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快門 wrote:
台灣山區道路...(恕刪)
這代湯A在2008年先後於印尼、日本上市。
日系或韓系商用車,都是一車沿用超過10年以上,甚至20-30年不會有太大改款設變。
以這級距輕型廂車VAN來說,傳統後懸都是採用載重為主的葉片式鋼鈑,例如Veryca菱利A180與new J-Space VAN。
湯A後懸採用偏轎車式簧圈,載重能力略降,但減少後座硬朗的路面傳導。
台灣國瑞生產,也特地為湯A替換掉傳統貨廂車版較薄弱的二排椅,改用Sienta 二排50:50座椅,請全興工業搭配日本豐田開發人員來台修改上去。
中華車也是全興代工生產座椅,便能汲取湯A修改經驗,替換較好支撐性泡棉,改良皮、布觸感、座點也往後移,增加膝部空間的開闊性。
台灣湯A的二排椅、二排後方鼓風機、二排中位頂蓬收納安全帶,是目前台灣僅有的特規版本。
後座乘坐感,相較傳桶廂車已經比較偏向一般乘用車。
但它本體2008年便誕生的結構無法改變。
較高於一般車輛的底盤、高車身、較簡易的底盤架構,車身晃動感還是會有、隔音就不用想太多,這檔次就鐵皮車。
其實就算開前幾年夯的Jimmy JB74,也就類似這樣子。
但行路性與高速晃動感,湯A算比較好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