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在1.8級距為什麼只有toyota有循跡控制跟車身穩定呢

knift wrote:
我正要po就被搶先了...(恕刪)

怎麼覺得你的攻擊越來越偏離討論串主軸@@
1.TOYOTA新車價硬是眾所皆知
那你怎麼不提二手價 ........... 事出必有因

2.同事1.6辦好要60萬
每個人買車本來談判技巧都不同 這有什麼好比
怎麼碰巧我同事的1.6J只要55萬呢
60萬.....我的1.8E辦到好也沒多他多少

3.每個人對操控需求不同
原文我說的是指如果很喜歡ALTIS其他優點
卻在意其操控...可以改裝其他部品能獲得相當程度改善
至於值不值得 也不是你說了算
試問新C8好不好 大多數都是說當然是好阿
可是值不值七十多萬?? 意見絕對分歧

另外補充上一個網友說的
TRD相關產品都有 只要在原廠施工安裝
7/1號之後都OK

4.那請問你 你說
"底盤差異也不只在避震器跟扭力桿而已"
你應該漏講一個結構桿
除了這些來強化底盤以外 還會有什麼差異呢
希望具體一點 不是只是感覺
因為我所知道的是底盤直接反映在操控的感覺

5.這樣的車體配合1.6的引擎 你要他多會跑??
要不要試試看比你同事只多幾萬塊但多了四輪碟煞的1.8系列??

A7R II +愛好開車的人
看了這麼多篇,我覺得也沒什麼好吵的
環顧身旁的朋友和網路上所看到的討論,
會選TOYOTA的就是會選TOYOTA,就算今天TOYOTA出了大爛車,
只有引擎、底盤、輪子、椅子加四片車門板,開價60萬,
他們還會跟你說這是TOYOTA最新的省油科技,是TOYOTA用心設計的經濟實惠又省油的新車...
不管你跟他說操控、主動安全...等等,他們是聽不進去的
我就碰過開TOYOTA的朋友直接回嗆我:
「操控是可以當飯吃喔?我一公升比你多跑1km,每餐飯就可以吃得比你好一點」
因為他們心裡完全沒有概念...也就不怪他了...

其實,也不是說TOYOTA不好,應該說是台灣的TOYOTA不好...
在全球各地,TOYOTA還是有一些好車,但是在台上市的有多少?
國內的代理商國X汽車才是主要的問題癥結點...
好東西不引進國內,國內的產品不好好做
(反正我做再爛都有一堆人來買,何必改善呢?)
要買的就繼續買吧,TOYOTA在台灣真的是神話...
想要了解Altis懸吊結構的特性,可以參考下面兩個連結...
汽車線上情報誌Auto-Online的2001Alita國內試駕
AOL討論區文章:TOYOTA Corolla ALTIS有大問題
就我個人觀察,在Altis小改款之後(LED尾燈版本),車尾的高度有降低,而且配的避震器似乎跟當初上市的時候不大一樣,應該是有小改吧...

Altis的ETA Beam後懸吊,先天就不是舒適取向設計,是低成本取向的設計...
是一種在平坦路面上,可以穩定的設計...在日本跟美國的高速公路上其實夠用了...
但是缺點就是,過彎的時候遇到坑洞就會晃...單邊壓到人孔也會...
然後台灣...彎道上很難保證沒有坑洞或者人孔
再加上為了應付台灣爛路,避震用得比美國版的更軟...操控性就更差了

所以Altis加上TRD懸吊在路況良好的彎道上表現其實不錯...
但是去跑有坑洞或者路面不良的彎道...那就慘了......
advantage wrote:
試駕的時候有坑洞就衝過去,體會過坑洞的感覺,如果過坑洞沒感覺那輛車就別買了,因為太危險了,高級車過坑洞,駕駛會知道哪個輪子壓過坑洞,但坐起來還是很舒適,這就是他們高明的地方

就有人被我的車"嚇到"...
他故意開去壓坑洞...發現方向盤的手感超明顯...但是屁股幾乎沒有感覺...
也就是說,駕駛完全知道路況,但是乘客的感覺非常輕微
茶裏王0351 wrote:至少一台70萬的國產車你想要買到賓士的超控嗎?

70萬的法國車可以接近(不過特性還是不同),只是保養維修的費用比國產車高...折舊也不小...
我也不想倚老賣老,年輕有為的人我當然會尊重,但是看到胡搞瞎搞的小毛頭還真是生氣
我覺得在台灣買國產TOYOTA房車就順順開吧
最近老是看到ALTIS翻車的消息
上次小巷子懸疑翻車不提
今天水果報有一個ALTIS因為擦撞翻車(45歲婦人駕駛)
本來對TOYOTA印象還不錯的說~~
希望只是台灣的少數個案
sharkwu wrote:
看了這麼多篇,我覺得...(恕刪)


我覺得你的朋友也不用嗆你油耗差
你也不用笑買Toyota的人沒概念
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
一般市售車
油耗再好 好不過太陽能車 操控再好 好不過ENZO 動力再好 好不過F1
比不完的

別人眼中再爛的車 都有人買
大家只是挑比較合自己口味的車罷了
xlkoala wrote:
想要了解Altis懸...(恕刪)


怎麼 "汽車線上情報誌Auto-Online的2001Alita國內試駕" 中的部分敘述與版上眾多的
網友不一樣?? 蠻有趣的現象...

=================以下為文章部分截錄==========================
Altis的ETA Beam類似VW車系之扭力樑結構,但為了增加避震行程而增長了拖曳臂長度,橫向的連接桿也遠離了活動支點,以輕量化達成堅固的結構。試車當天測出了Altis的極速,高達180㎞/h,並且跑了一段時間,但是車身並沒有嚴重漂浮感。除了車體流體力學設計優異外,懸吊也有影響力。不然以Altis偏軟、舒適的彈簧設定下,高速卻能穩住,ETA Beam功不可沒。

彎道動態,Altis前輪有防下潛的懸吊幾何機構,煞車時不會猛點頭,加上EBD、VCS輔助,制動時能維持車體動態,雖然是軟懸吊但是熟悉其長避震的搖晃幅度後,就能掌控Altis的彎道極限。其實Altis的入彎極限不小,轉向不足並不是很明顯,主因是前輪麥花臣懸吊調校得宜,整體搭配上,ETA Beam有助於轉向靈活的作用,因為能產生側向滑動的效果

ETA Beam不像VW扭力樑能產生強烈的左右輪上下牽動力,能容許較大的形變,激烈操控時,後輪不會像Golf那麼容易舉腳,更別說像CITROEN Saxo VTS利用扭力樑+短行程刻意舉腳甩尾,雖然都是扭力樑的形式,但是結果差異很大。ETA Beam在過彎時會讓後輪有一定程度的滑胎,因為外傾角不變,車輛過彎時會有側傾,此時輪胎與地面並非垂直,側向G值夠大就會產生滑胎。長短臂(SLA)設計正好相反,上行程開始時,後輪外傾角會變大,輪胎反而能緊抓路面不偏滑,調校上必須靠外束角提昇後輪循跡性。外傾角不變的另一個好處是高速穩定,因為走直線時,路面起伏避震行程上下作動時,輪胎都能與路面垂直。述說至此,網友應該能清楚明白ETA Beam理論上能達到高速穩定不無道理,SLA或是所謂多連桿設計在跑直線時,只要有上下避震行程,「輪胎外傾角就會改變」,聽起來好像有種不穩定的感覺,其實不然,重要關鍵是「輪胎左右偏移量」。

試駕當天,時速50㎞/h左右的直線狀況,只要單邊壓到坑洞就會有左右扭動的情形,後座乘客的感受比前座明顯連lash;多。如果只是路面起伏那還無所謂,沒什麼感覺,彎道中就算開快些也還好,後座較容易察覺到,尤其是出彎回正快時較明顯,但是駕駛者不易察覺。不過遇到了坑洞就完全不一樣,只要彎道中車輪過坑動,就很容易察覺到後輪有不尋常的左右扭動,後座乘客舒適性將打折扣。Altis的軟懸吊舒適性不錯,行程也夠不易觸底,儘管路面起伏時會感覺到車身晃動稍大,但絕不會「難以操控」,其它國產1.7或1.8房車除了Tierra較穩之外(懸吊較硬),差距並不大。
=======================================================
藍色那一段比較符合版友的說法..


Lawrie wrote:
我覺得在台灣買國產T...(恕刪)


個人比較好奇的是.....
那個是時速多少翻車的?
因為車頂好像沒事....
還是水果網路版圖太小的原因?
據說是擦撞路旁轎車,
可是車體卻沒怎樣,
他是撞到F1嗎= =
2019 SUZUKI VITARA 1.4S AllGrip
tslee502 wrote:
1.TOYOTA新車價硬是眾所皆知
那你怎麼不提二手價 ........... 事出必有因

所以我說altis神話咩~就是因為很神奇無法用常理解釋,所以才叫神話。
tslee502 wrote:
2.同事1.6辦好要60萬
每個人買車本來談判技巧都不同 這有什麼好比
怎麼碰巧我同事的1.6J只要55萬呢
60萬.....我的1.8E辦到好也沒多他多少

同等級的車,toyota的價格總是比別家貴上一點,
這點同意吧?
tslee502 wrote:
3.每個人對操控需求不同
原文我說的是指如果很喜歡ALTIS其他優點
卻在意其操控...可以改裝其他部品能獲得相當程度改善
至於值不值得 也不是你說了算
試問新C8好不好 大多數都是說當然是好阿
可是值不值七十多萬?? 意見絕對分歧

人各有志,如果你覺得買一台新車來改,
要花費超過車價10%的錢,
但能讓你覺得這台車很讚很有價值,那就改吧~
同樣的錢別家的車不知道已經可以改多多了,dvd劇院、渦輪、全車視覺系…
tslee502 wrote:
4.那請問你 你說
"底盤差異也不只在避震器跟扭力桿而已"
你應該漏講一個結構桿
除了這些來強化底盤以外 還會有什麼差異呢
希望具體一點 不是只是感覺
因為我所知道的是底盤直接反映在操控的感覺

車子你趴下來看,看得見的全叫“底盤”~(排氣管除外)
改裝懸吊系統會有大幅改善我很相信,
但是先天這麼爛的底盤,我是懷疑能改到什麼程度…
這點我就真的沒辦法提出具體的感覺了,
我只有開過原廠的小船---altis號。
不過根據和泰的說法,他們的客人不會開這麼快,
所以沒必要裝那些東西喔~你幹嘛要改呢?
tslee502 wrote:
5.這樣的車體配合1.6的引擎 你要他多會跑??
要不要試試看比你同事只多幾萬塊但多了四輪碟煞的1.8系列??

1.6的車不會跑不能怪它,
對它的動力我也沒什麼期待,每家也都差不多~
但是對於它的剎車真的很不滿意,
開不快不打緊,停不下來很嚴重…
福特activa1.6 40萬,四輪碟剎…車便宜十來萬的低級車都有了說…
和泰會不會吃人不吐骨頭?
----------------
我說過了咩,各有所好,
有人喜歡將車開到水車(記得有一台水陸兩棲的車)
有人喜歡將船開到路上…
高興就好了咩
knift wrote:
所以我說altis神...(恕刪)


1.2.
車價貴我原文有提...你不需再質問
價格也不是我定的
我也提到這點因為保值度高 影響不高
除非一台車要開到報廢

致於神話與否
就看市場導向了

3.還要硬凹價格?
那我仔細算給你聽TRD避震器33K
一拉桿 一扭力桿6K
TOTAL=39K
那你再算一下多少%
7/1號之目前說法是可以降車身與換避震器
那就不一定要TRD的 可以改用KYB(TRD由他代工)
價格從33K降到26K

況且我提到的是要是真的"喜歡ALTIS其他優點"
只在意其操控 有這一條路可以解決
這只是提供解決方法 因為我開過改裝過的 發覺有效

如果有人認為你說的"dvd劇院、渦輪、全車視覺系"比較重要
他當然也可以花錢做這些事情 這有啥差別??

4.你說
"改裝懸吊系統會有大幅改善我很相信,
但是先天這麼爛的底盤,我是懷疑能改到什麼程度…"

我看起來感覺你前後矛盾
一下子說有大幅度改善 一下子又不信
既然不信就去試試看嘛
開ALTIS改TRD甚至是TEIN TANABE的大有人在
在這質疑對網友有何幫助

我所說的都是個人經驗
(包含你的RS 還有老大哥MS)
"開過原廠的小船"
問題是你開幾次?? 你說一次
一次就夠了解這台車的特性嗎

5."福特activa1.6 40萬,四輪碟剎"
你可以到路邊看看差不多的國產車
看看多少比例是四碟
我當然不是說前碟後鼓很棒
但是也不可能像你說的"跑也跑不動 剎也剎不住"如此不濟

atoss888兄轉PO的文章中
紅色字體你可以瞧瞧

atoss888 wrote:
xlkoala wrote:
想要了解Altis懸...(恕刪)


怎麼 "汽車線上情報誌Auto-Online的2001Alita國內試駕" 中的部分敘述與版上眾多的
網友不一樣?? 蠻有趣的現象...



汽車雜誌寫的看看就好了
他們可不想得罪背後的金主阿...
我看汽車雜誌都是在看圖片的...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