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感覺Toyota真的恃寵而驕

不想賣還會被打080投訴..說態度差...可憐的業務...都在比誰砍的價多
有發票阿..對發票就好..各車種都依樣..都照發票跟業務收錢...當交車員比當業務好

emeryville wrote:
不是每個人都很有錢
看來閣下的經濟狀況還不錯
不了解窮人賺錢的辛苦


邏輯不對, 賺錢當然辛苦, 因為連花錢都花不對.
你並未了解我前文的邏輯,

車輛的所有部件都是消耗品, 有些是半永久性, 有些是週期性,
上路就有損耗, 時候到了就該換, 這不是妥善率問題,
妥善率是QC問題, 是部件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
在預期壽命內的控制能力, 這部份會被保固所保護.

若前五年, 後五年的年平均折舊率一樣,
表示後五年(買中古車)的年使用成本必定比買新車還高,
因為消耗品的的壽命已到後期.

這表示買此牌中古車是屬於非理性消費,
而促成這種非理性消費的原因就是群眾迷思,
並形成群眾現象.


你這個跟當年福特紅地毯專案差不多
結果銷量有暴增嗎?
沒有
只有讓福特賠的一屁股...


當年這個專案下的Liata的確賣得很好.
而我前面也說了, 不會有車廠蠢到再幹這種事.
但現在卻有一堆個體戶在幹這種賠錢事(前面已解釋)而不自知,
這不就是群眾迷思?


Toyota二手車價好自有他的原因
把它解釋成迷思只是不爭氣的對手推托之詞罷了


個人不是開國產車, 不是你所謂的對手.
只是對於你說的"自有他的原因", 用邏輯告訴你事實.

過去豐田的品管, 建立了群眾迷思,
而群眾迷思造就了國產豐田的超低折舊, 讓買新車的使用成本可以低
到忽視它的其他缺點, 而和泰也因客戶群眾的擴大, 在成本上取得
優勢, 所以它的訂價可以比另一個田(本田)更有彈性, 如此形成
一個良性循環, 造就了以跛腳產品創造驚人市佔的台灣奇蹟.
這種市佔率, 並非得利於和泰豐田本身的產品力, 而是不明就裡的群眾.

ps. 本田的折舊也很低, 品管也不相上下, 產品力其實還更好些,
但它錯過了產生群眾共振的timing.

ps. 日本的Toyota是靠油電打天下, Toyota的hybrid synergy drive是目前最有
效率與效益的油電混合系統, 其他車廠全被專利箝制, 產品力第一, 市佔率45%當之無愧.
但台灣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標標準準的台灣奇蹟, 獨特的群眾現象.
Pandion wrote:
邏輯不對, 賺錢當然辛苦, 因為連花錢都花不對.
你並未了解我前文的邏輯,

車輛的所有部件都是消耗品, 有些是半永久性, 有些是週期性,
上路就有損耗, 時候到了就該換, 這不是妥善率問題,
妥善率是QC問題, 是部件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
在預期壽命內的控制能力, 這部份會被保固所保護.

若前五年, 後五年的年平均折舊率一樣,
表示後五年(買中古車)的年使用成本必定比買新車還高,
因為消耗品的的壽命已到後期.

這表示買此牌中古車是屬於非理性消費,
而促成這種非理性消費的原因就是群眾迷思,
並形成群眾現象.


如果每個人都有足夠的錢,誰想買二手車?
當你能力所及只有二十萬的時候
新車就不會是選項
即使你知道花60萬買新車其實總開銷可能是差不多的
有錢沒錢的差別而已



Pandion wrote:
個人不是開國產車, 不是你所謂的對手.
只是對於你說的"自有他的原因", 用邏輯告訴你事實.

過去豐田的品管, 建立了群眾迷思,
而群眾迷思造就了國產豐田的超低折舊, 讓買新車的使用成本可以低
到忽視它的其他缺點, 而和泰也因客戶群眾的擴大, 在成本上取得
優勢, 所以它的訂價可以比另一個田(本田)更有彈性, 如此形成
一個良性循環, 造就了以跛腳產品創造驚人市佔的台灣奇蹟.
這種市佔率, 並非得利於和泰豐田本身的產品力, 而是不明就裡的群眾.


你講的東西
在商業上就叫做品牌價值
如果你說品牌價值來自不明就裡的群眾
恐怕沒有一個商學院的學生會同意
給你一個參考
國外調查的結果豐田的品牌價值是汽車業界最高的
這是台灣奇蹟嗎?

http://news.u-car.com.tw/17106.html



Pandion wrote:
ps. 本田的折舊也很低, 品管也不相上下, 產品力其實還更好些,
但它錯過了產生群眾共振的timing.


以現在台本工廠的管理
擴廠來提高市佔率不見得是好的選擇
小而美有小而美的玩法
有問題的是排名後面的一些車廠
就是如同我一直強調的
玩不贏別人就把過錯推到消費者身上是不負責任的說法
事出必有因
不先面對自己的問題
不思考如何改善自己的缺點或是走出另外一條路
一直覺得台灣的消費者是盲目的
這樣怎麼會進步?
永遠只是末段班而已
Pandion wrote:
邏輯不對, 賺錢當然...(恕刪)

一廂情願與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看法
大部分的消費者很盲目嗎?
福特原是市占第一
如果原消費者需要的它一直很優
會一直衰退連第五名都沒有??

toyota市占三成以上已經超過十年
原車主若開的不滿意,還會再買toyota??
車子是很現實的東西,就算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好不好都會自己感受到
換車時自然會影響品牌考慮,也會影響週圍人
消費者或許會被騙第一次
但使用後會有幾個會被騙第二次??

這世間不是你很聰明,其他人都是傻子!!

如果toyota車子不符消費者需求被其他廠牌超越
莫說40%退到4%也不是困難的事

每個消費者都有自己的需求
台灣很多消費者只把其當作代步工具
妥善率高,油耗差不多,美美的就ok了
不是你想要的需求,大家都跟你一樣想要
這些需求不是車商洗腦的
反而是消費者自己的意志
徵汽車維修技師,,意者訊息連絡,上班處台南永康
當銷售量已說明大多數消費者的選擇,再去怨天怨地,甚至於怨消費者,而不思自我改進,只會讓大多數消費者愈離愈遠!
Q122QQQ3600 wrote:
一廂情願與眾人皆醉我...(恕刪)









=============
這種市佔率, 並非得利於和泰豐田本身的產品力, 而是不明就裡的群眾.
若前五年, 後五年的年平均折舊率一樣,
這表示買此牌中古車是屬於非理性消費, 而促成這種非理性消費的原因就是群眾迷思,並形成群眾現象.
過去豐田的品管, 建立了群眾迷思,
而群眾迷思造就了國產豐田的超低折舊, 讓買新車的使用成本可以低
ps. 日本的Toyota是靠油電打天下, Toyota的hybrid synergy drive是目前最有
=============


都已經是甚麼年代了(解密、去神秘),竟還有這般非理性的分析討論。真的是「滿紙荒唐言,皆云作者癡」

現代人購車,還沒買車,從台灣爬文到全世界,也順道查價,哪來不明就裡能成事。台灣豐田汽車也不過是1989至今約24年而已。之前的管制年代,可直接忽略。而這時間、馬路上還是看的到的corona 與exsior:只要基礎保養得宜,國產豐田車子一般使用年限可到20年or more。哪來的10年論。

日本,豐田4成以上的市佔率,很多年前即是如此了。油電車只是鞏固與持續發展而已,同期發展這類車子的車廠也不少,只是沒有豐田的成功。成功帶來的專利哪來的否議?無法理解。

折舊率竟然又是非理性的消費者造成,天啊。希望您的這些理論,論文指導老師看的下去。


真正造成豐田獨大的原因,不是迷思、非理性或凡人的從眾行為,更不會是售價或行銷,而是「使用經驗」,包括實際用車與保養維修之經驗(與差異比較)。讓24年前的種子發芽,持續成長至今,蔚為大樹。20年前10餘歲的童稚,如今已是消費之主流人物,未來10-20年仍會是豐田的黃金年代。除非這幾年的產品有嚴重瑕疵(包括信用等)。


繼續搞這種巫師般的因應挑戰(民粹?反民粹?),真有如柏楊當年的「鋸箭論」再世。



「滿紙荒唐言,皆云作者癡」 我說的是我自己。
哎呀.....

買東西就是這樣嘛......

喜歡就買~~

不喜歡就看別的拉!!!!

Aandy Tsai wrote:
哎呀.....

買東西就是這樣嘛......

喜歡就買~~

不喜歡就看別的拉!!!!

...(恕刪)


錯!
這樣是相當盲目與消極的購買。
車價至少都數十萬起跳。
應讓更多人知道,銷量冠軍是累積長久口碑與良好的經驗值才造就而成。

wkh2006 wrote:
我現在就開福特車(metrostar),零件常壞,壽命短,...,修得不亦樂乎.
不到六年,發電機,冷氣,引擎腳,...,都壞了. 引擎腳懶得換,
汽油車開起來很有柴油車的Fu. 這樣不需要去看工廠吧?
我買過四部車,涵蓋nissan, 三菱,...,這是個人的感想.


我開過Metrostar的上一代 MONDEO II, 的確是常常有小故障,

但這不能說台灣福特六和的產線就跟美國不能相並論

福特六和造的福特車種, 也都是遵照全世界福特車廠的共同方法製造

除非能證明國外同車款的福特車沒有問題,而台灣福特六和造的車就有問題才能下此結論

MONDEO II/III這個車系的販售時間短短5~6年就結束不是沒有原因, 我是開MONDEO II 五年就受不了換車.

但最後必須要說, 福特六和所生產的車跟其他國家生產的福特車方法雷同

國外有問題, 台灣應該也會有所反應

比較少會有銷售量最好的那個廠牌....國外出事召回一堆....台灣卻拍胸普保證絕對沒問題...

Pandion wrote:
一個良性循環, 造就了以跛腳產品創造驚人市佔的台灣奇蹟.
這種市佔率, 並非得利於和泰豐田本身的產品力, 而是不明就裡的群眾.(恕刪)

實在不太了解閣下這個論點的立論基礎何在?
何謂"良性循環造就了以跛腳產品創造驚人市佔的台灣奇蹟."
既然產品跛腳?何來良性循環?
如您的論點成立,這"不明就裡的群眾"全是盲目附合之徒?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