~再加上後製程、熱處理,跟本不會有一樣的(只能做到符合規範,所謂符合規範,就能量產做的到的範圍你以為不想將規範做小一點嗎? range做太小就會很難量產,所以一些鋼廠就會自己出特定型號鋼材,在原有的規範中,做的更精準,相對也就更貴。)就像前陣子 神戶造假,造什麼假? 材料的特性試驗沒有達到標準,怎麼辦?重做呀,花時間重做,一定能做到過但是因為太花時間了,所以就直接改數據~~ 比較快特性試驗,也是每次都不一樣,去做成份測試也一定和成份表不一樣向來嚴謹的日本人,變隨便了,然後被發現出包、破功~~
MBUSA wrote:如題,是否有和泰汽...(恕刪) 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30514/35016593/匿名美國車廠工程師透露,由於巴西法律未強制要求,因此車廠不願犧牲利潤,精進汽車安全。車廠在巴西每賣一輛賺10%利潤,反觀美國一輛車只賺3%。車廠為壓低製造成本,減少車身焊接點或隨便焊接了事,影響車身防撞效果,車禍時方向盤恐飛出,甚至撞破駕駛胸腹致死。巴西2010年有9059人死於車禍,死亡率將近美國的4倍。...其實這與維冠倒了,專家說了:...有沒有偷工減料,全憑良心???循序漸進....好的法律制度:短空長多...造就國際競爭的企業...短視近利....保護主義..短多長空...無法與國際競爭,侷限內需小巿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