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oopy wrote:
請問樓主是用什麼軟、...(恕刪)
我們有用catia,也用其它軟體。
每種軟體強處不太一樣,有些處理機構快,有些跑A面好。
掃描就很普及了,台灣資深的掃描產業,有馬鹿,台中高詮這幾家,後來員工散出去開公司的遍地開花。
作車身件或內裝件,我們是直接承襲日產與中華80以來的開發經驗,過往車廠並非授權就能取得原廠正向CAD資料,需再申請開發平台的核准資格,並逐一提出資料取得的需求,通常很囉唆,緩不濟及,80-90年的國產車,先捏說他們都是整車逆向掃描回來作正向。
我們開發,也是先買全新車,再來掃描,再逆向車身建立圖資,再以逆向車體上,建立自己從無到有的正向CAD。
這是車廠作法。
日本的套件廠則仍普通用FRP手積層玻璃纖維捏製樣件,因為FRP手樣量產會有難度,所以日本方都是拿手樣件來台灣或大陸找製造生產。
款式簡單的,就會找大陸拷貝自己的FRP手樣件,複雜的就是找台灣。
大陸是主力作射出件,台灣射出價格,因為鋼材,成品料都正規料,普遍價格會比大陸垃圾料高出3倍,所以中東或東南亞廠商或貿易商要搞射出,普遍都跑大陸常州開模。
日本方則比較慎重,不是以價格衡量,比較偏職人精神取向,較以品質為主。
多數會選擇來台灣或大馬用真空熱吸塑成型ABS,也就是日本車套件大多數都是ABS料的原因。
歐洲車廠的套件,則清一色大多以PUR料為主,但亞太地區PU料尚難與歐洲製程比肩,光歐版PUR能耐高溫400度就忘塵莫及。
如果要學CAD,誼卡有開課教授Catia軟體,去那邊會遇到很多車廠及車廠週邊衛星廠人員在那邊上課,可以學習交流下。
但要能從無到有作正向,普遍要經歷過6-10台車開發,才能累積失敗的開發經驗,尤其要作保桿這種複雜的產品,現在科技越高,保桿越難作,都要很小心設計的造型是否會打到內鐵,拖車孔能否正常使用,ACC能否正常作動,角度是否偏位,雷達眼會不會與造型干涉到,雷達底座是否會跟內鐵機構干涉,鏡頭安裝位置是否偏位..….。
通常只會畫設計圖的,不懂這些,設計的造型都是畫爽的,實際無法量產。
而會畫CAD的,通常也離實戰開發距離還很遙遠,尤其大陸廠都是亂槍打鳥,找畫機構的工程師來畫造型A面,畫到飆淚都會。
這都要有實務經驗的監製盯產品,不然都是出一堆包,如果貿然投幾百萬作射出保桿,通常整副模具都得丟掉,不然就得準備三倍預算來改模或重製模具。
即使經驗老道的車廠正向工程師,如果性格託大,該檢的放鳥要徒弟處理,沒一一檢核,我都貼幾百萬繳學費吃過這種虧,冤大頭是必經路程,改模會改到不要不要。XD
如果您只需單純的掃描,逆向,找馬鹿,高詮,上網搜,就一堆廠商了!
精密度則要視您的需求再跟廠商要產品資料分析。
掃描產業很競爭,價格都不貴,可以考慮都用發包委外協助掃描,可以省下辦設備1-200百萬的設備+養工程師建置人事,硬體成本攤提。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