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疑點在於,敢過ETC車道的,不是有裝OBU,不然就是有申請全民體驗,抑或者有申請E-TAG的車子。
現在不管有沒有貼在標準位置,反正只要經過ETC,一定都會拍照,OBU已經用很久時間了,所以應無設備是否正常的問題,而全民體驗反正一定用牌照辨識,只要電腦辨識的出來,也沒有人工辨識的問題。
好啦,最引人關注的就是,到底現在有幾個收費站,真的有安裝E-TAG的微波系統,且真正有在偵測ETC的汽車?
因為既然有全民體驗,現在就算申請E-TAG的車子,就算沒裝好,沒感應到,放家裡,貼馬桶....,反正全民體驗就是最後的把關,也就是車牌辨識,只要辨識的出,就扣36元,這樣的結果你哪知是否真由E-TAG微波系統感應出來的?
沒收到簡訊不表示有感應到,因為遠通沒必要用抽樣的方式發簡訊,像我5/19申裝了,我也是沒收到簡訊,因為沒跑過,沒扣款過,所以我合理懷疑,有收到關懷簡訊的,都是有貼E-TAG,而且用車牌辨識+人工辨識,發現頭燈與右前檔沒貼,才發簡訊的,因為簡訊最後都有,如已裝在正確位置,請勿理會本簡訊。
沒貼在正確位置或放家裡的,而且也沒收到簡訊的,合理懷疑就是只有車牌辨識而已,沒經人工辨識。所以沒人發簡訊。
我最大的懷疑就是,以商人為利〈是圖〉下,不會將設備先裝在收費站上,半年後拆除再裝在交流道附近,現在不是設備貴,而是人工貴,既然牌照辨識能正確查出車籍,幹嘛還要在已確定會廢除的地方上,安裝新的設備?
我還在想有網友PO出不是基隆--台北端收費站的照片,上面說有裝微波系統,那到底是真是假?有沒有在運作?有沒有真正與E-TAG連線成功?遠通應該裝一個實驗的車道,讓有疑慮的車子經過時,有感應到就亮綠燈,沒感應到就亮紅燈,這樣才能杜悠悠之口。
"NIKON D200"+"12-24 F4"+"24-70 F2.8"+ "50mm F1.8"+"70-300G VR" +SB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