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Prius c 的安全疑慮

blhsing wrote:
我一眼就看到了,沒想到第一頁一整頁都沒有人看出兩款根本是不同的車。


我也一眼就看到了,因為車尾整個差很大呀!!
這樣看起來,109.9的Prius E版真的很不錯耶~~
ariete wrote:
我也一眼就看到了,因為車尾整個差很大呀!!
這樣看起來,109.9的Prius E版真的很不錯耶~~
咦,我又再看了一次,原來是我自己眼花,其實第一張圖的確也是Prius c的。 只是第二張圖把第一張圖的1470 MPa改為"Over" 980Mpa,就數學不等式來說1470 is "over 980"是沒錯的,但台灣Prius c型錄不知為何不把1470這個數字直接寫出來。不過既然無論美規日規或台規Prius c都是在日本生產就應該不太可能在車架上會有用料的差異,畢竟特別為台灣這少少的600台準備不同的材料才更說不通。

ariete wrote:
我也一眼就看到了,因...(恕刪)

樓主PO的第一天我就看到了,
我才在納悶,圖上是Prius是漏掉C字嗎,
還是樓主兩個不同車種看錯,
Prius車側尾巴的箭矢尾燈,應該是該車獨特設計,
樓主怎麼射後不理了。
抱歉,請問一下樓主,您是否是福特粉絲?
第一章圖右下角寫"Prius C",
看到沒有?

美規車不見得在美國生產,
是為符合美國的法規或市場特殊需要而訂製。
所以在日本(或德國)生產,
依據不同市場而有不同的零組件的設定,
當然可能!

簡單的說,
你在美國或歐洲買的Fiesta,
側邊安全氣囊或防滑循跡可能都是標準配備,
但在台灣你的選擇就變多了,
你可以不要,
也可以加錢購買。

況且以廣告的角度而言,
我的鋼材能到多少抗壓標準,
對宣傳有利,
當然會明確的標出來,
所以大家也不用自我安慰說超過多少就一定是符合什麼標準。

話說回來,
撞擊測試大多是以時速60公里左右去撞擊,
大家興致高昂的時候,
黃金右腳踩下去常常是120公里以上在飆車,
若是對撞或打滑擦撞(或導致側面撞擊)路邊護欄,
什麼好車都很難救你的命。
EFR wrote:
第一章圖右下角寫"Prius C",
看到沒有?

美規車不見得在美國生產,
是為符合美國的法規或市場特殊需要而訂製。
所以在日本(或德國)生產,
依據不同市場而有不同的零組件的設定,
當然可能!

簡單的說,
你在美國或歐洲買的Fiesta,
側邊安全氣囊或防滑循跡可能都是標準配備,
但在台灣你的選擇就變多了,
你可以不要,
也可以加錢購買。

況且以廣告的角度而言,
我的鋼材能到多少抗壓標準,
對宣傳有利,
當然會明確的標出來,
所以大家也不用自我安慰說超過多少就一定是符合什麼標準。

話說回來,
撞擊測試大多是以時速60公里左右去撞擊,
大家興致高昂的時候,
黃金右腳踩下去常常是120公里以上在飆車,
若是對撞或打滑擦撞(或導致側面撞擊)路邊護欄,
什麼好車都很難救你的命。
安全氣囊或循跡防滑等是本來就模組化的配備,組裝時可即時增減,但在每月總生產幾萬輛的Prius c中特別為台灣的每年600輛而準備一個"Over 980MPa"但小於1470MPa的鋼板材料就很奇怪了。個人還是傾向於"Over 980MPa"指的就是1470MPa。當然大家在這裡也都只是臆測而已,希望編寫該文宣的人員能作出澄清說明。
世上沒什麼事是不可能的~
想想,日本為了台灣需要安排「左駕」模組,鋼材部分要安排也沒什麼難的!
因為家中從事五金,所以我明白同一個模組可以做出白鐵、中碳鋼、黑鐵等不同材料的成品~
何況台灣的需求是600台~不是小數目,的確是可以在安排入產線時更換鋼材。
不過,我們要以君子之心面對,相信它是不會發生的!

不過...個人在想,會不會美規版故意做得強一些來通過5星測試呢?
shiorizero wrote:
世上沒什麼事是不可能的~
想想,日本為了台灣需要安排「左駕」模組,鋼材部分要安排也沒什麼難的!
因為家中從事五金,所以我明白同一個模組可以做出白鐵、中碳鋼、黑鐵等不同材料的成品~
何況台灣的需求是600台~不是小數目,的確是可以在安排入產線時更換鋼材。
不過,我們要以君子之心面對,相信它是不會發生的!

不過...個人在想,會不會美規版故意做得強一些來通過5星測試呢?
日本怎麼可能是為了台灣而安排左駕模組,當然是因為先有美國每個月5000輛等級的規模才會順便做給台灣啊!台灣的600台是每年的配額,相對於美國每個月5000輛是很小的數目(5000 x 12 = 60000剛好是台灣的100倍),日本實在沒有理由為台灣的這種小數字而準備特殊材料的。

shiorizero wrote:
世上沒什麼事是不可能的~
想想,日本為了台灣需要安排「左駕」模組,鋼材部分要安排也沒什麼難的!
...(恕刪)


全地球不是只剩台灣是左駕的國家!!

看了實在滿無言的.....
何況台灣的需求是600台~不是小數目,的確是可以在安排入產線時更換鋼材。

============================

600台相對於其他國家

應該只是"鼻屎"大吧

況且,同一材料,大量訂購,還有價格上的優惠

為600台特別訂購材料,也不是絕對不可能

除非,另外訂購的材料(材料差價)、調整生產線所花的成本

能夠在這600台裡面賺回來

要不然,應該不會做這種事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