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cks068 wrote:日本方面要求台灣 Toyota 定價要 NT$100 萬以上......(恕刪) 這種話誰會信.... 100 萬可以在日本買 2 台 iq.我還比較相信和泰覺的這台車不少人喜歡, 想要多賺, 又怕大家反彈隨便說一個借口, 順便推給日本, 自己還不用做壞人, 一舉二得.
母廠都會要求合約或是專案執行的 "利潤" 幅度。如果代理商或是台灣分公司要單方面降價,就必須提出相關試算來說服原廠。例如: "薄利多銷" (但是原廠會要求台灣保證銷售多少量); 或是台灣方面要畫 "大餅" 讓原廠相信 "降價" 在未來能夠帶來更多利潤或是市佔率。(敝人在外商工作,常常看到管報價的同仁和原廠在協商價錢)。母廠有他自己一套非常複雜的計算方式。有時,如果不能說服或是滿足原廠的要求,那原廠可能就不會同意台灣方面的要求或是計畫。(PS: 敝人不是汽車業的,只是從敝人的工作經驗做推論)
bluewalker016 wrote:所以某些總代理就給他...(恕刪) 這不無可能...如果引進的標的或是產品無法做大 "base" (銷售出去的量),那可能就要求利潤的極大化,或是 "形象" 的建立 (類似打形象廣告)。但是如果市場上有強勢的競爭產品/品牌,同時原廠又因為某些策略/戰略關係不得不與強勢品牌競爭時,那又是另一種故事了。
IQ的價格是可以預見的,畢竟這麼小的車子,很多零件都不能共用,必須要單獨開發,而且台灣的量也不多,想要4X萬的低價?一個月賣個上千台或許有機會。不過話說回來,去年車展去看過IQ,內部空間的寬敞和精緻度是有目共睹的,對Smart來說是有過之無不及,我和朋友坐進IQ都不會有肩並肩的問題,反倒是Smart窄的要命,還會和一旁的友人打到手軸,自手排變速箱又難開(噢! 應該說是富有駕駛樂趣才對),後座也不能置物或載人(這點IQ的3+1設計確實很實用),我是真的有開過Smart喔。我想如果在Toyota的開發下,IQ應該會比Smart好開很多(從Vios和Yaris的駕駛經驗),但懸吊就...總之,很期待Toyota能夠導入這台小車,讓台灣的消費者多一種選擇。至於價位,有能力的人自然會去買,銷售台數必然會「忠實」反應,沒錢的永遠只能乾瞪眼,也不必在這酸葡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