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大家猜看看這底盤是哪一台車吧~~~

PREMIO 後期大概就是台灣TOYOTA開始走向COST DOWN了
CORONA 才是創造出TOYOTA耐用口碑的王者
不然樓主以為,為何豐田總裁出來道歉,就是因為Costdown過頭,已經影響到品質了.........
Smiggle wrote:
corona 比corolla高一級,你搞錯了。

當時CORONA是國產,COROLLA是進口,
才會有這種誤解,
以排氣量以及空間來說,
NA的確比LA高一級,
但以內裝的豐富度與安全性來看,
LA卻是優於NA,
2種車系是並存的,
但自LA邁入國產ALTIS王朝後,
除了取代NA車系,
缺點也一併承襲

可樂娜 Corona

樓上說的沒錯!當年這台Corona在日本的直接對手,就是Nissan鼎鼎大名的Bluebird

隔壁剛推出的New Sentra就是他的孫子輩!!!

Corona ←→ Bluebird的擂台賽,是每年日本汽車界的熱門話題

現在的Altis也就是Corolla,當年的等級在日本確實比Corona低一階,不過一開始販售是引進美規Corolla,由於進口貨的錯覺,造成國人誤認比可樂娜 Corona等級還來的高

日本Toyota剛回台灣就推出可樂娜Corona,像現在台灣本田的作風,價格不但比當年裕隆尖兵、青
鳥(Bluebird)貴,還狠嗆滿街的福特"全壘打"計程車制服車你喜歡嗎?咱"可樂娜"當成Taxi,門都沒有.....就是這種高人一等行銷策略奏效,可樂娜替"和泰"在裕隆、福特雙雄夾殺下,打下一片江山!

真的不騙你!民國70年代末80年代出,想在大台北地區揮手叫一台可樂娜 Corona的機會,幾乎等於"零"



對照現在滿山滿谷的黃色Toyota Taxi,令人唏噓不已又不忍卒睹................

lkk77 wrote:
corona 停產前是PREMIO 1.6 一台六十萬有ABS+1 SRS,你一定是在外廠保養(被車廠說吃機油便宜賣掉(家人不懂車誤信車廠說法))


我家人是乖乖牌,這台車全都在原廠保養,固定五千換機油,保養時車廠開甚麼內容應該是照單全收,車子也就住家附近市區與高速公路跑一跑而已。

Premio 的話我還真的忘了它,我只知道家裡買 corona 是停產前,最便宜那款,連後照鏡都不能折。XD
bulibi wrote:
我家人是乖乖牌,這台車全都在原廠保養,固定五千換機油,保養時車廠開甚麼內容應該是照單全收,車子也就住家附近市區與高速公路跑一跑而已。

Premio 的話我還真的忘了它,我只知道家裡買 corona 是停產前,最便宜那款,連後照鏡都不能折。XD...(恕刪)


我記錯了嗎?,Premio 是停產前最後一代corona啊

我買的是1.6E最便宜那款(60萬),後照鏡是電動的啊?有皮椅及鋁圈,ABS+SRS

原來預算開10年.每年攤提6萬,沒想到10年時車況超好就花了2萬換正時皮帶水龜等,又開了3年了

算算3年省6x3=18萬-2萬=賺了16萬
實在是看不出來樓主說得用料好在哪裡~~?

還有明明就不同車系~~還一直要凹~~!

真是水喝半瓶~~


lkk77 wrote:
我記錯了嗎?,Pre...(恕刪)







沒錯corona premio確實是台灣corona國產的第三代,也是國產corona車系最後一代。

corona國產後第一代就叫corona(化油版),後有出小改款噴射板、ABS。

corona第二代就是當時很多計程車運將買的corona Exsior(A秀)。


Premio印象中 1.6有分1.6、1.6E、1.6E精裝版。我們家買的是1.6E精裝版

59萬.9加上選配(5輻方向盤、核桃木飾版、後電動遮陽簾、霧燈)1.6萬。

2000.10出廠(算是末批了),目前32萬公里還在上山下海中。



corolla altis則是2001.03國產上市

不管altis是不是要接Premio的市場定位,corolla跟corona始終是兩種不同車系的。

radeon9999 wrote:
拖曳臂並不差, 標誌206, 福斯Golf, 雷諾Clio, 本田Fit; CR-Z; Opel Corsa,

福斯Santana (Passat前身), 甚至B5 PASSAT後懸也是拖曳臂,福斯金龜車,都是拖曳臂,

Nissan BlueBird, 雷諾405也是拖曳臂~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14&t=1263679


拖曳臂並不差, 很多鋼砲+小車使用,相比起來,很細又小支的麥花臣可能還更糟糕~

轉貼文章1.: http://www.taxi88.com/yanche-88.files/xth.htm

3 . 後 輪 拖 曳 臂 懸 掛 ﹝ Trailing-arm ﹞

後 輪 拖 曳 臂 設 計 , 完 全 是 為 了 增 加 車 內 乘 坐 空 間 為 考 慮 並 降 低 連 桿 的 複 雜 性 。 拖 曳 臂 懸 掛 系 統 ﹝ Trailing-Arm ﹞ 在 一 些 歐 洲 掀 背 車 上 可 見 到 拖 曳 臂 的 後 懸 掛 的 影 子 , 此 系 統 可 讓 後 車 廂 的 空 間 充 分 利 用 , 因 為 它 的 整 個 架 構 都 在 車 身 底 盤 下 部 。 結 構 上 並 沒 有 像 雙 A 臂 系 統 的 大 小 支 臂 組 合 , 而 是 使 用 一 粗 大 的 「 U 」 型 臂 橫 接 左 右 兩 後 輪 。 這 樣 的 設 計 雖 然 簡 單 , 但 製 造 過 程 簡 易 , 並 且 佔 用 空 間 小 , 生 產 成 本 也 較 低 , 缺 點 是 車 輪 與 地 面 接 觸 的 角 度 幾 何 變 化 沒 有 獨 立 懸 掛 來 的 好 , 也 就 是 輪 胎 抓 地 力 會 有 影 響 , 但 是 對 一 些 平 價 車 來 說 已 經 足 夠 使 用 , 如 德 國 福 士 ﹝ Volkswagen ﹞ Golf 、 法 國 雷 諾 ﹝ Renault ﹞ Clio 、 德 國 歐 普 ﹝ Opel ﹞ Corsa 等 , 後 輪 都 採 用 拖 曳 臂 懸 掛 系 統 。



既然這麼好,怎不前後都改拖曳臂?

還用"很細又小支的麥花臣"來當前懸吊?

meridian wrote:
懸吊獨立與否本就跟操控沒有多大的關係 (跟舒適性倒是很有關係)

..
..
連原廠都會這樣搞自己的性能車款, 這又是怎麼回事??

怎看到一些賽車都是懸吊獨立?

性能車款怎都是懸吊獨立?

既然跟操控沒有多大的關係

怎沒車 前,後 都用拖曳臂????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