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

豐田Altis底盤照片

我建議是
看國內幾家汽車雜誌敢不敢在集評的時候
把所有車都頂起來拍照, 比較一下各家底盤
呵呵~
boneman wrote:
有點矛盾的論點喔軸距...(恕刪)

非獨立拖曳臂(扭力樑)的結構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避震行程越長的話,拖曳臂長度也要越長
不然當輪胎上下振動時,軸距變化量會導致操控性能的非線性(白話就是不易掌握的意思)
中大型車輛為了舒適性問題,懸吊行程都比小車來的長
若要採用這種懸吊結構在中大型車上面,一個方法是拖曳臂加長
但這樣延伸的問題是簧下荷重增加&拖曳臂剛性不足,也完全不省空間&成本(模具超大 = 超貴)
另一個做法就是不理他,直接把懸吊行程拉大,這就是Corolla 9代的做法......
而Corolla 10代的改進就是把懸吊行程縮小換取正常的懸吊性能,犧牲點吸震能力

當然,不管怎麼改,左右輪拉扯的問題是不會有解的
這是另一個中大型車不採用這種簡單懸吊系統的原因
meridian wrote:


我還是很想知道Fiesta用同樣的懸吊, 粗細看起來也差不多, 板件厚度也差不多
為什麼沒人說他操控爛?
是因為不說altis爛就表現不出自己專業? 還是說fiesta爛就是不專業?
(其實有啦, 我有發表過文章說fiesta後懸吊太軟, 高速不是很穩定)
合理的懷疑yahoo那篇也是嘴砲文....

另外, 我家有toyota早期用多連桿的2代camry, 底盤結構就像前面有人貼的1999年corolla
2代camry操控好嗎??
爛到爆炸, 就算我心臟夠大顆, 它過彎也只能無只盡的推頭, 完全沒辦法發揮輪胎抓地力
altis 10.5代操控再怎麼爛也不會比當年的camry爛...(恕刪)








今天剛好作一萬保養,
看圖~






想不到小肥躺著也中鎗..真是太利害了,不過更利害是一張張照片,還好我真的沒有選錯車,我的小肥身底照,不過有車友把他的小肥愛車po上來了而且很清楚,只剩擁有意識形態的人看不出哪裡有差別了,我還有ESP保護我的安全..重點是我的四門還比較便宜


我問業務說那是防路上碎石彈跳用的.


這是後樑照,車底包附面積很大,不會出現大面積的金屬底盤

在錢不多無法全部都擁有時,本來各有各的好,有人喜歡大空間和舒適感看的到的東西,有人喜歡安全性和操控性等內在美,批評別人並不會讓自己的車更好.
黃金獵獵犬 wrote:
只要左右輪受力不一,比如壓到路上的小

我記得就像大大說的,
這問題不是這種避震的通病嗎?
買車前爬文的印象,
不過沒過度操作應該問題不大!
後拖曳臂的車子市區巷弄開起來真的很靈活,但後多連桿也不會開起來多不靈活到那邊去,要看調校……
會調的話開起來跟拖曳臂的差不多,但是開高速會太躁進
很想請一些井底之蛙,先去了解一下現在有多少國產車和進口車款,還是在使用扭力樑、拖曳臂,再來發表高論吧。順便一提,最新款的New Sentra的後輪一樣也是使用非獨立懸吊。
國產房車,主要是應付一般通勤或家庭用途,不是拿來賽車的,就算一般後輪使用獨立懸吊的國產「中小型房車」,操控差異也好不到哪裏,要操控,就直接買進口車。
買台耐撞但品質很差,常常要修車的國產車,其實不能突顯你很特別,只能說你勇氣十足,這也是市場銷售成績永遠都只有品質好的車拿第一的原因,我也有「享受過」活的精采,修的痛快的經驗,那不是一般人長久能堅持下去的!
扭力樑 是小車節省成本 結構簡單的設計方案 , 但是要看 結構 與用料 , 不是掛個扭力樑 就要打下去

或是 一律同等看待 , 以為歐洲進口車採用扭力樑 , 你的ALTIS 也一樣 是可靠 ?

問題 就是 用料太差 , 用薄薄的鐵板當底盤結構 , 不足以應付事故狀況。

ALTIS 懸吊在高速 失控的影片, 在前面 已經提示了 , 有圖 有事實

感謝 樓主 第一次 把 ALTIS 後懸吊拍得這麼清楚 給大家看 , 原來是這個模樣

f711079 wrote:
樓上聽你再亂說~~~...(恕刪)





大呆群 wrote:
這種底盤看到都快流眼...(恕刪)


現在車輛很多都省了防撞隔音膠了【我是08 LIVINA】

一回來就自己買了10瓶3M隔音膠來把全部補上了

自己另一台20年的霹靂馬都還有這層膠

現在的車省太大了,應該是不要讓車主開太久吧!!
  • 4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