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嚴凱泰:純電才是王道....有錢後再談省多大....

電動車是另一個開車族的選項,想要開汽柴油車的還是可以開嘛!世界只有一個顏色,就不美了。

我想說的是另一選項,至於版主說的「王道」,我也無法認同。有人投入創造另一種選擇,這才是人類的福氣。

我們身邊方便事物,不止需要技術創新者,也需要商品化的業者,畢竟有錢賺,是另一個人類進步的動力。

aerospike wrote:
既然未來無限可能,那...(恕刪)
aerospike wrote:
你怎知未來沒有內燃效率超過50%的實用引擎?...(恕刪)


連進入量產市場都未有的議題嘴砲實為嚴重
又既然就你的未來無限可能立場,又為何拘泥於"引擎"上呢?!
是我太乖了?照著標題來發問瞜一 .一
我自己也並不認為純電王道,僅在當代科技下各取所需之
內燃機技術有其物理限制,目前油電車拉到30%已經整合油電系統後才能夠達到這樣的水準,單靠內燃機本身不管技術再怎麼先進,要到50%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除了引擎本身能源效率的限制外,內燃機能源效率低落,主要的原因在於汽車跟發電機不一樣,引搴轉速沒有辦法一直固定在最高效率的速度運轉。一般汽油引擎燃油效率最高的轉速大約是維持在4-5000轉左右,但有開過車的人就知道,一般在路上要維持在這種轉速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首先,車子停止的狀態下,引擎還是要繼續轉,這時候燒掉的汽油根本沒有任能源效益可言。另外車子開動以後,引擎的轉速不然是維持在2000轉以下,就是加速時會超過5000轉;假如一直維持在巡航檔4000-5000轉的話,雖然引擎的運轉效率會在最佳狀況,但車子的時速顯然會大幅超速。

雖然怠速自動停止系統,只可以解決內燃機在車輛停止時繼續運轉的耗油問題,改善燃油效率;但車輛運動時的燃油效率還是高不起來。Toyota油電車的技術,則是在低速時盡量運用電池系統來帶動車輛,在電力不足時才啟動內燃機為電池充電並提供輔助動力,利用這種方式盡量把引擎的轉速盡量維持在4到5千轉左右,提高內燃機的運作效率,並且大幅提高整體的燃油效率。但這樣劃時代的進步也只能把燃油效率提高到20%到30%左右而已,Toyota的技術也沒辦法做到隨時把引擎的轉速一直維持在這個區間,燃油效率要提高到50%則一公升要能跑到60公里左右,對目前的油電系統而言,短期內這還是個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標。

而目前Toyota開發的油電技術,可以說是所有車廠油電技術的巔峰了,Honda的油電車技術輸Toyota還差一大截,離提高傳統引擎燃油效率到50%的目標,那又更遠了。Honda家的技術,還是以內燃機做為帶動傳動系統的主要動來力源,電池及馬達系統只是短期內提供出力補充引擎,減緩引擎負載儘量不要讓轉速過高,並且利用電池回收煞車及滑行時的動能;沒有辦法做到像Toyota的油電系統能動態關閉引擎,並且盡量維持引擎轉速的功能,其節能效果當然也就差Toyota的油電技術一大截。要期待Honda的油電車技術能提高傳統內燃機的燃油效率能夠提高到50%,那就更困難了,還不如期待將來的純電動車能取代傳統的汽、柴油及油電車還比較有希望。

另外,關於油電車技術,我之前有看過國外的公車有引進油電車實際運轉案例,他們用的技術好像跟目前Toyota的技術不太一樣,但應該是有希望能進一步提高內燃機的燃油效率,但離50%的目標還有多遠,我就不清楚了。基本上,這種油電車跟Toyota的油電技術類似,都是利用內燃機及電動馬達一起提供車輛動力。但在架構上,車輛的傳統系統純粹是由電動馬達來帶動,柴油引擎作用就跟發電機一樣,只有在電池快沒電時才會啟動進行發電,電池充滿後柴油引擎就會自動關掉,柴油引擎運作時轉速就是固定維持在2到3千轉左右能源效率最適轉速。車輛行走及靜止時的檔位和速度,跟柴油引擎的轉速沒有任何關係。但是走到這一步,這樣的油電車其實已經像像是一台載著柴油發電機到處跑的電動車了,就算引擎的能源效率真的能提高到50%,我也不確定這到底算不算是內燃機技術的進步,還是機電整合系統的功勞。

不過總而言之,不管是傳統內燃機技術的車輛、油電車或是純電動車,技術本身其實不是重點,真正的進步還是在如何提高運輸體系(主要是車輛)的能源運用效率,並以此減少碳排放及能源的消耗。

aerospike wrote:
既然未來無限可能,那...(恕刪)
不曉得把鋼鐵人身上那顆拿來有沒有用?


lazy_0121 wrote:
不曉得把鋼鐵人身上那...(恕刪)


當然有用,那個應該是低溫核融合。但是有的等…

個人認為主流仍然是Hybrid,但是未必是油電,也有可能是氣(壓縮空氣)電,柴電等等,因為純電充電時間是比較大的瓶頸,即使充電站普及,如果充電要十分鐘以上,仍然會導致大排長龍。

但是隨著電池技術進步,未來Hybrid應該會變成以電力為主(電池不大,但是容量提升),其他能源為輔(油箱減小)。

exceedmark wrote:
自己有3家車牌在台灣...(恕刪)

大哥~~~您說的真是說到重點了 看到這篇我都快笑翻了 真是名言
-趙雲- wrote:






人體自主飛行才是人類最終的移動方式

其他的交通工具都是過渡時期的產品...(恕刪)


你錯了

點對點傳輸才是終極目標

sushiboy wrote:
當然有用,那個應該是低溫核融合。但是有的等…

個人認為主流仍然是Hybrid,但是未必是油電,也有可能是氣(壓縮空氣)電,柴電等等,因為純電充電時間是比較大的瓶頸,即使充電站普及,如果充電要十分鐘以上,仍然會導致大排長龍。

但是隨著電池技術進步,未來Hybrid應該會變成以電力為主(電池不大,但是容量提升),其他能源為輔(油箱減小)。



壓縮空氣其實效率很低,而且壓力比愈高效率愈低,因為壓縮時的熱在容器中放了一陣子後就浪費了。
放出空氣時,膨脹降溫的熱又不易從環境中吸收,造成二次損失,基本上效率遠低於電池系統。
液氣壓聯合的蓄能器效率有比較高(壓力比較低),不過實用化要超高壓,液壓的維護也不容易....

柴電的話,肯定是很有潛力的,不過車價門檻更高,推廣較不易。
電池進步也會提升充放電和再生煞車效率,事實上電池的進步在耐久性和功率密度的成長,
遠比能量密度的成長來的快,這是促成hybrid(尤其是牛頭這種類型的配置)變成主流的因素之一。
超級電容技術可以獲得比電池更高的充放電效率和與車同壽的耐久性,所以有可能從目前的再生
煞車應用,進而普及成為主蓄電裝置。

另外內燃技術的進步會直接和發電廠競爭,而且燃油效率高到50km/L時,替代燃料也會變成經濟
上可行的技術,這些都會延長HYBRID產品的技術生命。

sushiboy wrote:
當然有用,那個應該是低溫核融合。但是有的等…...(恕刪)


看看那個低污染核電會不會先發展出來, 就是用釷元素.

據說當時發展核電使用鈾元素還兼具軍事用途, 所以高污染但比較早發展.


核融合現在有幾種在開發, 像鐳射核融合(NIF), 氦3(HE3, 從月球表面開採). 不過都還要等.


其實用衛星張開太陽風帆去收集太陽風也可以得到很大量的電, 但是怎麼傳回來是很大的問題.
01乃嘴砲者的天堂, 取暖者之地獄. http://tw.mall.yahoo.com/store/flowers
世界上最高效率的 大概剩下鋼彈使用的"常溫核融合反應爐"了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