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救設計的成本又遠大於換料。
如果原有的結構鈑件經由換料就能符合標準,製造廠一定會用換料的方式強化,因為最簡單。
如果要增加補強件,是必需要重新設計、重新開模、安排庫存、重新調整工序、生產線重新訓練、甚至機器人整個都要換掉,那個成本是非常高的。
RAV4那個很明顯是補強件,意思就是換料有可能已經先行,然後還過不了,必需要再加補強件。
如果是這樣,那這一塊自己去叫料來裝也沒用,因為其他該強化的鈑件用的可能還是舊料。
甚至非常可能是因為相關鈑件用的都是舊料,裝補強件根本無意義,所以工程師很直覺的就拿掉這個補強件,然後才被抓到靠特效藥考試。
這後面更深一層的意義,
是製造商有能力設計一級品質,
但是不代表不能用二級料降低成本,以在低法規要求的市場增加利潤。
補強件都能拿掉了,換料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只要依原設計圖向低單價的供應商叫低強度的料就行了,連生產工序都不用變動。
除非像美國那樣不定時在街面上買車抽測,
否則根本無法知道製造商給了你什麼東西。
這次事件以後
寧可相信直接從美國市場撈車來賣的水貨商,
也不要相信原廠可以直接控制的代理商。
實驗室內標準化的碰撞測試,只能模擬統計上最常發生的狀況,這也是為何某些項目只選擇一邊去撞、只用一般速度去撞、只有幾個位置放假人,車廠就會針對這些測試項目去尋找對策。道路上千奇百怪的撞法,不是這些測試可以完全模擬的,所以測試也會不斷改進,像IIHS這種鬼單位是車廠最怕的,時常神來一筆新花招,就算資優生也會一時被打趴,你要說這些車廠沒良心倒也太苛刻,不過就是考試範圍突然改了,沒讀也只能被當了.......
進口車可以參考引進版本當地的評價,如台灣進歐規車就參考Euro NCAP,進美規就參考IIHS、NHTSA,不過硬把不同版本的車拿來比,有時只會徒增憂慮,基本上拿了當地的好成績就不用太擔心了。(但要注意安全配備,如氣囊、循跡穩定等,可能不同)
至於國產車,一定都符合歐盟法規標準(台規抄歐規的),安全有基本保障,如果想進一步比較,可以參考國外母廠在其他市場的評比,如ALTIS參考JNCAP,基本上車體結構不會有大變化(母廠也不會讓製造廠變動的),結構安全問題可以不用擔心,但安全配備可能有增減的,也可能有些東西被偷了,也只能說是成本考量且順應市場(法規沒要求、消費者買單),這是沒有NCAP的小市場的悲哀:P~
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東南亞和南美洲的NCAP,國際大車廠在這些地方也是賣爛車的,沒良心嗎?市場機制而已@@!~~~~~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