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

Toyota RAV4 21年油電四驅7月底交車3天漏水

Ace.H wrote:
你覺得雙B就不會漏水(恕刪)


我沒有特別拿雙B比

1.以前RAV4 孔不是這樣
2.同級車孔應該也不是這樣
製車百年工藝,牛頭牌大廠中的大廠,要換什麼結構,還沒生產工程師腦袋都已經有答案都知道有什麼問題了
坦白說同級車Kuga 用料成本絕對比RAV4高很多,也就是她的利潤比別人高很多成
不是做不到,是民眾不選。我隨便做一做我都可以賣第一名,我能賣第一名,我就不用給牛肉。我隨便賣大家都叫好,自然我把1x年的引擎裝上去,我整個水準都用跟1x年一樣
跌倒過的廠商,從谷底奮力往上爬的才會給好料,我都第一名,我只會在乎利潤,去年利潤12%今年利潤喊20%,每出一台車整個生產成本要down 20%,這個在一些利益為準的企業常常發生,工程師被壓到,底層的工程師知道問題但他不能說,說了他就失業。最後就是加工序簡化,用料什麼碟盤變小,避震器變細等等
maplepp

感覺國產kuga生產成本會較高, 原因在於生產規模比RAV4小, 所以RAV4可以大量降低材料成本,但不代表誰的用料就較差,也不代表kuga利潤較好, 單以生產規模來看,個人淺見.

2021-08-23 8:37
yaynyics

規模是真的沒法比 不過還是期待Pan大提出數據

2021-08-24 4:09
Pan.tc328 wrote:
我沒有特別拿雙B比1...(恕刪)

我也同意這個論點
拿雙B比沒意義
拿車價比 更沒意義

車頂架 是以前的車型本來就有的東西
並非新的產品
且車頂架 沒什麼電子產品的技術在 說妥善率說不過去
再者 「 RAV 4的車頂架 並非這個世代才有」
「以前的都沒什麼問題 到這個車型才有漏水」
這真的說不過去 
跟其他家的車頂架沒有關係
小黃狗的春天

[拇指向上][拇指向上][拇指向上]RAV4又不是現在這款才裝置頂架,沒理由以前不漏,而現在漏,只有一個原因,現在的置頂架改了什麼地方導致漏水。

2021-08-22 21:27
Pan.tc328 wrote:
1.以前RAV4 孔不是這樣

是怎樣不一樣的孔?什麼孔不重要,對鎖就對了!

Pan.tc328 wrote:2.同級車孔應該也不是這樣
製車百年工藝,牛頭牌大廠中的大廠,要換什麼結構,還沒生產工程師腦袋都已經有答案都知道有什麼問題了
坦白說同級車Kuga 用料成本絕對比RAV4高很多,也就是她的利潤比別人高很多成
不是做不到,是民眾不選。我隨便做一做我都可以賣第一名,我能賣第一名

你確定別牌同級車用料成本都比RAV4高很多?
所以RAV4 還是賣第一名是說明什麼?買RAV4的使用者都很笨,大部份台灣人都很笨,所以RAV4才會賣第一名?
我不是說了嗎,有車主發起成立團體給toyota壓力,把頂架卡扣改成對鎖,我一定參加。我為什麼不發起?想一想我不算什麼T粉啦,參加可以,走在前頭領,還沒這個動力
什麼叫民眾不選?我也想要對鎖的頂架或沒頂架也可!但目前四驅就是有頂架,就是卡扣啊!
為什麼還買?這我回過多次了,發生機率也不是很高,漏水是小瑕疵,碰到了並不難解決。
買車是整體考量,不是只看車頂有沒有洞,有漏水機率當然會扣點分,從動力、安全性、操作性能、油耗,RAV4就還是勝出。(各項功能配備和內裝,RAV4也沒比其它車款差)
comesw7512 wrote:
再者 「 RAV 4的車頂架 並非這個世代才有」
「以前的都沒什麼問題 到這個車型才有漏水」
這真的說不過去 

其實以前也是有滲水,一是機率不太,二是小滲水大家也不會去注意,幾個漏水個案不會閙開。
所有有天窗的車,那款沒漏水案例?有人把它當聞炒嗎?
所以我相信toyota的說法,就是2019~2020那批的防水墊片出了問題。
既然熱片換了,因此業務提出要幫我預先做防水處理,我就說不用了。碰到再說!
事實上換了新墊片(202010月後出廠的車),真的案例案很少了。只是現在車主一下雨就仔細檢查天蓬。一有案例,大家就拿放大鏡檢視,覺得toyota改善完全無效!其實就像新冠疫苗,打了有沒有效。保護力9x%,當然有效,不能發現幾個打了疫苖還是染疫就推論疫苖無效。
只是toyota在這個節骨眼,應該推出更有效的疫苖,不...是防水措施,以免讓對手有機可乘,一有案例就狂打不停。疫苖要提升保護力不容易,但頂架防水雖要100%是不可能,但只針對頂架水,改對鎖方式,提升到99.9x%保護力,應該不是問題。在半年一年沒有滲水案例,漏水事件應很快就落幕了!
剛剛發現,
只有一個幹,
2021/3月交車,都停室內車庫。

接下來應該是,拆內裝,測試無漏水,然後這水痕是貼隔熱紙造成,我看看劇情會不會被我命中。

liujimmy

你的情況不是漏水,也不是貼隔熱紙造成因為地球暖化加上台灣多雨潮濕,所以車內濕氣重,造成的"濕痕",原因是大環境惡劣---無解!

2021-08-22 20:48
小黃狗的春天

大大是新苦主?

2021-08-22 21:30
這種態度不只Toyota, 我之前在Nissan買Sentra天窗會漏水, 颱風天整個後座都會淹水, 誠X汽車態度比Toyota汽車態度更敷衍更消極, 一副你就是來鬧事的感覺, 就是跟你打迷糊仗, 跟你拖.

看起來車廠遇到有問題的車子, 態度都是一樣的.

業務也是發現車子有問題就避不見面...只能說賣車一個樣, 車子有問題又是另一個樣.
只能這樣安慰你了.
小黃狗的春天

車子賣了,那就不是業代的事了。

2021-08-22 21:29
沉靜1234 wrote:
接下來應該是,拆內裝,測試無漏水,然後這水痕是貼隔熱紙造成,我看看劇情會不會被我命中

你這水痕蠻明顯,應是右邊頂架卡扣位置滲漏沒錯。頂蓬翻過來若也有水痕,維修廠想賴也賴不掉。
貼隔熱紙噴水造成的,通常水痕邊界不明顯,大滴的水珠到內裝擴散才會有較明顯的水痕。
要不要開一新樓,讓大家知道後續發展?
iem2000 wrote:
和泰又頑皮了連個漏水...(恕刪)


我記得日本豐田也漏水,有看過日本youtuber拍過影片
是怎樣不一樣的孔?什麼孔不重要,對鎖就對了!
不對,我支持創新,我支持新技術,但不是偷步驟的方式
我支持像VW新引擎,新變速箱,新的技術會有風險但他們是要往前走
但你技術沒進步,只是為了減工序,然後又出問題,這個思維
在工作上也遇到很多小聰明,讀書很高都不照步驟不管QC只是為了績效,他們做的產品要特別Check,不然會產生很多負效果.很多甚麼教授等做實驗也都用作弊的,大家都做不出這個結果就只有他的數據做得特別升得特別快,但分析後他們把一些不好因素都沒加入

你確定別牌同級車用料成本都比RAV4高很多?
沒有,但Kuga給料最少好2成,因為用車者不挑就不會進步,不好的車就淘汰,大家會相競爭才會進步,很多零件其實不貴而且大量進貨,甚麼打膠等成本都很低,使用者覺得夠用,車廠用就用1x年的製程工藝,甚至於連打膠細緻度等都可能比你前前部差
Ace.H wrote:
其實以前也是有滲水,(恕刪)


我的想法
1.車商就是要老實,RAV4漏水,問CC跟你保證,然後說CC有車頂架的,然後說沒車頂架也會
整個都是不負責任的態度.基本上出事就要完全接露,車商對車子結構都非常清楚,不該哪一台出事再接露,也就是說我告訴你問題要不要買你決定,而不是一開始說只有行李架的才會,沒行李架假裝不知道(CC)
常常找廠商合作,業務嘴的,問到哪邊解釋到哪邊根本就不用
2.車子一定要漏水才是問題?水滴下來才是問題?水沒滴下來電線,Airbag的藥包,很多沒電的議題,是行車紀錄器,車是美產生
3.產品用料,車子一定要全拆才知道成本?3C要全拆才知道穩不穩?看點膠打洞等小細節就可以知道這台原始的理念.現在以利益經營的公司非常多,風險很高,什麼企業管理,什麼KPI,老闆喊明年績效多20%,然後研發部主管,採購部主管往下攤,哪一位主管說辦不到,那位主管拔掉換人,最後就是打膠省20%,車頂省20%,就是這種經營理念,所以商業作弊案很多,就是有這種考評方式就有教授作弊,大家用各種手段用騙的往上爬
當然有些小車商為了往上爬,他不能作弊,人家會用放大鏡去看他們.也就是小明被抓到作弊老師就死盯,那些第一名的同學,他就算作弊老師也不會去審查
4.很多事有為有不為,我叫下面做事,10個人9個做法一樣,1個做法不同,這個人不是極度聰明就是極度危險,大家都用相同方法論,他用不同,就要特別分析優劣.當別人用什麼機械手臂去鑽孔,你上一代產品也是這樣用,你這一代商品用沖壓等等,然後整個車頂都用很簡單的方式,也就是別人有車頂我也有車頂,至於能不能實用?
當製程改變,方法改變就是有風險,工程師或主管要去分析可行性並承擔風險
車子百年工藝,什麼零件,甚麼形狀,甚麼材質有甚麼優缺點風險都知道,也就是你是資深工程師用眼睛看用鼻子聞都會知道這台車子哪邊容易壞哪邊出問題
kobe13794823

大家都知道,只是做不到,結案[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

2021-08-22 21:10
  • 3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