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日系車高速對撞德系車,碰撞測試結果太尷尬,真的和傳言一樣?

這些豐田粉,是不是要顛覆三觀?
改成可潰縮式座艙+低強度車頭?這樣才能把自己撞死在車內?
Cook338 wrote:
Errr....身為(恕刪)


Made in China.
resolve wrote:
綁安全帶怎麼沒有用?(恕刪)



說真的~~我還真不信椅子都固定不了了~~~
可以保護人拉~~~

安全帶雖有用~~~但板金軟到椅子可分離~~~
不難保證板金不夾人~~~


不過套句日本車說的~~~

車子不是買來撞的拉~~~
Cook338 wrote:
Errr....身為(恕刪)


不意外,日系跟歐系,很平常的結果。
重點是,人要有保護到。

大陸人的執行能力好,聰明。要是沒有專制壓抑與奇怪管制,這幾十年會更不得了。
大呆群 wrote:
我是沒差啦~~反正豐(恕刪)


從以前到現在不管是什麼廠牌的車,只要車內上鎖後發生事故都是無法自動解鎖的,所以每當救援時救護人員往往都只能用破壞車門的方式救援!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歐美系甚至是部份日系新車已經不再有行進間自動上鎖的功能或是已經封印此功能了。
看了影片果然豐田安全進步很多啊......簡直比起2001豐田好太多了熱賣是正常的啦!
只有一個地方最可惜。
新舊仙草(軒逸)對撞有讀取假人數據。
這次反而沒有讀取。是怕傷到哪家呢?
resolve wrote:
無論是NCAP還是IIHS
都是以測試假人的受傷程度來評論好壞...(恕刪)


說法完全錯誤
不論NCAP還是IIHS
假人受傷程度只佔部份的分數
車體形變跟潰縮程度都有納入評分中唷
garnetcrow1305 wrote:
奇怪,很多人把潰縮區的定義搞錯了,怎麼會是車室有潰縮才是真的安全?先不論人員受傷程度,光車室有潰縮就代表結構不夠強,做這種測試很好啊,丟掉市佔才會讓車商想要改善缺點,為什麼要無腦護航
..................43


裝睡得叫不醒阿,T粉催眠自己,業務催眠車主,自欺欺人.
路上實撞那麼多結果那麼明顯,大家心知肚明,這次車媒只是用客觀方法對撞來印證道路撞況.
Saber422 wrote:
說法完全錯誤
不論NCAP還是IIHS
假人受傷程度只佔部份的分數
車體形變跟潰縮程度都有納入評分中唷
 
 
剛剛查了一下資料
 
Euro NCAP車體的形變部分
主要重點應該是放在撞擊部分是否有「區域性」潰縮
而非全面均勻的潰縮
例如2020 Audi A3的測試結果就有指出
前方小區域面積撞擊時
潰縮部分有區域性潰縮
可能會造成對對方車輛的穿透而加重對方的損傷
所以在這點會被扣分
其他的在車室完整性方面
我沒有看到有任何著墨的地方
如果有錯還請知道的人提供一下連結
 
而IIHS的確在前方撞擊測試中有車室形變測量加入成績
這點真的是我的疏忽
很抱歉
但跟假人受傷程度的各種項目相比
車室變形僅僅只有Structure and safety cage一個項目而已
很明顯佔最後總分的比例非常低
 
但話說回來
多大的形變才是危險的?
這個對IIHS這種研究過無數的真實車禍和實驗室撞擊測試數據的機構
早已經有一定的標準
不是鄉民們隨口說說眼睛看看就可以判斷安全還是危險
 
舉個例子來說
就以這次影片中的豐田主角
Toyota corolla 4D被選為IIHS 2020 small cars中的
top safety pick
其前方撞擊後的最大足部空間變形量為5公分
 
本來想在small cars選單內找一輛所謂的歐洲車來相比
可是small cars和midsize cars內沒有任何一輛歐洲車入選
所以只好找midsize luxury cars的名單
2021 Volvo S60 4D
足部空間的最大變形量是10公分
而BMW 330i 4D的足部空間變形量更高達21公分
其Structure and safety cage項目的評分仍然為Good
而總成績仍然被選為top safety pick
 
21公分的變形量耶... 各位看官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