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

RAV4(2016)和 U6 該選哪個?


litlin wrote:
是我會選RAV4,
U6是跟S5同樣底盤,根本只是休旅皮轎車骨,
後懸吊還是非獨立的扭力桿拖曳臂,RAV4則是獨立雙A臂,


你可能對於s5的底盤不是很了解
s5的底盤強度也是有一定的水準
參考一下這個連結
貨櫃壓車頂之「安全結構大震撼」 律師見證通過車體結構測試



貨櫃放上去之後,四個門都還能正常打開

摘錄其中一段
這場簡單大膽的實驗,展現了LUXGEN在車輛設計上,除了重視科技安全配備的全面防護能力之外,最基礎的車體安全結構上也毫不馬虎,S5 TURBO增加ABC柱鋼材厚度及補強片、使用B柱扇形結構與分離式潰縮盒設計、採Tailored Blank不等厚材技術、強化車側防護鋼樑結構;車門內設有高達1470MPa之超高強度防撞樑,保護乘員側撞時之安全,底板大樑採用與歐洲高級車同等級之980MPa高張力鋼板,確保前撞時座艙完整性、三段式能量傳導機制提供超高安全係數、車頂擠壓roof crash測試符合美規FMVSS (Federal Motor Vehicle Safety Standards)法規,運用電腦輔助工程CAE(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分析約可承受2.7倍車重之擠壓。

據說s5可以承受超過車體2.7倍車重的擠壓
車體剛性一直是toyota最弱的一環,rav4也不例外

litlin wrote:
車子的SIZE也是RAV4大器的多,
要跟LUXGEN比也是跟U7比,怎麼會是拿小一號的U6來比?

錯了
二台車尺吋差異非常小,u6軸距甚至還比rav4多60mm


u7則是lsuv,比rav4大了很大一號
U6和RAV4同不同級?
答案是明顯不同
儘管長寬差不多
車高看似差距有限(40mm)
可是這個車高
就足以分出crossover和SUV的差別
造型也明顯看出不同
行李箱的空間運用差別很大
再者
價格帶重疊只有一小部分
U6快頂級才搆到RAV4的入門
兩者個客源真的不同
U7反而才是RAV4的直接對手
儘管身型較大(LSUV的"L"並不是大)
不過大概就是花差不多買大一點的車
還是中型國產/進口SUV級距
而且想到U7要買到完整的安全配備
竟然門檻比RAV4高這麼多
改款前就如此了
現在RAV4安全門檻大大降低,U7感覺更遙遠了
對於網路總是以安全為最大號招的國產L牌來說
實在是有點諷刺

hughkk wrote:
你可能對於s5的底盤不是很了解
s5的底盤強度也是有一定的水準
參考一下這個連結
貨櫃壓車頂之「安全結構大震撼」 律師見證通過車體結構測試



貨櫃放上去之後,四個門都還能正常打開

摘錄其中一段
這場簡單大膽的實驗,展現了LUXGEN在車輛設計上,除了重視科技安全配備的全面防護能力之外,最基礎的車體安全結構上也毫不馬虎,S5 TURBO增加ABC柱鋼材厚度及補強片、使用B柱扇形結構與分離式潰縮盒設計、採Tailored Blank不等厚材技術、強化車側防護鋼樑結構;車門內設有高達1470MPa之超高強度防撞樑,保護乘員側撞時之安全,底板大樑採用與歐洲高級車同等級之980MPa高張力鋼板,確保前撞時座艙完整性、三段式能量傳導機制提供超高安全係數、車頂擠壓roof crash測試符合美規FMVSS (Federal Motor Vehicle Safety Standards)法規,運用電腦輔助工程CAE(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分析約可承受2.7倍車重之擠壓。

據說s5可以承受超過車體2.7倍車重的擠壓
車體剛性一直是toyota最弱的一環,rav4也不例外

litlin wrote:
車子的SIZE也是RAV4大器的多,
要跟LUXGEN比也是跟U7比,怎麼會是拿小一號的U6來比?

錯了
二台車尺吋差異非常小,u6軸距甚至還比rav4多60mm


u7則是lsuv,比rav4大了很大一號


這麼厲害!為什麼不去歐美上市販售!?

另外,你該不會以為LSUV的L是Large吧?
hughkk wrote:
你可能對於s5的底...(恕刪)
"s5可以承受超過車體2.7倍車重的擠壓...車體剛性一直是toyota最弱的一環,rav4也不例外"

IIHs對RAV4車頂強度耐擠壓認證是車重的5倍, =17575英鎊, 約8.7公噸
以40'貨櫃淨重8200Lb來說,可以承受兩個貨櫃,所以若RAV4不夠強,S5
可能就不及格了.

IIHS對車頂/車重比最低要求約是3.25倍,低於3.25倍就叫marginal,
而低於2.5倍叫poor. 所以,S5是2.7倍僅達到marginal. Rav4 是Good.

請問有人知道RAV4 各部位鋼材的強度嗎?

hughkk wrote:
車體剛性一直是toyota最弱的一環,rav4也不例外


如果你說的是國產...我相信

但進口的...我不信,不然Toyota怎麼可能做到世界第一

去看Rav4讓我覺得整體關門的質感跟聲音很棒,比Outlander、X-trail、U6都來的好
如果只有2種車要我選的話,我是會優先選RAV4 2.5,現在的U6情況未明,日本車口碑較好。

但就車的鋼性而言,豐田最佳狀況時都不怎麼樣了,現在又比以前差,我的老同學以前他們家4口被BENZ撞的修車十幾萬,全部受不同程度輕重傷,休養2個月無法工作,對方卻只有漆脫落,肇責在自己,我很難相信這樣的差異,至少讓對方板金一下,也較平衡一點,日本好東西沒那麼簡單賣給你(台灣),日本當地用的會好很多,不能同樣看待,可惜左右駕不同,沒辦法直接平輸。以前曾經比較過日本當地車子的價格與台灣差異,也沒差多少,當時無知以為當地人工、店租所得差異,所以才會差不多,現在認為同款車輸到國外的實際構造配備是不同的,所以價格差不多。(日本人很狡猾的)

近一點的,朋友YARIS被機車撞,車子需板金,機車看不出損傷,沒掉漆。

不否認的,未出個人異常的話,豐田車都很好,故障率極低,但車禍時就大傷了,由不得你不佩服日本人的智慧。欣賞!

阿啡 wrote:
如果只有2種車要我...(恕刪)


都是用國瑞生產的國產車舉例,
有進口的RAV4 例子嗎?

以前國產時代的三陽喜美,裕隆尖兵,福特全壘打,
哪台和賓士撞到不是這樣?
要是超過30年之前,個人覺得豐田板金優於喜美優於裕隆,裕隆在電視被節目公開嘲笑,之後,大家的保險桿都採用美規,而且裕隆的新尖兵板金已變的加厚。我之前的舊車三菱國產車1998年產1.8的,幾年前被BMW730從後方撞了,我的保險桿塑膠部分碎裂,本體無傷,修理6千,對方引擎蓋變形、水箱周遭一塌糊塗,修理30萬,我認為車子大撞,應該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傷才正常。
我認為豐田車子在國外的競爭對手是韓國車,不是日產,韓國車較便宜,鋼板薄,在大陸的尤其誇張,用小指頭就可把門磋進去一個洞,他的門講究的是韌性,可以看到門板的擺動,後來大家不同程度學習,有的改變就很多---豐田。
世界大廠對美規及本國、台灣、東南亞用的標準基本會分2-3個級別,自己國家跟美國一個,其他一個或兩個,很不幸的,若分三個的話,台灣會在第三個,沒辦法,我們人口少。所以日本製造有它的口碑,但與本國用的不同,不能自爽以為一樣。
被你這麼一問,回想豐田市占率多年超過5成,但部門同事幾十人竟沒人買RAV4,而且除買豐田的車與本田的差不多,其他平均各廠牌分布,沒有超過2成的廠牌,所以尚未接觸到可回你的訊息。
這個文針對的是車板剛性,我從新尖兵開始,有個癖好,沒事想親身體認車子車板感覺,常給各牌偷壓各部位,哪些壓得進去,哪些壓不進去,比較感覺,你可以自己不專業的體驗看看。(剛性不代表安全,車商的新理念,我認為裕隆不懂如何減,所以平均的厚,日本人厲害知道如何減,不影響安全)
樓上肯定沒用手去壓過 New Rav4
  • 3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