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電動車研發競賽 豐田落敗

abc630 wrote:
我相信一般人很少一天行駛200KM以上,就算有也是一年幾次或是幾年一次,

目前日租1.8房車約為NDT.3200,以50萬售價的國產車來說,可以租156.25天,

假設一年出去玩兩次,一次七天,這樣可以租11年,不需承擔折舊、保養、維修、失竊等問題,

而且11年後你一樣是開到3~5年以內的車,你說哪一個比較划算?


這個也是重點!

上面的算法完全正確,很多台北人,平常上下班都不開車的,只有週末去玩才會開車,但這些人基本上還是選擇買車,在目前的市場機制就可以運作的情形下,都已經沒有人在這樣做了,我不認為出了電動車以後,他們反而會去選擇這樣的做法,畢竟在台灣多數還是一家人買一台車,不是一個人買一台車。

當然不可否認的,心態問題很重要,但這不是絕對因素,最重要的還是使用習慣,一單電動車的使用習慣可以接近於汽油車的時候,汽油車馬上就會被淘汰,但在現在汽油車的方便性遠超過電動車的時候,就很難有足夠的誘因去驅使消費者去轉變他們原有的習慣,除非他們省下來的金錢遠大於他們浪費掉的時間。

abc630 wrote:
大陸現在某些都市限制摩托車的發牌量,若已超過發牌上限你只能買電動機車,

我相信在使用上或是續航力上他們有面臨許多問題,但是可以預期的是,將來

在電動車這一塊,我們台灣不管在市場或是技術方面,可能佔不到便宜了。


在大陸很多城市給吃石化燃料的機車都課很重的辦牌費,像上海,一張牌的價格可能超過一台機車的價格,可是電動機車就不受此限制,而且電動機車便宜很多,就像我一開始說的,很多人滿願意花個幾千元人民幣買一台電動機車當成通勤車來用,而且對機車來說充電其實挺簡單的,就像手機一樣,電池可以拔下來拿到家裡充電,所以消費者接受的程度相當相當高,連我現在人在上海都想去弄一台上班用了,但是要我弄一台電動車,然後告訴我從上海開到杭州以後,要在杭州找地方充電8小時才能再開回上海,再便宜的電動車我也不可能接受,因為已經完全失去買車所帶來的自由度,那我還不如就把買電動車的錢省下來,拿來搭計程車都還綽綽有餘啊。
eric_chu wrote:
不要忘了更換電池的成...(恕刪)


不要緊張,這幾年電池技術有不錯的突破,不管是在能量密度、循環壽命等,

倘若電池的市場型態能夠改成租用是的,亦即不需買斷,使用者負擔使用成本、

部分製造成本與營運成本,相信"使用價格"會更友善。
abc630 wrote:
真不希望看到大家一直在唱雖,等到商品真正成熟之後,台灣只能跟在後面撿渣渣賺錢,

技術落後別人一大截,不要想說這是企業老闆跟技術研發人員的問題,企業是市場導向,

沒有市場的東西就不會去發展,而市場就是我們這些市井小民在決定的!

沒人說要幫助企業去發展一些沒有用的東西,而是希望能夠好好想清楚自己的需求,

不要任意被別人煽動。


不是在唱衰,只是電動車的概念其實已經存在很久了,當時GM推出第一台電動車的時空背景其實跟現在的時空背景來看,唯一有重大差別的僅在於汽油的價格,而且當時的內燃機油耗也不如現在的內燃機,但到了今天,電池科技的突破速度並沒有大家所想像的這麼快,成本也沒有這麼低,如果當時可說是完全失敗的產品,到了今天要能夠成功,絕對不是僅有好產品一項東西可以決定的,而是要有整個大環境的配合,台灣要發展電動車不是不行,只是以台灣的市場規模要能養得起車廠去開發電動車跟世界競爭,一定要靠政府來大力推動,連北美這麼適合電動車發展的國家,都需要政府編預算、制定法規才能推了,又何況是台灣呢?
ThomasLin wrote:
這個也是重點!

上面的算法完全正確,很多台北人,平常上下班都不開車的,只有週末去玩才會開車,但這些人基本上還是選擇買車,在目前的市場機制就可以運作的情形下,都已經沒有人在這樣做了,我不認為出了電動車以後,他們反而會去選擇這樣的做法,畢竟在台灣多數還是一家人買一台車,不是一個人買一台車。

當然不可否認的,心態問題很重要,但這不是絕對因素,最重要的還是使用習慣,一單電動車的使用習慣可以接近於汽油車的時候,汽油車馬上就會被淘汰,但在現在汽油車的方便性遠超過電動車的時候,就很難有足夠的誘因去驅使消費者去轉變他們原有的習慣,除非他們省下來的金錢遠大於他們浪費掉的時間。

在大陸很多城市給吃石化燃料的機車都課很重的辦牌費,像上海,一張牌的價格可能超過一台機車的價格,可是電動機車就不受此限制,而且電動機車便宜很多,就像我一開始說的,很多人滿願意花個幾千元人民幣買一台電動機車當成通勤車來用,而且對機車來說充電其實挺簡單的,就像手機一樣,電池可以拔下來拿到家裡充電,所以消費者接受的程度相當相當高,連我現在人在上海都想去弄一台上班用了,但是要我弄一台電動車,然後告訴我從上海開到杭州以後,要在杭州找地方充電 8小時才能再開回上海,再便宜的電動車我也不可能接受,因為已經完全失去買車所帶來的自由度,那我還不如就把買電動車的錢省下來,拿來搭計程車都還綽綽有餘啊。


恩恩

查GOOGLE MAP而得,台北火車站到花蓮火車站約182公里,到台中火車站163公里,相信這樣的路程,

一般人除了公事之外,自行開車去玩應該不會規劃一天來回跑那麼遠吧?除非坐高鐵或火車,坐火車時間也很緊湊。

以週休二日來說,兩天的假期若要開車跑那麼遠,大部分會有住宿的考量,避免玩不到什麼又很累都在開車,

若有住宿的話晚上就可以充電。

電動車跟汽油車使用習慣的問題,小弟不敢說百分之百,但是40%應該跑不掉,就是說40%的人,使用汽油車

跟電動車來說不會感到太大的差異。

小弟不太清楚您指上海到杭州的距離是多遠,假設是台中到台北,天天通車的話建議您搬到台北住,

偶而一次的確可以考慮打D或是大眾運輸工具,若您已經擁有電動載具,那你需要的也是"電池交換的機制"

而不是汽油車。
airjim wrote:
也不是家家戶戶都有加油站
單是補充燃料 電動車就勝出
以後可能會有陌生人拋錨說 老闆 借個電插偶車好嗎

電動車充電電量需求不像手機那麼簡單......

如果改口說:「老闆,有沒有220V/50A插座借我充電1小時....」,這種情況下有多少人會答應?
即使幸運遇到很熱心的人也不見得有這樣的插座可以提供。

至於自家停車場增設電力插座技術上都不是問題,但以台灣家庭供電狀況.....大概一輛電動車充電時室內重電負載要全部停用(如冷氣機、電鍋、微波爐)......

充電時間與電量供應是電動車普及最大瓶頸,電池科技再怎麼進步也只能改善體積、效率,相同功率之下充電時間越短所需電流越大,能量不滅定率是一翻兩瞪眼的事,不可能無中生有也不可能無端消失....

電動車發展被視為節能減碳方案,但也只不過將分散的排放變成集中在發電廠區而已,當然集中排放是比較好控制,電力來源也有不同發電方式,但以台灣來說還是以火力發電比例最大.......

當發電廠與輸配電設備沒有大幅擴充計畫之前,政府說要大力提倡電動車產業....個人覺得都是空談。
「如果把 電動車 界定成 區間用車,那續航力就不是問題了」

但 電動車 不正是因為 續航力的問題,才被迫界定 區間車 嗎?

如果沒有續航力的問題,那又何必要界定成 區間車 呢?
那你說的續航力不是問題的前提假設(設定成區間車)又何必有咧?

所以我說 續航力 仍是目前純電動車的問題之一,並沒有被反駁吧?

再說
是的,如果大家都改變用車習慣,那就"不再是問題"了
所以,蹦!大家豁然開朗,一夕之間 觀念全部導正了!?

當然不是吧?所以這"還是一個問題!" 你要說這是政治問題也可以,政治手段可以導正或強迫人民改變習慣
但這"問題"不仍舊是個需要解決的 政治"問題"嗎?

其實說來說去,只是你認定了 油電車 是商人的陰謀而已
不然繞這文字圈圈有什麼意義呢?

但我真得不覺得這只是商人的手段
現實上的確是還有障礙
車商怎麼包裝行銷,是一回事。技術發展方向對不對,是另外一回事。
有哪個產品不做行銷?有哪個行銷不是片斷資訊?有哪個行銷不是或多或少誇大?
但這跟 技術發展方向 對不對是兩回事。

你可以做你的理想夢,有夢最美
但怎麼走到那邊?多久以後可以走到?這些問題政府或車商都不敢"無視"
所以混合油電車,還是得發展一下來填上技術發展瓶頸帶來的轉換時間

「部分地區」使用,跟「全面普及」是無法類比的。不然磁浮列車不很好嗎?就是因為普及需要"更多要件"

我是認知到現實狀況才會支持油電車的,跟誰在推油電車並無關連
Who needs a lifestyle-statement SUV?
ThomasLin wrote:
不是在唱衰,只是電動...(恕刪)


您講到重點了,需要政府幫忙推動,

其實早在10年前就花了60億台幣在推廣電動機車,但是成效不彰,

甚至有些網有不知道這件事吧,不如預期效果的原因有很多,

10年前電池技術問題,還有規格制訂的問題,當初規格制訂的時候,

就是太考量續航力的問題,再加上10年前的電池技術,搞的一台車電池佔了70%左右的重量&售價!

搞了一台可以跨縣市的電動機車,結果摩托車都沒什麼在跨縣市了,

考不清楚需求、規格不恰當,當然是提早下班再見囉。

規格來至於市場,市場來至於人民,人民若是搞不清楚自己的需求,就會變成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

主宰電動車發展的關鍵就是我們這些市井小民阿!

sphenoid wrote:
「如果把 電動車 界定成 區間用車,那續航力就不是問題了」

但 電動車 不正是因為 續航力的問題,才被迫界定 區間車 嗎?

如果沒有續航力的問題,那又何必要界定成 區間車 呢?
那你說的續航力不是問題的前提假設(設定成區間車)又何必有咧?

所以我說 續航力 仍是目前純電動車的問題之一,並沒有被反駁吧?...(恕刪)


您說的沒錯,電動車是因為續航力的問題被定義為區間車,

但我想說的是,文書作業電腦不需要雙核心+獨顯+很多ram,不開牧場養動物很少需要1TB的硬碟,

經濟能力許可下,1.6的車開長途會很累,2.0以上開市區又不方便,難道這時候有人回買兩台車嗎?

還是有人需要一天開市區、一天開長途,日復一日循環?

小弟常常為了那個久久用一次的功能或是將來可能會用到的功能而花更多的錢買規格高一級的產品,

但平常都還是使用一般的功能。
abc630 wrote:
電動車跟汽油車使用習慣的問題,小弟不敢說百分之百,但是40%應該跑不掉,就是說40%的人,使用汽油車

跟電動車來說不會感到太大的差異。 ...(恕刪)

1.5的小車可以上得了合歡山
不知如果換是電動車有多少人有那種勇氣開電動車上去
雖然不是每週、每月、每年都上去
但上去的時候人就是很多(也就是還是有很多人有這個需求)
電動車還是比較適合在都會區使用
要做得輕巧、節能、便宜、充電快速又方便
相信都會區會有很多人想買
最好是兩人座、續航力200km
很適合都會區代步使用
又比較不會有廢氣問題
但一出都會區
自由度還是受到很多限制
真的要能上山下海
只有氫燃料電池可以做到馬力大、續航力強、補充快速
但液態氫的提練要消耗相當大的能源
除非是核電廠有很多的備載
用平常用不完的電力才提練氫氣
套一句 開版板主 引述 豐田公司的話

"豐田的高層人員表示,公司不看好全電動車,是因為全電動車充電一次不能開太遠,電池價格高昂且不夠可靠,且充電設備尚不充足。此外,如果公司冒然進入尚未充分研發的技術,將有損公司聲譽。"



他自己都說:電池價格高昂且不夠可靠 ,我懷疑 , 他已賣出的油電車 ,電池能撐幾年?
沒關係,他賣的是油電車,電池壞了,還可以用汽油動力繼續跑,那買二手油電車的要三思了.
這車該不會三五年後,油耗表現就回歸到純汽油動力的狀態了吧.

電池價格高昂且不夠可靠是豐田的高層人員說的.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