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油電車之後的王牌

整天沒在做事的屁孩 wrote:
我認為FCV可能還需要很多時間跟投入才能有效普及

當初油電車也是經過一段時間才有今日的成就.

不過豐田跟BMW合作對於豐田來說的確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BMW剛好也可以提供氫汽車的技術與豐田共同開發

而豐田也可以結由BMW的合作來發展柴電混合的技術...(恕刪)


Toyota不太需要BMW的氫汽車的技術
Toyota從1996年便已開發出第一臺FCEV 自2002年以來在北美便投入FCV一系列的測試車輛進行實測 歷經了11年 超過160萬公里的路試 Toyota FCV預計將在2015年式上市
整天沒在做事的屁孩 wrote:
不過豐田跟BMW合作對於豐田來說的確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BMW剛好也可以提供氫汽車的技術與豐田共同開發

而豐田也可以結由BMW的合作來發展柴電混合的技術
MACAD wrote:
Toyota不太需要BMW的氫汽車的技術
不是不太需要,而是根本完全不能用。一般人聽到「氫汽車」就以為都是一樣的東西,其實Toyota與BMW的氫汽車在本質上使用的根本是完全不相干的動力系統,除了「氫」這個字之外還真一點關聯性也沒有,Toyota從BMW的氫汽車技術中完全得不到任何好處。

BMW的「氫汽車」使用的是把液態氫像汽油一樣地拿來當燃料直接燃燒驅動的內燃機,Toyota所開發的「氫氣車」使用的則是氫燃料電池,是將壓縮氣態氫用正負極的化學氧化反應來發電的電池,而Toyota更進一步地使用了與Toyota油電混合車相同的動力架構,將燃料電池與鎳氫電池以HSD行星齒輪的系統作並聯,使燃料電池的熱轉換率得以維持最大化。

BMW的氫引擎的最大問題在於必需使用液態氫,生產成本高昂,保存更是不易,需要使用極重極厚的儲氫槽才能讓氫維持液態所需之壓力,占用大量的車室或行李空間,熱轉換率卻遠不及氫燃料電池(BMW的氫內燃機只有42%左右的熱轉換率,而Toyota的氫燃料電池的熱轉換率可達83%)。

在氫汽車(正確地說應該是氫燃料電池車)的開發合作方面Toyota唯一需要BMW的地方就是要BMW分攤開發成本與資源,其餘在技術方面BMW還真幫不上任何忙。當然在柴油引擎的合作方面情形則是剛好相反,簡單來說BMW已經放棄了自家的氫內燃機動力的開發,Toyota則已經放棄了柴油引擎的開發,這才是兩家車廠合作互通有無的目的。
blhsing wrote:
BMW的氫引擎的最大問題在於必需使用液態氫,生產成本高昂,保存更是不易,需要使用極重極厚的儲氫槽才能讓氫維持液態所需之壓力,占用大量的車室或行李空間,熱轉換率卻遠不及氫燃料電池(BMW的氫內燃機只有42%左右的熱轉換率,而Toyota的氫燃料電池的熱轉換率可達83%)。


補充一下,BMW的系統最大缺點不是儲氫槽,而是他選用「液態氫」作為燃料。
結果就是車子當不開的時候,燃料也會自己消失!

有興趣可以去瞭解一下氫的三相點在哪邊。
以目前技術來說,各位就會發現液氫有個先天且難以克服的缺點,那就是氫不像液化石油氣那樣可以以液態存在,氫在常溫下大多只能以氣態存在,除非壓力太高,因而直接變成固態。
也就是說,灌進儲氫槽的低溫液氫在吸收外界的溫度後,最後全數都會沸騰變成氣態,進而不斷增加儲氫槽的壓力。

所以BMW系統內建一個釋壓閥,當壓力高到一定程度時,就會釋放出氫氣,以避免儲氫槽被過高的內部壓力炸開。
(當然也可讓車子熄火時,繼續保持在極低溫的高壓下,讓氫繼續保持在液態。但這也就表示需要有額外的系統繼續運作,並花上大量能量來將儲氫槽保持在極低的溫度下!這樣並不划算,無論是成本、製造難度跟車子空間配置來說都是如此。)

也就是說,當車主把車子加滿液氫,然後熄火放著完全不開,過一段時間車子還是會因燃料不足(因為都散佚掉了)而無法開動!


Anyway,個人蠻期待有可逆變的氫燃料電池(水-充電->氫氣+氧氣),以及Iter/Demo計畫成功並出現在市面上/商業運轉,那時候我們就真的可以脫離要用石化產品來移動的世界了!

PS:我記得Toyota FCV在HSD上,似乎不是使用鎳氫大電池,而是鋰電??

PS2:FC車款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加氫站不夠。這完全要看車商願意砸多少錢撐起加氫站的數量與密度。
其他車廠FC會失敗的原因,大多就是加氫站不足,導致消費者不願意買單。
FCV市場是一片目前幾乎無人開拓的偉大藍海,但參與的玩家,必須先砸下嚇死人的成本建置大量加氫站,才有可能做得起來。
前面已經死一票車廠了,Toyota這次吃秤坨,要在日本要佈百座加氫站給FCV使用,是否能把FCV在日本先推展開?值得觀察。
希望10年後

燃料電池車100萬以下買到,

台灣補助氫燃料電池車~

能在馬路上呼吸到跟山區一樣的新鮮空氣.

是我這輩子,最大的願望.

雖然不愛豐田,但是油電與燃料電池的研發,讓我對TOYOTA相當尊敬.

愛地球這樣做,就對了.

希望政府能對燃料電池車拿5%的貨物稅就好了.

大家有好空氣,減少健保支出,人人有綠能車開.

理性與獸性 wrote:
希望10年後

燃料電池車100萬以下買到,

台灣補助氫燃料電池車~

能在馬路上呼吸到跟山區一樣的新鮮空氣.

是我這輩子,最大的願望.

雖然不愛豐田,但是油電與燃料電池的研發,讓我對TOYOTA相當尊敬.

愛地球這樣做,就對了.

希望政府能對燃料電池車拿5%的貨物稅就好了.

大家有好空氣,減少健保支出,人人有綠能車開.



燃電應該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光cost down就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FC會高貴,主要還是觸媒的關係(HFC目前還是要用到白金)。
如果能找出價格低廉,效率一樣且不需定期更換(或不需短時間就需更換)的觸媒,應該可以減少很多在推廣上的障礙。
當然,如果能做出可逆變式燃料電池,那就對現有石化燃料的傳統車種,更有市佔率的殺傷力了。
(想看看,只需在家加水跟插電就能跑的燃電車?!)

至於5%貨物稅...一個燃料稅不隨燃料徵收的稅收徵收制度,基本上個人會持保留態度...

另外,個人覺得目前未來可能發展方向,一是燃電,二則是純電動車。
現在重點在鋰電池以及未來鈉電池的研發上,是否在這10年會有重大的突破。

需要觀察的重點在於

1.安全性的提昇
2.快速充電的能力
3.衰退週期的增加
4.電容與重量/體積比例的提昇

如果未來10年內,以上四點有大幅提昇的狀況,那EV幾乎會肯定獲得勝利。
再來就是看歐洲那邊,Iter的進展如何了。
(個人誠心希望能早日進展到Demo Project)

不然就要看有沒有哪個瘋子,會去買下多國很大~片的沙漠,去建世界跨國級的太陽能發電/儲電系統了...
(相信我,這種瘋子遲早會出現,就跟美國SolarCity橫空出世一樣)

話說回來,太陽能電池未來10年,會不會出現50%以上的光轉換率啊?
IBM現在已經能做出含熱,竟有高達8、90%轉換率的怪物了....
根本不用擔心 沒有燃料

廠商自己會去想 消費者就是要買到產品

廠商沒石油 沒下一代能源 自己就會倒了
平民車我比較看好油氣動車
高階比較看好插電式油電
氫燃料車要經濟量產
需點時間讓人適應開車沒引擎聲互動的駕駛樂趣
以我來說
要接受貴又沒有音效的油門
有難度

mbljeff wrote:
需點時間讓人適應開車沒引擎聲互動的駕駛樂趣
以我來說
要接受貴又沒有音效的油門
有難度(恕刪)


屆時請洽音效合成器廠商

不管是藍寶堅尼、法拉力、保時捷...等等跑車油門聲
還是哈雷、野狼125、新進戰...等等機車油門聲
甚至是超級馬莉的無敵星星音樂
都可以在踩「油門」的時候發出來喔!(認真)

而且搞不好還有環繞音效!!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