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不要亂歪還扯到人家那些出事的 文意網路嘴砲一堆專護航自己喜歡的車..關出事的什麼事?消費人家?
T牌有軟有硬 本來就是事實 消費者同品牌硬的不挑要買潰縮是消費者的事情人家就是有心臟豈是你能干涉!
除非你證明T牌詐欺消費者..否則輪不到你下結論少拿那些出事者當自己嘴砲擋箭牌
01上有太多鄉民公平正義哪去了!別廠車硬就可以讚賞吹捧 sienta日前國道被大卡追撞也沒潰縮阿也沒見出來發文讚聲(雖說不見得sienta代表全車系都硬)
難道不是事實嗎?
事實顯示太多人的公平正義可以無恥到因廠商而分類因喜不喜歡而異不是嗎?
artdink0105 wrote:
饋縮無事??那出事的(恕刪)
國瑞中壢一廠本來就是觀光工廠 , 但是只限中壢一廠(組裝) , 對面的二廠(沖壓)與觀音廠不開放 , 中壢有兩個廠區在定寧路上不時會看到小拖車拖著半成品穿越馬路到對面組裝 , 組裝產線上方有架高的導覽路線 , 一廠參訪不用特別換裝 , 因為不會在生產區域裡 , 國瑞的廠區不需要為參訪而特別打掃 , 平時就是那麼乾淨與整潔 , 國瑞的自動化程度還算ok , 中華稍微沒那麼多 , 其實智慧生產才是關鍵 , 從上方看得很明顯國瑞與別的車廠不同在於同一條產線的車顏色不同的混搭在一起, 不需要上午生產白的 , 下午生產灰色 , 也不會在裝車門時顏色與車身不同色 , 車的零件都很重都是用輸送帶吊掛到各個組裝區 , 通風不錯空氣品質與溫度還算好 o 目前台灣最新的沖壓在國瑞觀音 , 觀音廠區內還有一整區的車輛測試區域 , 日野的車頭很大所以測試區比一般房車需要更大更長的跑道 , 參觀沖壓必需換裝尤其是夏天整套著裝很不舒服 , 髮套+頭盔+防塵衣褲+反光背心+防護鞋(中華不用換鞋是用鞋套套在外面) , 鞋很重很難走路 , 生產區域又遠又大溫度又高 , 一趟走下來全身濕透很不舒服 o
來替車廠說句公道話 , 車廠環境不比其它工作場域 , 年輕人不願意待年齡層偏高 , 都會區+冷氣房是年輕人的首選即使薪資低也會搶走生產線的員工 , 神A賣得好就代表產線上的從業人員加班佔去了與親人女友的相處時間 , 人手不足又要有產量就代表時時精神緊繃產能才會高 , 中華貨卡便宜又耐操也是產線員工汗水滴出來的 , 主管以柔性溫馨領導或是以手段高壓言詞凌辱壓榨出產能就只能靠個人運氣分配到哪兒 , cost down 造成鋁罐車皮薄 是資方獲利勞方可不一定受惠 , 被鄉民們奚落的可是穿著印上公司mark工作服的產線員工 , 如果 FORD 產線的一個機器人可以做三件不同的工作 , TESLA 自動化程度高可以做十件不同的工作 , 但是員工素質要高是寫許多不同的程式與員工長年累積的經驗換來的 , 連動手焊接都做不好的員工是要如何教機器人焊接呢? 員工年齡斷層與經驗不足勢必會造成未來國產車的品質日益低落(遠遜於現在) , 日本走在前頭日本職場的員工年齡斷層與經驗不足造成現在從日本進口車的瑕疵比率增高(遠遜於從前) , 台灣能撐幾年? 不知? 當所有能買到的產品都瑕疵比率高的時候也就沒有什麼能酸的了 , 要酸就趁現在吧 ! (有經驗的老員工還沒退休前)
下週又要去中華楊梅 , 每次進車廠心情都不太好 , 替產線的員工覺得不值 , 昨天去桃園英業達就感覺蠻好的 , 產線的員工很愉悅o
大家都知道進口車跌價很快,一台百萬進口車,過了幾年殘值可能只剩一半(甚至不到),買一台進口車差不多是買一台國產車的價錢,甚至還有找,多的費用還可以拿來換好的音響、整理一下車,但是安全性、隔音、操控、底盤、馬力都不是國產車可比的,所以我認為主要是中古的進口車市場嚴重打擊國產車新車市場。
再來聊聊汽車,我從國產車玩到進口車,大家或許不知道,日本TOYOTA和台灣TOYOTA的差異,在日本的東西及品質真的比台灣好太多了(這十年來日本品質有下降,我想是為了降低成本,甚至也爆出作假數據),在日本有渦輪、引擎室拉桿、下防傾桿、下結構桿、LSD版、四驅版、後上拉桿、後下防傾桿、後帳板拉桿,到了台灣什麼屁都沒有,可是泰國卻也有,反觀進口車,只要你荷包夠,很多配備都可選配。
結論,現在已經引不起我想換國產車的慾望,這是業配無誤。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