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少了VSC跟TRC的ALTIS您有什麼看法

luck2237 wrote:
真的是太超過了,安全...(恕刪)

我覺得TOYOTA偷DVD比較會被罵
<小弟眼殘...這裡小弟對toyotaphobia兄致歉.....>
一:這玩啥文字遊戲?
二:要數據~
.........沒有!<A.B自己填上來吧!>三:要證明~
........也沒看到!
四:主要是美國<NHTSA>的研究....請自行去研究研究!....推測!如果你是<業內>!應多吸收相關資訊!
........這樣不會貽笑大方!
五:偷偷告訴你.....NHTSA是很專業的單位!
........<推測>.....你應對<推測>做一番<說文解字>....哇咧!

六:.......

回到主題~少了VSC跟TRC的ALTIS您有什麼看法.....代表<甩尾>是真的!在南橫!據<推測>該不會要成立賽車學校,購車者應接受訓練合格....才可以開沒有VSC的車?生意頭腦不錯喲!



PS~證嚴法師說開快車:幸運者早到七分鐘,不幸者晚到七天!

橘色部份乃小弟修改過~SORRY,眼殘!SORRY!
魏耀乾-痛批在新潮流的挾持下,民進黨一黨獨大、極權獨裁,政商勾結貪污腐敗....
king97878 wrote:
一:這位兄台.......(恕刪)
請引用正確的來源!就在前幾篇而已,看清楚再說!
在toyota後面,是你的錯; 在toyota旁邊,還是你的錯; 在toyota前面,沒有錯,加入吧!
其實

真的要開快車的就一定要裝ESP


別忘了這是F1禁止裝的,因為裝上ESP之後,車手可以在電子保護下把賽車逼到最極限

而使F1賽車越來越快,因為速度超過預期所以F1制定條例中禁止了



也就是說裝上ESP的車子,其實真的和電腦合作跑下去的話,跑的比不裝的快(七天才到就太慢了)
silent guest wrote:
這裡也不應該是個盲目...(恕刪)

一:有最TOP的單位<NHTSA>不看......
二:小弟也引來另一研究~
......非洲索馬利亞研究顯示,ESP裝在牛車上,其實毫無助益.....因為牛<甩尾>是正常的,因為<甩尾>是趕蒼蠅、蚊子....;至於到海上碰碰運氣搶搶油輪.....要ESP何用!不如<鐮刀>好用!
三:誠心建議您.....去<NHTSA>看一下資料吧!唉~~

PS~晚七天........指.....駝崎!

........橘色部份乃小弟眼殘,沒有看清楚toyotaphobia 兄的真知灼見,再次感到抱歉!
魏耀乾-痛批在新潮流的挾持下,民進黨一黨獨大、極權獨裁,政商勾結貪污腐敗....
king97878 wrote:
一:有最TOP的單位...(恕刪)

哈哈哈哈哈哈
有笑到!!!
那狗甩尾是要幹麻??
捷安特甩尾狂 wrote:
哈哈哈哈哈哈有笑到!...(恕刪)


老實說,每次看到king97878大的文,

都讓我一頭霧水

不過卻也寫的很有想法


我想,狗甩尾 應該是要找主人吧.....


有幾個Audi Quattro廣告,就是用狗甩尾打滑,來強調Quattro的厲害..

http://tw.youtube.com/watch?v=ADteNnw2nJ0&NR=1
http://tw.youtube.com/watch?v=vA6k0GRV_hw
我買了,我真的買了1.8Z,雖然2.0Z多了天窗跟方向撥桿,但我想我還是會選1.8Z
恭喜您了
您擁有了 新車型所沒了的 VSC/TRC,而他們想加裝都沒得裝

不飆車不超速的前提之下,
Z版的車絕對是外觀帥氣、內裝酷炫的帥車一台
Mondeo M2000 Dark Green
silent guest wrote:
您顯然依舊在顧左右而...(恕刪)
如果閣下不介意,那就用這個討論串,在下與閣下提出的兩篇文章當基礎來討論。

在下所提出的:Status Report, Vol. 40, No. 1 • January 3, 2005,簡稱ref1。

閣下所提出的:The uptake and expected impact of 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 (ESC) amongst theAustralian passenger vehicle fleet,簡稱ref2。

雖然ref1是幾近廣宣的文件,而ref2是閣下所稱的官方文件,但應該還是有討論空間。附帶一提,在下對ref1的信心為p-value=0.1,算是普通水準。

而在下對於ref2的批評依舊,並整理如下:

1. 在Table II裡,不管DCA Group, crash severity如何分類, 有關於"ESP pertinent"的分法是由作者主觀去定義的,雖然作者有提"Defining an ‘ESP pertinent' situation, that is defining a crash situation in which ESP may have had an intervening effect, is difficult given data limitations." (p.2b),但是,在下的最低要求,是參與某種車禍的車有無配備ESP,而不是主觀定義。其它的研究報告都可以有相關資料,在此報告裡要求應不過分。

2. 對於"ESP pertinent",作者也定了個準則:"For the purpose of the current study, DCA Groups (Definition for Coding Accidents) directly related to either loss of control or those thought to be related to vehicles losing control, such as those including reference to leaving straight or curved
carriageways, have been designated as ESP pertinent for the current purpose."。但是在Head-on的類別裡,ESP可有30% reduction的效果(Aga & Okada, 2003),作者未列入也無說明未列入的理由。在Table II裡,Head-on可是Fatal第一名(17.1%)的車禍類型;此外,如果Head-on也按照其它的研究加入"ESP pertinent",則"ESP pertinent"在Fatal裡的比率將占54.8%。面對影響如此大的資料,作者怎麼可以不謹慎說明?

3. 其它的資料與"ESP pertinent"的定義息息相關,如果"ESP pertinent"的定義有疑問,其它的資料將不會有客觀的解讀。但是,在App.1裡,至少還要增加behaviours在DCA裡所佔的比率,而不僅有behaviours依DCA分類的比率。這樣才有基本的全貌可解讀。


如果ref2的嚴謹度是閣下所能接受的,在下當然沒有立場反對,只望閣下三思。
在toyota後面,是你的錯; 在toyota旁邊,還是你的錯; 在toyota前面,沒有錯,加入吧!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