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台灣應該引進MOOSE TEST

taiyoto wrote:
看來看去,台灣最需要...(恕刪)


連撞擊測試 影片都沒有, 你要做麋鹿測試??????????????????????

taiyoto wrote:
看來看去,台灣最需...(恕刪)

想請問目前公認比較專業的汽車安全測試機構
例如NCAP IIHS NHTSA
有哪一家把moose test放入測試項目中??
都沒有吧?
這不是說moose test和安全無關
而是說有更多比moose test要重要的其他測試該先做
不知道台灣在瘋什麼?
國外汽車媒體會去比較各車款的也就一家km77
如果一般民眾認為很重要應該不只一家都會做吧?
那這樣不是說在國外專家或是民眾都會先注意其他和安全有關的項目
那台灣比較特別?

taiyoto wrote:
看來看去,台灣最需...(恕刪)

台灣政府在推動各項法規都是慢十拍 所以我還是自己開車多注意點比較實在
taiyoto wrote:
看來看去,台灣最需...(恕刪)

完全不對, 你當每個開車的人都是賽車場高手就對了?

台灣最需要的是改變考場制度, 考駕照車速那麼慢, 有些人一輩子沒試過自己車子極限在哪裡


遇到事情就只會尖叫而已


所以moose test只是個指標, 就像你知道雲霄飛車有的快有的慢, 但你沒親自去坐過, 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承受極限在哪裡, 這道理再簡單不過了....



人 要 比 車 兇
駝鹿測試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進行規避機動測試(瑞典語:Undanmanöverprov ; 口語:駝鹿測試或麋鹿測試 ; 瑞典語:Älgtest,德語:Elchtest)以確定某輛車逃避突然出現的障礙的程度。該測試已在ISO 3888-2 [1]中標準化。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該測試的形式已在瑞典進行。[2]該測試的口語和國際知名度由德國報紙SüddeutscheZeitung於1997年創造,瑞典汽車雜誌 TeknikensVärld與電視節目Trafikmagasinet一起在表面上試驗了梅賽德斯 - 奔馳A級轎車用來衡量汽車避免撞到駝鹿的能力。

實際上,該測試的構造相當於模擬例如倒車或衝出道路的兒童。[3] [4]這是因為駝鹿更有可能繼續穿過馬路而不是留在原地或轉回來,這使得更可取的是猛烈制動並試圖在動物身後滑倒而不是在它前面轉彎。[5]


內容
1 測試規範
2 1997年梅賽德斯A級考試
3 繼續測試
4 世界各地的駝鹿撞擊試驗
5 另見
6 參考文獻
7 外部鏈接
測試規格
測試在乾燥的路面上進行。交通錐設置為S形,以模擬障礙物,道路和道路邊緣。待測試的汽車在每個可用座椅上都有一個係好腰帶的人,並且在後備箱中加重以實現最大負荷。

當駕駛員進入賽道時,他們會迅速轉入迎面而來的車道以避開目標,然後立即向後轉彎以避開迎面而來的車輛。以更快的速度重複測試,直到汽車打滑,撞倒錐體或旋轉。這通常以約70-80公里/小時(45-50英里/小時)的速度發生。

1997梅賽德斯A級測試
1997年10月21日,來自汽車雜誌TeknikensVärld的記者Robert Collin在60公里/小時的駝鹿測試中推翻了新的梅賽德斯 - 奔馳A級轎車,而特拉貝特 - 一輛比以前更老的,被廣泛嘲笑的汽車東德 - 後來完美地管理了它。[6] 2005年7月,Dacia Logan最初出現了測試失敗,但後來的一項調查得出結論,過度測試使汽車的輪胎失效。

在接受南德意志報的一篇文章採訪時,科林試圖通過一個迴避道路上的駝鹿動作的例子來解釋這個測試。它很快被稱為Elchtest(駝鹿測試)。[7]

繼續測試
瑞典汽車雜誌TeknikensVärld用駝鹿測試測試“每年數百輛汽車” [2]。它出版的測試結果自1983年以來在其網站上[8]和雪鐵龍三佳自1999年以來的Activa V6舉行了紀錄,擊敗車如軌道面向2008年的保時捷911 GT3 RS和2017年邁凱輪675LT超級跑車。[9] 成功完成機動的最慢車型以42.5公里/小時的速度列為Reliant Rialto,而速度為85公里/小時的CitroënXantia的兩倍。

世界各地的駝鹿撞擊測試
駝鹿在瑞典,挪威,芬蘭,俄羅斯北部,加拿大和阿拉斯加很常見,但不會出現在丹麥或德國。由於其重量大和腿高,與駝鹿的碰撞對於汽車中的人來說尤其危險。

無論沃爾沃和薩博生產汽車時必須採取駝鹿崩潰兼顧傳統[ 引文需要 ]。

在瑞典國家公路運輸研究所開發了駝鹿碰撞測試被稱為“Mooses”假人。假人(其具有與活駝鹿相似的重量,重心和尺寸)用於重建真實的駝鹿碰撞。

澳大利亞汽車製造商出於類似的原因使用碰撞測試袋鼠假人。[10]

參考文獻編輯]

  1. ^ http://www.vehico.com/index.php/en/applications/iso-lane-change-test
  2. 跳轉到:一個 b <cite class="citation journal">拉貝的Mattias(10 2012年7月)。“吉普大切諾基如何通過規避機動測試”TeknikensVärld從歸檔原來的 2013年12月13日。</cite>
  3. ^ <cite class="citation news">Andersson,Sven-Erik(1998-04-14)。“Såbraäädenyasommardäcken”Aftonbladet(瑞典語)。2009-11-22 原版存檔檢索2012-07-12<q>Aldrig tidigarehardäcktestatsi“älgtest” - 測試som fick Mercedes A-klasspåfall。40米körningmellankoner,ochentvärundanmanöver,som simulerar att till exempel ett barn(inteenälg)plötsligtkommerutspringandeframförbilen。“/”從未在“駝鹿測試”中對輪胎進行過測試 - 這項測試降低了梅賽德斯A級。通過錐體駕駛40米,以及一個尖銳的迴避機動,例如模擬一個孩子(不是駝鹿)突然衝到車前。</q></cite>
  4. <cite class="citation news">科林,羅伯特(2004-11-15)。“Vältklassen”Aftonbladet(瑞典語)檢索2012-07-12</cite>
  5. <cite class="citation web">“Trafikolyckor&olycksstatistik”Körkortonline.se(瑞典)檢索2013 年713<q>Närenälgvälharbörjatgåövervägenärannolikhetenstörstattdenfortsätterövervägen。位於bakomälgen的Därförärdetbästtatestyra,omdomåsteväljavilkethållduskaväjaåt。“/”當一隻駝鹿開始過馬路時,它很可能會繼續穿越。因此,如果你必須選擇以什麼方式轉彎,最好在駝鹿身後偷走。</q></cite>
  6. ^ <cite class="citation web">悉尼先驅晨報(2005年5月6日)。“嬌小的壯舉 - drive.com.au”悉尼先驅晨報drive.com.au。2005年7月19日歸檔於原件檢索2012 110</cite>
  7. ^ 文章在報紙時代週報(其中科林拼寫錯了柯林斯(德國)
  8. ^ teknikensvarld.se
  9. <cite class="citation web">“結果我是TeknikensVärldsälgtest”TeknikensVärld(瑞典)檢索2017-01-13</cite>
  10. <cite class="citation web">“福特探索中心”Intown Geelong 檢索2012 109</cite>
每個人都當然都不是車手,但是測出哪一台車的操控比較好,由消費者自己去判斷要買什麼車,這樣很好啊!!

不然,像鋁罐車業務都說車子不是買來撞的,那世上就沒有車禍嗎??

不知某些人的邏輯在哪?
VPECHURRYUP wrote:
每個人都當然都不是...(恕刪)

不知道你是在說誰啦, 不過我的觀念則是"台灣引進moose test"真有其必要嗎?
還不如對考照駕駛人的反應能力做進一步檢驗, 你說是不是呢?

如果你說考照要考moose test, 通過速度要高於50否則重考, 那我百分之百贊成, 如果只是引進來紙上談兵讓鍵盤車手可以有更多揮灑空間, 我看是完全沒這個必要, km77這些影片我個人看來最重要的並不是通過速度70還是80, 而是旁邊那個小框格車內操駕視角, 而且最重要的還是第一次測試(The driver does not know the reactions of the car. Speed test 77km/h), 你曾經這樣操過你的車嗎? 如果從來沒有過, 那你怎保證遇到三寶的時候你可以發揮出車的極限?


人 要 比 車 兇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