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try wrote:
2. 就算是用上面的去比較,我看到的都是中大型的車配小排氣量渦輪對上"較大一點"的大排氣量,這在很多情況下 (例如巡航),都會是那較大排氣量的佔優勢,但是如果是走走停停,小排氣量相對就會省許多
這跟我的理解相反
100km巡航的話小排氣量加渦輪油耗佔優勢 因為燃燒效率較好
加速的話就沒有比較省
emeryville wrote:
這跟我的理解相反
100km巡航的話小排氣量加渦輪油耗佔優勢 因為燃燒效率較好
加速的話就沒有比較省
38try wrote:
ok, sorry,...(恕刪)
38try wrote:
2. 就算是用上面的去比較,我看到的都是中大型的車配小排氣量渦輪對上"較大一點"的大排氣量,這在很多情況下 (例如巡航),都會是那較大排氣量的佔優勢,但是如果是走走停停,小排氣量相對就會省許多
38try wrote:
基本上 100KM巡航,就算是小排氣量+渦輪,那轉速也不會讓渦輪發動
所以在"下坡"或者是水平面的狀況,其實差不了多少,看腳會不會踩而已
但是天下沒這麼好的事
遇到上坡要加速,小排氣量就會啟動動渦輪,這時候油耗相對就會突然"大幅"增加,除非那位車主像我一樣知道怎麼踩,不然
比起自然進氣的線性加速,在上坡路段將會是自然進氣佔一點點的優勢
emeryville wrote:
你真的是自相矛盾耶
前面講大排氣量巡航油耗較省
走走停停加速減速的話是小排氣量比較省
後面又說100km巡航渦輪不會啓動
上坡加速啓動渦輪油耗會大幅增加
想清楚再發言好嗎?
ariete wrote:
裡面有Ford的1.6跟2.0L Ecoboost引擎,雖然說現在是One Ford政策
但這兩顆的確是歐洲福特那邊設計的
如果說血統不純,後面還有BMW X3 2.0L 渦輪 VS 3.0L直六
這就確實是歐洲車了吧??也沒有如廠商宣稱的省油呀,問題出在哪??
機械增壓是重點
從熱力學角度來看,提高壓縮比可以增加效率,這個是渦輪帶來的好處(馬力提升)
但降低排溫也可以增加效率,這是目前大家在談的阿金森循環,或是米勒循環的特色
他們藉由進汽門晚關來達成壓縮比不等於膨脹比,此時排溫會降低,熱機效率會提升
但缺點是低速扭力不足,需要別的動力幫忙,那就是油電馬達或增壓
對於渦輪來說,低負載下渦輪增壓效益有限,因為沒有足夠的廢氣推動渦輪(就算有VGT)
也因為渦輪的存在導致Pumping loss增加,更難達成米勒循環;
但機械增壓就不同了,可以透過電腦來控制低負載的增壓來達成米勒循環,在省油方面就有實質幫助
您的車同時有機械增壓跟渦輪增壓,的確是很讚的設計(擷取兩邊的優點捨去大部分的缺點)
但我不確定她是否有加入這樣的設計
目前確定有這樣做的機械增壓引擎日產有兩顆(1.2跟2.5L機械增壓)
VAG則有一顆3.0L機械增壓,此引擎也用在Hybrid車款上,且馬力並未調小
這顆引擎當初推出時大家一片譁然,因為寫著3.0TFSI卻是機械增壓
但了解其中奧秘後就知道這顆引擎捨棄渦輪的主要原因
38try wrote:
而您所說的X3 2.0渦輪,其實對我來說不能算上一台"節能環保"車,所以我把他一樣歸類在正常車種...(恕刪)
38try wrote:
以台灣的情況,國道常常緩上坡甚至斜坡
這時候自然進氣的車種,轉速拉高了三五百轉,耗油多了一點
但是小排氣輛+增壓的車種,多了那幾百轉,增壓卻出來了,這時候油耗就會大幅增加
所以我剛開始講說同車款大排氣量巡航油耗較省的原因就是因為這樣,總和討論。
然後我第二段講述小排氣量在上坡路段因為增壓出來而比較耗油
這樣請問哪裡矛盾了?
請問你兩種都開過嗎?
想嘴砲麻煩加油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