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oss888 wrote:
懸調偏軟如果是結構剛性偷料導至變行產生不穩...那路上近10萬台altis怎沒見過梁/桿斷裂的呢?
不要說這東西不會斷喔...真要偷起料來還是會斷的..(恕刪)
有聽過高張力鋼板吧? 這種鋼材是為了不減少強度而又必須輕量化時最常被車廠拿來用的,但鋼材的剛性無論是高張力鋼材或是爛的可以的高硫磷易削鋼其實都差不多。
結果是你可以用高張力鋼板做出強度ok但剛性偏低的結構,正常使用上不會有破壞的可能,撞擊測試也可以過關,但因為剛性偏低操控幸會大打折扣。 (這是toyota跟許多日系車的作法)
你也可以用一般鋼材做出相同強度的結構,但重量會重15-40%左右,剛性會好很多,正常使用上也不會有破壞的可能,撞擊測試也可以過關。 (這是韓系車跟大部分大陸車的作法)
你也可以用高張力鋼板做出強度高很多的結構,但重量會重15-40%左右,剛性會好到爽,正常使用上也不會有破壞的可能,撞擊測試也可以高分過關。 (這是歐系車的作法)
新車的定位有時候怕輪胎偏磨耗外傾角會定的小,所以比較容易飄。
過高速公路的接縫或陸橋接縫也會飄,這是因為車子開過去的瞬間或間接的跳動讓外傾角歸零。
外傾角太小車子跳動時外傾角會更小或者中垂(變成直線了無角度),然後輪胎重新接觸馬路就會飄"
在來就是前束角太小,這個太小車子高速時比較會偏,因為速度越快角度會變小。
總之定位要苻合駕駛的習慣這樣車子才開的"爽"
還有使用不同的輪胎也要做不同定位,國產輪胎通常都習慣胎壓打高一點。
PS:四輪定位不需要每一次換輪胎都做,這樣才不會每次都開的不爽"必要時才做。
然後定位完跟師父要定位的數據,下一次才知道哪裡有問題,但是師父通常拿商業機密為由不給!!
並且適度給予意見@.@
師A阿我要方向盤越輕越好,還有不要吃胎。
這樣說開起來會很飄^_^!
師A阿我高速公路都開120~140。
這樣輪胎和底盤不好的車吃胎是命也~
還有國產車現在只有雅歌還是雙A,所以雅歌是上下跳。剩下的國產車比較像上下搖!
http://my.so-net.net.tw/tank/ref.html
自己看一下這個網址,我用GOOGLE找的!
leon680223 wrote:
小第 6月下旬 剛牽...(恕刪)
小弟自己幾輛車 都小改, 也花了一點錢..
小小建議,
1. 一般會選T牌, 應該都是 "舒適" , 如果你改 避震系統 ,會跟 "舒適"牴觸.....路感會大很多....有人稱做"顛"
2. 改善漂浮感, 跟原車底盤系統, 避震系統, 車輛高低都有關系......換大輪胎..應該可以改善一點點
但是 換大輪, 除了抓地力增加, 也會造成油耗增加..
3. 就算花了十幾萬, T牌原先舒適的設計概念, 也很難找到歐系車扎實路感 (缺點:就是路感比較強烈,Q感十足)
所以, 將就開吧..(將輪胎小小升級也可以, 花比較少錢,可以換來 比較安靜/抓地力提昇/安全性增加)..
過兩年換成歐系車的吧... (跑山路 可買 FOCUS/TDCI , 跑 高速/VW_Passat之類 很穩...)
(我也是經歷 Ford-> Honda-> Camry--> VW&BMW)
@詹姆士@,DahonSP8/9,Nikon D300,VW Jetta5+Honda Fit+BMW X3 3.0L Sport

當事人再來現身說法..
其實 在開了這二年之後..
現在走高速 的 飄浮感 沒了 .. 應該說 .. 已知道怎麼去控制它了

應該不會考慮再花錢改了.. 之後有錢再來換熱血的車..

而油耗比 真的 有進步很多..
上週末 帶家人 去南部 玩..
路線為
台中西屯 ->中彰-> 二高 -> 竹山交流道休息 -> 嘉義市區找人 ->中山高 -> 高雄 八五大樓 住一晚 & 新崛江 &三多商圈 -> 88快速道路 -> 二高 -> 墾丁 (阿利海產) (海生館) (墾丁大街) ( 住悠活 夜間的路超恐怖

這全程 約 跑了 750 KM 左右 .. 才 用了 一桶半的油.. 應該算有比之前剛買的時候省..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