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

RAV4(2016)和 U6 該選哪個?


wkh2006 wrote:
請 google : IIHS Rav4 2015
我擷取到的畫面,請參考:


感謝你提供的連結,小弟長知識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8.7噸重量壓下去的時候,車頂已經向下潰縮4英吋了?
並不是8.7噸的重量壓下去完全沒變型
(iihs測試是持續增加重量,直到車頂潰縮至5英吋為止)

至於s5那個測試
照片中的貨櫃是標準20呎的貨櫃,重量約2.3噸(01汽車編輯阿基拉提供資訊),放上去之後
車體沒變型,車門可以正常打開
rav4的測試,測試重量大約在2266kg的時候,車頂已經潰縮1英吋了

這二者的比較基準是不一樣的
阿啡 wrote:
拿RAV4跟U6比,是貶低RAV4,他是跟GLK比的,GLK沒有駕駛座膝部氣囊,安全性輸RAV4,比RAV4耗油,除了動力以外,幾乎都輸RAV4,而且都是進口,GLK還不一定是德國組裝,所以RAV4優勝。(邏輯)




根據google搜尋,台灣的glk應該都是德國布萊梅生產的
就連近期取代glk的glc系列,也是德國生產

另外
glk俱備可以真正越野的4wd系統
off road能力絕對完勝rav4的4wd版本

glk變速箱是真正的7速手自排
rav4 4wd版只有六速

glk 平均油耗12km/l
(glc 平均油耗16.2km/l)
rav4 4wd平均油耗10km/l

glk一年稅金只要15000
rav4 4wd一年要22000

不是如你所說的,除了動力以外,都輸rav4
拿rav4跟glk比,是貶低glk,這二台車等級差非常多

「邏輯」如果使用錯誤的資料下去推理,基本上不會有太高的參考價值

hughkk wrote:
感謝你提供的連結,...(恕刪)


這種測試都是測到變形多少才有一個定值,所以是標準的測法
FMVSS也是測到變形約5英吋(印象中),此時的值是多少. 所以若為車重2.7倍,變形5吋,
顯然是較差.FMVSS曾提出新制要測到10英吋才準,如果S5是2.7倍變形10英寸,那就更不行了.可以請luxgen公布報告看看,比較知道實情。

你可以到IIHS各車比較看看就知道了一般水準是多少。
再請問hughkk大:

原來胡亂比較是沒有參考價值的,以後我注意了。可是駕駛座膝部氣囊比你所談的電子設備重要很多,你的意見呢?

另外
一般新車平輸成本,(大概是當地車價+運費+保險)*(1+進口稅)(1+貨物稅)(1+營業稅)(1+推廣稅),大概是當地車價*1.54倍,(大宗運輸不計成本及保險)。
因為我豐田是大宗材料請購,世界第一的銷售量,因台灣對日本的友好態度,331的援助,所以願意犧牲我的利潤讓你們享受跟日本同樣的規格。所以你們不用考慮

請問此合理性是否符合。
iihs車頂測試是將壓力集中在單邊,從側上方加壓,而不是平均分配在車頂,看起來RAV4還真的很堅固阿。
測試法:http://www.iihs.org/iihs/ratings/ratings-info/roof-strength-test
hughkk wrote:
感謝你提供的連結,小...(恕刪)


依據iihs公告的測試方式,8.7噸是單邊受壓的測試方式
所以4邊受壓等於8.7噸*4邊=34.8噸
別鬧了 20尺貨櫃+負載20噸貨物+加速度
RAV4也是會扁掉的,所以感覺上也不安全
別神話Rav4了,只是一台不安全的神車
神咲 七海 wrote:
依據iihs公告的...(恕刪)


35噸+加速度壓下來 悍馬也會扁掉吧

照你的說法沒有車是安全的

這種比法還有什麼好比的.....
阿啡 wrote:
原來胡亂比較是沒有參考價值的,以後我注意了。可是駕駛座膝部氣囊比你所談的電子設備重要很多,你的意見呢?
另外


膝部氣囊對於車體結構較弱的車子確實很需要
尤其是像vios之類的小車
對於車身剛性很強的車種,有沒有膝部氣囊我倒覺得不是那麼必要
(如果真的這麼重要,政府早該立法將膝部氣囊列為標配了)
比如說早期的賓士s系列,也沒有膝部氣囊
但是在許多事故當中,車主往往都能全身而退
前面有人提到u7對撞s320的案例就是,車主還能下車打電話
(u7車主重傷也極有可能是酒駕沒綁安全帶,這個還有待查證)
你認為呢?


阿啡 wrote:
一般新車平輸成本,(大概是當地車價+運費+保險)*(1+進口稅)(1+貨物稅)(1+營業稅)(1+推廣稅),大概是當地車價*1.54倍,(大宗運輸不計成本及保險)。
因為我豐田是大宗材料請購,世界第一的銷售量,因台灣對日本的友好態度,331的援助,所以願意犧牲我的利潤讓你們享受跟日本同樣的規格。所以你們不用考慮


並不是說rav4不值得買,而是這棟大樓裡的言論太過偏頗需要平衡一下
rav4是好車,但不代表其它車都是爛車
u6上面比rav4多出來那麼多實用的配備,總不能因為rav4多了一顆膝部氣囊就可以完全取代吧?

前面有人講到luxgen的車二手行情很糟糕
如果有心的話,大家可以到各大拍賣網站比較看看
同樣2012年的車
rav4 2.4g尊爵版新車104萬,目前二手價約64萬左右
u7 sport+運動版新車116萬,目前二手價也有66萬左右
rav4確實有好一些
但就比例上來講沒有大家講的差異那麼懸殊

hughkk wrote:
膝部氣囊對於車體結構較弱的車子確實很需要
尤其是像vios之類的小車
對於車身剛性很強的車種,有沒有膝部氣囊我倒覺得不是那麼必要
(如果真的這麼重要,政府早該立法將膝部氣囊列為標配了)

胡扯,台灣法定只有兩顆前座氣囊,依照你的邏輯其他的氣囊都是沒那麼重要的囉

台灣ESP還未列入法定必要配備,你也要說ESP不那麼重要囉

要護航不要連基本的邏輯都丟掉了

對了,關於車禍中膝部受傷的統計數字網路上一大堆

不要再跳針膝部氣囊不重要了,車體結構能決定氣囊重不重要?你真的比國內外的研究機構還要權威耶
hughkk大:
有一家新開的飯店說自己是準3星級的空間、配備、後勤、管理服務的飯店,所有材料都是當地取材,貨真價實,只是我沒認證,因認證又須發一筆錢,請你相信我有這個能力。

另一家日本國際五星級飯店在台灣也開了一家,說我是有品牌的,所有的管理都由日本直接遠端處理,因為我是國際級的,後勤、管理好,食品材料是從世界各地空運到日本,中央處理後再送到台灣,雖沒在日本用,但我們日本這家飯店有經過國際認證的,我們有日本的制度,所以材料輸出同樣具有,保證精緻沒問題。

那麼,請問這兩家在台灣的飯店,到底有沒有星級認證?

我當然認為U6沒有國際認定的測試,但RAV4台版有嗎?如果有,RAV4有直接說服力。

再說你們談的撞擊測試,U6馬力、扭力強應該有較強的安全係數,RAV4馬力數沒那麼強,扭力沒那麼高,不須加速度撞擊測試,試問你們有人看過RAV4開快的嗎?他講究是耐用保值,兩台車訴求不同,以RAV4的普遍開車速度,現在設計已是過度安全了。

U6提升速度相應配套需自行考慮安全,不能以別人以前在發展階段時也沒有,所以不考慮,電子設備的穩定性應有保證,設備雖然本就會壞,但是其他廠牌的口碑如何做出來的! U6如果以上問題,能給好的答案及確認,會考慮U6,保值與否是變動的,AUDI原也較不保值,現在提升了,雖比不上雙B,但好很多了,所以不急的話,U6可以觀察及期待。(個人特別注重動力及操控,對電子設備也有一定了解,喜歡嘗試,安全性愈來愈重視)

RAV4國際銷售量第一的大廠製造,品牌可加至滿分,不須討論。只是2010年有一位女士的座車(她自己開),因為她對車不熟,原本建議她買神車,好照顧,後來有個鄰居在神車工廠做維修技師十年以上經驗,建議女士買本田,這樣才有開車的FU,不像幫人家開車的,且保值性更高,而豐田前後任領導發展方向不同,現在發展較商業化,市占率衝高,管控製造成本,正消費品牌,他不建議。

不管如何,女士我都建議買豐田(本田也可以),男生請注意安全開車,不要妨礙交通就好,兩種都可。

之前故意反方向比較,似是而非,就因為討論太偏頗,所以須迂迴一下討論,較有樂趣,進口稅與降低車價是衝突的,哪可能不用討論,不管三七,別的車子配備一定爛嗎?我前兩篇所提的神車如認真思考,都是坑坑洞洞,看看就算了,請勿認真,就這樣看RAV4,國際銷售量第一的大廠製造,品牌可加至滿分,不須討論,並懇請以欣賞的角度看待。

2B1A都沒把膝部氣囊列入標配,建議買2B1A車主學習豐田,並選購。(其他日系車不知道有沒有)

我的車目前沒有膝部氣囊,不知道能不能加裝?下次進廠保養時再請教車廠是否可加裝。

神車市占率似乎明顯下降,不像前幾年豐田集團國產車、進口車每個月都超過5成接近6成,剛剛抓了今年6、7月,都在4成以下,神車加油,再造往日雄風。
  • 3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