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無預警加速這問題自有〝自動排檔〞以來即在世界各車廠層出不窮,90年代Volvo即為〝疑似車輛爆衝〞問題付出慘痛代價,市場佔有率在短短幾年之間急速下滑,由當時被譽為世界最安全車輛角色演變為機械設計瑕疵車廠,也差點逼得Volvo退出高級車種之林,90年代資訊不發達,測試與驗證機構不健全,所以我們並無法確切了解肇因人為因素或是真是設計問題;但無論如何Volvo真付出代價了;再回頭看現在豐田集團浮現了接近相同問題,由剛開始將問題歸咎於腳踏墊,再轉而演變為油門踏板設計不良;但現又出現另一說法為問題的產生並非上述,問題可能為電腦誤判說法,姑且不論真實情況為何,日本母廠均未在第一時間以反覆驗證方式逐項排除各項可能性,甚至豐田集團負責人亦沒在第一時間出現說明,導致不滿以及各項疑慮陸續出現,反觀台灣總代理和泰汽車在歐、日美相繼問題出現後公開就問題產生疑慮跟所有台灣消費者解惑,僅以幾張簡單附圖新聞稿以及說明部分車型台灣並無引進以及零件供應商不同簡單帶過,爾後再召開一個要以市佔率取得消費者信賴的記者會,試問這樣子的一個處置過程與方式您會相信和泰汽車嗎?在全球車廠都在採用世界化方式生產車輛,各地區共用設計、機構,唯有部份配備會依地區氣候、消費習慣與成本考量在地採購;但在此基本架構下原始底盤、引擎甚至是變速箱設計變化倒是不太會有多大變化,在日本母廠以及美方未將正確問題找出前,台灣總代理已能在最早時間將所有可能發生問題找出並排除?並能做出搶佔市佔率宣言模糊大眾焦點?早期車輛幾為機械式設計即有〝潛在性車輛無預警加速問題〞,試想在車輛高度電子化的今天真的可能不會有此問題發生?台灣總代理僅是豐田集團海外一個組裝車廠並無更改原廠設計、規格的權利,參與開發亦僅止於外型、內裝以及舒適性配備,當海外問題接踵浮現時,台灣所組裝的真毫無問題?真的是眾人皆有問題,只有台灣是沒有問題的嗎?自1997年Toyota開始宣導Goa安全車體時台灣總代理從未公開過台灣所產製乘用車撞擊測試過程,每每以母廠同型車測試影帶發布給媒體以及各經銷商、消費者,時至今日在最基本車輛撞擊安全部份台灣總代理仍是以母廠同型測試車影片發布並印製於產品型錄,個人很有幸的在當時任職於和泰某經銷商擔任基層業代,亦曾就此問題於當時Corona Premio、Corolla Altis上市發表時詢問過經銷商營業所主管以及教育訓練單位、產企、商企部門;但卻未曾得到正確解答,後來便離開車輛販售業界進入所謂的車用電子業界;如果說購車消費者知道Carmax所採購產品無論是電子類、配件類均未曾要求供應商做過所謂的ISIR測試以及耐久性測試,只是將部品裝著於Carmax公務車簡單測試就將產品交給八大經銷商販售,請問您是消費者花了比市價還高的金錢卻買了一個只經簡單測試同是商規產品,感想為何?當時為求保障所已付出較高代價購得此配備,只因為〝信任〞,相信Toyota不會賣給我不好的東西;但透過總代理子公司引進產品卻與市售相同產品只有多了個Carmax Logo?相信這些應該連基層業代、營業所主管也不一定會知道?只因消費者與基層單位都相信母公司不會給經銷商較不佳的產品,不是嗎?而單車輛安全碰撞測試與部品導入台灣總代理已能如此〝黑箱化〞,個人相信在攸關〝商譽〞這部份台灣代理商一定會更無所不用其極的將之淡化;持續強化其市場高佔有率,因為在台灣總代理眼中所謂的〝安全〞與〝信譽〞是無法與〝佔有率〞這三個字畫上等號的。
Best Regards.
LEXUS CT200h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