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請教油電車的馬力扭力如何看?


皓怡的公公 wrote:
不好意思~那請問一...(恕刪)

變速箱結構不一樣,整個油電系統的設計也不一樣...不能相提並論
fz149r wrote:
我印象中Toyota的油電車高速行駛反而是MG2發電推動給MG1

MG2又稱扭力馬達,起步時推動車輪前進

接著ICE發動,MG1發電送給MG2

ICE一部分功率推車輪,一部分給MG1發電

此時是ICE+MG2一起推車輪

進入高速公路後,變成MG1和ICE一起調車速,MG2變發電機

所以豐田的E-CVT說穿了就是靠馬達控制車速變化

引擎提供功率,馬達提供行駛的力量



高速還是MG2+ICE在推動,MG1一樣做發電。
(簡單講,ICE發電部份是MG1專責)

MG2只有回收動力時(如油門全放或踩煞車),才會用作發電用途,也是驅動車輪最主要的動力來源。


另外就充電效率來說,MG2會大於MG1。
這一點在電量管理上(與油耗有關)是相當重要的。
featheringer wrote:
油電車沒有所謂的綜效...(恕刪)


扭力應該是沒那麼高
以C230 車重1600kg
0~100km 7.9sec
扭力也才26kg-m

主要是馬達一運轉就是輸出最大扭力
與一般汽油引擎漸進式輸出不同
才會有扭力爆大的錯覺
不好意思~再請教一下~剛忽然發現Nissan有新的油電SUV~結構是否跟Prius相近呢?因為看到他有綜效扭力~而且好大~謝謝XD
Nissan 油電
featheringer wrote:
變速箱結構不一樣,整...(恕刪)

皓怡的公公 wrote:
不好意思~再請教一下~剛忽然發現Nissan有新的油電SUV~結構是否跟Prius相近呢?因為看到他有綜效扭力~而且好大~謝謝XD


不一樣。
Nissian系統是單一MG,疑似是並聯式Hybrid。


Toyota/Lexus的HSD是雙MG,串並聯式(深混動)

明月下的清風 wrote:
高速還是MG2+ICE...(恕刪)


我是看過一個大學把prius系統拆解的影片

當中一步步拆解各個零件並詳細說明

忘記在那看到了,短暫查一下,發現維基也有說明

When cruising at high speed, the engine turns more slowly than the wheels but develops more torque than needed. MG2 then runs as a generator to remove the excess engine torque, producing power that is fed to MG1 acting as a motor to increase the wheel speed

文章出處
jonathan18999 wrote:
從帳面上的資料來看, Prius 3的ICE輸出98ps, 以HVB 1.3kWh, 最大放電20.8C計算, 綜效輸出=98+1.3*20.8*1.34=~134ps.
也許是Prius 3 20.8C最大放電對inverter及HVB的負擔太重, 造成爬坡過載熄火甚至inverter燒掉的問題, 因此Prius 4將HVB最大輸出大幅降低為13.8C, 因此綜效馬力降低為: 98+1.3*13.8*1.34=~122ps...(恕刪)

算法不同而已,跟電系統耐用度無關
P3的算法是用電池1秒內最大平均放電功率
P4的算法是用電池10秒內最大平均放電功率
其實兩者的輸出功率是一致的
那為什麼要降低標示輸出功率??
因為在馬力課稅國家90KW(P4)跟100KW(P3)是不同稅金級距
ariete wrote:
算法不同而已,跟電...(恕刪)

如果真是如此, P3的車主是否可以告Toyota在馬力輸出涉嫌詐欺, 因為134匹最大馬力竟然只能輸出一秒?
jonathan18999 wrote:
如果真是如此, P3...(恕刪)

很難,P3 Dyno可以拉出輪上124ps
以一般輪上馬力約是飛輪馬力85~90%來算
飛輪馬力約有137~145ps、拉馬力大概要20~30秒
所以也是10秒平均輸出的概念,只能說引擎輸出應該不只98匹
或是這車的損耗遠低於一般車

反過來,要告P4多給馬力騙低稅級也不行
因為法規沒規定不能多給馬力
德系車渦輪化之後每一台都是馬力大放送

jonathan18999 wrote:
如果真是如此, P3...(恕刪)


就算只有1秒,還是最大馬力啊!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