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上有大大說多問幾家看看也是很好的方法,
保證可以有很多種說法冒出來,
這時你就知道是誰在虎爛你, 是誰在嚇唬你,
把個小狀況說成是要命的問題, 要花大錢才能解決,
嚇死人了! 目的就是要把你荷包裏的錢騙出來.
我不敢說原廠都不會虎爛, 或是技術比較好,
但是原廠跟你虎爛的機率絕對比外面低得多.
像樓主這樣到處亂問, 如果碰到外面不肖保養廠,
保證被當盤子敲, 因為你就給人不懂車的感覺,
這樣的客人不吃, 那要吃誰?
希望以往我經歷過的慘劇, 不會在你身上重複.
再請樓主回想看看, 小阿滿街的小黃在用,
如果沒有耐用的口碑, 會滿街的小黃在用嗎.
樓主才開六年, 如果真的是搞到吃機油了,
請問跟您對保養廠的選擇是否也有關係呢?
leoshueh wrote:
我不敢說原廠都不會虎爛, 或是技術比較好,
但是原廠跟你虎爛的機率絕對比外面低得多.
就是大家有這種論調,反而原廠虎爛機會更高
不管哪一牌都一樣
保固內有問題都凹說沒問題
保固過後沒問題也說有問題
板上一堆回原廠都說電瓶要換,撐過去的也不少,真正掛點的有多少?
我學長02 ALTIS 副駕漏水
回內湖原廠,沒檢查冷氣水管,也沒有倒水測試,只因為前擋有小小的裂痕,技師就直接說是前檔和天窗膠條或排水管漏水
就說要換前檔,天窗膠條,副駕的地毯還不能處理,一定要換掉
總共報價19K
拜託,我學長家裏和公司都是室內車庫,開上班那一段路會淋雨而已
短短一段路前檔裂痕可以漏到副駕地板濕一片?
好在他決定要修之前在保養場打電話給我,我聽了之後直覺反應就應該是冷氣水管沒接好
接待聽了才發現騙不到,開回去"重新檢查"說是冷氣水管沒接好,一毛錢也沒收
我學場差點就花了19K當冤大頭
原廠虎爛機會比較低??
我笑了
a670914 wrote:
5w50的機油低溫的時候流動性佳,高溫的時候黏稠性會變高(基本上算是不錯的機油)
但是樓主您的情況是冷車的時候因為機油潤滑不足造成汽缸受損
故建議用10w或15w這些低溫流動性較差的機油來增加冷車發動時機油附著在汽缸璧上的機會...(恕刪)
小小訂正一下
節錄valueparts的文章:
在俗稱API甜甜圈的中間,那個"20w-50"是美國汽車工程學會SAE(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所制定的"黏度指數"標示,其詳細說明如下:"黏度指數(Viscosity Index)"與黏度(Viscosity)並不相同;黏度是物質對抗外力使其位移的阻力,黏度指數是溫度對應黏度的關係。我們都知道油品類的黏度會隨溫度的高低而改變,日常生活中最明顯的例子是牛油,它在冰箱中黏度大到凝結成固態,在鍋子中黏度低到宛如清水。將黏度與溫度的關係用座標來表現就會得到類似右圖的曲線,這條黏度對應溫度的線條就叫"黏度指數"。黏度指數越低,曲線的起伏較大,溫度稍變高,黏度就下降;溫度稍變低,黏度就上升。
理想的油品是在低溫時有低黏度指數的高流動性,高溫時又有高黏度指數的穩定度,這就是複黏度機油問世的理由。
"20w-50"是一種複級數機油(w表winter),表示這款機油具有SAE20,30,40,50等單號級數的特性:最低溫時有黏度指數20的黏度,隨著溫度升高而有30,40,乃至於最高溫時有黏度指數50時的黏度。
根據美國的引擎實驗,引擎磨損有70%是啟動時造成的,尤其是冷車啟動造成的磨損極大,只有30%磨損才是運轉中造成的。從上面數據知道,低溫流動性好的機油可大大減少引擎磨損,美國MOBIL公司曾就20W50機油和5W30機油做啟動磨損實驗,發現20W50機油造成的磨損量約為5W30機油的2倍多。
高溫黏度夠才有強韌的油膜,在機件與機件間的油膜強韌不破裂才可發揮保護機件功能,否則油膜破裂造成機件快速磨損。但黏度太高會阻礙活塞在氣缸壁上的滑動,成為引擎內阻力,使引擎耗油、引擎溫度上昇、轉速拉不上來、馬力無法發揮等問題。較稀的機油阻力低,比較省油,但又怕機油太稀沒有足夠強韌油膜保護機件,所以機油黏度的選用必須在省油與抗磨之間取得適當平衡。
Qmore6545 wrote:
就是大家有這種論調,...(恕刪)
您說的我很認同,因為我也遇過類似情況,
以我之前回原廠的經驗,某時候起出現很多年輕技師,
修車除了專業也需要經驗累積,
並非年輕技師就不好,而是有些年輕技師經驗不足,
加上可能有時間的壓力導致判斷原因時能整組換就整組換(也有可能是照原廠的SOP),
畢竟原廠的成本支出高也需要一些業績來攤平開銷,
尤其不知道原因時,只好想到就換。
但對車主來說就不妙了,畢竟不是每個車主都知道哪個該換哪個不該換,
換了不該換的相對傷的是車主荷包。
我自己是第一部車,也經歷過原廠大拆小拆,
畢竟自己不是修車出身也只能暗自心疼,
幸好我每次回原廠都很仔細在旁觀看,有不懂就請教技師,
也自己做筆記紀錄耗材的更換里程甚至上網做功課,
換來的是過保固脫離原廠後在外面自己可以決定大部分該換的東西,
有些重要的耗材我甚至買原廠零件到私人保養廠換,
除了多些車車保養知識也省了不少荷包
歡迎光臨我的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roger-tso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