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敢出來受訪的是福特,光這點就要給他肯定!其他不敢出來的是哪三家我想大家心知肚明,當中那個業務胡謅車身動態穩定系統無用論的業務竟然還活得下去?!已經2017年了,竟然還講得出這種腦殘論點,甚麼車廠養甚麼業務,這些安全配備如果沒用,國外撞擊測試是撞辛酸的?就台灣的駕駛人最勇,靠車體潰縮就活得下去了!
同樣的價格...有車廠給你兩安 有車廠給你4安 有車廠給你6安同樣價格 有車廠沒裝esp 有車廠給esp同價格最不安全的...通常卻是賣最好的...因為品牌因素 特別是日系車台灣人自找的...配備差價格貴還可以賣那麼好 車廠價格當然不會降 配備當然不會增加上去所以這表示安全較好的車 並不一定是比較貴的車而且台灣國產車廠已顛覆一般思維 某些國產車 價格越賣越貴 安全配備卻越差
ahing wrote:建議一下,氣囊前面不要加「安全」兩個字,就是個空氣囊而已;有繫上安全帶就安全,沒繫上安全帶,氣囊反而危險喔。 在國外這項配備通常叫做 Air Bag or Supplementary Restraint System(SRS),所以翻譯"氣囊"或是"輔助約束系統"會比較接近原意,主要的約束系統當然是指安全帶,而氣囊則是輔助安全帶的。可以提高約束系統的整體安全性。只是我覺得重點不該放在沒繫安全帶時氣囊反而危險,而是行車"務必"繫上安全帶。 造成危險的不是氣囊,而是成員的不良習慣。f896125 wrote:請問現在國產車基本都幾個安全氣囊呢? 普遍來說小客車或休旅車大概最基本都標配2SRS,在安全意識抬頭的消費市場下,各車廠有逐步提高SRS數量的趨勢,大多車廠的策略是同車款分級給氣囊,入門款通常經費有限,所以標配2SRS,高階的給6SRS。安全配備跟售價一直都是拉鋸戰,各家車廠策略不同所以很難說怎樣才是正確的,現實上最正確的就是消費市場了,消費者才是真正決定安全配備數量的角色。就算再多人罵車商無良給出最低配的安全配備,只要低配車還有市場,車商就不可能放棄安全低配的這塊餅,何況事實上這塊市場依然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