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跑了40萬公里的PRIUS!

關於燃料電池車要用到的氫氣……

以我讀過的資料,要使用核能製造氫氣,不能運用舊式的輕水式反應爐。而是要蓋新型的反應爐。
那麼,蓋與不蓋、蓋在哪裡、放射性廢棄物如何處理的問題,就很有得鬧。
ThomasLin wrote:
在北美一台五門VW GTi的MSRP是$25,000左右,PriusII之前入門款則大約$22,000 ...(恕刪)

其實這個價錢問題困擾我很久了,那就是其他國家賣兩萬多美金的車,我們要賣到快四萬美金
然後還覺得價錢合理......
賣車的價錢裡面的組成是車輛成本+運費+關稅+貨物稅+維修體系分攤費+展示體系分攤費加上車商的利潤
我們常見的計算方式常常是對方的MSRP*關稅*貨物稅(哪個先乘呀,忘了)+運費
往往這個價錢會比我們的車價便宜
但是我們的車商拿的不是MSRP的價錢,我們的人事成本也比美國低
有什麼道理我們的車要買這麼貴

這只是看到上面討論價錢&很多同學出國的有感而發......
不只是PRIUS,台灣的車都太貴了
ariete wrote:
其實這個價錢問題困擾我很久了,那就是其他國家賣兩萬多美金的車,我們要賣到快四萬美金
然後還覺得價錢合理......
賣車的價錢裡面的組成是車輛成本+運費+關稅+貨物稅+維修體系分攤費+展示體系分攤費加上車商的利潤
我們常見的計算方式常常是對方的MSRP*關稅*貨物稅(哪個先乘呀,忘了)+運費
往往這個價錢會比我們的車價便宜
但是我們的車商拿的不是MSRP的價錢,我們的人事成本也比美國低
有什麼道理我們的車要買這麼貴


再講價格之前,我們先看PRIUSII的價格在台灣是否合理?

$22,000X1.2(大約的關稅)X1.25(舊制貨物稅)X1.05(營業稅)=$34,650美金=$1,178,100台幣
PriusII台灣售價=$118萬台幣

上面這個算法,ariete大大所質疑的點在於車商拿的不是MSRP價,為何可以拿MSRP價來換算?但不要忘記一點,在北美的MSRP價也是包含了代理商、經銷商的利潤在裡面的,所以用北美的MSRP價來推台灣的零售價是很合理的。對這樣算法有質疑的人,通常會考慮到兩地的經營成本不一樣,但其實不論在哪裡,對代理商還是經銷商來說,他們賺的是固定利潤,就好像飲料公司賣一瓶水一樣,他賣給7-11跟賣給一家雜貨店的成本是一樣的,即使經營一家7-11跟一間雜貨店的成本是不一樣,但因為雜貨店的成本比較低,所以雜貨店可以用低於廠商建議價格賣,但這樣的做法會降低利潤,而廠商建議售價是不會被改變的。

所以整個代理商在設定一輛車的價格其實很簡單,就是離岸價格+運費+各式手續費+稅金+代理商利潤+經銷商利潤,並沒有把所謂的維修還是展示的成本放進去,因為這些成本就只是用利潤的部分去cvoer而已,並沒有單獨拿來計算。

在台灣進口車,上面的這個價格設定模式還分兩種,一種是從離岸價格去定所謂的建議售價,另外一種是從建議售價裡回推離岸價格,多數的代理商,像是和泰、裕日、中華這種跟母廠有長期合作關係的,就是從建議售價回推離岸價格,簡單來說,國內的代理商依據市場狀況定出來一個市場價格,然後從這個市場價格去扣除稅金、手續費、代理商利潤、經銷商利潤以後會得到一個離岸價格,至於這個離岸價格能不能合乎母廠的利潤,是母廠自行去考量的,跟代理商完全沒關係,像這次RAV4導入能有這樣的價格,並不是和泰放棄所謂的代理商利潤達成的,而是在母廠的全力配合下,由母廠去考量這樣的離岸價格會不會損及利益,在通盤考量下所達成的。但反觀像是汎德還是賓士,他們就"可能"採取從離岸價格去推出市場賣價,所以他們的市場價格是會依照離岸價格去浮動的,而且中間的所謂代理商利潤就是可以被調整的。像和泰也好、裕日車也好,進口車的價格是很少會調整的,雖然有匯差的問題存在,但在設定價格的時候,匯差的風險早就已經計算在裡面,除非匯差大到無法忍受,才會開緊急的會議來協調定價,而不是說改就改的,像之前針對油電混合車的貨物稅減半,對和泰來說,是無法說變價格就變的,因為一但改變小賣價,整個價格的計算公式都會變,和泰是一間跟Toyota簽約的代理商,每台車能賺多少利潤都是被設定的,不是今天和泰想賺多少就多少的。


ThomasLin wrote:
再講價格之前,我們先...(恕刪)

其實我的疑問是,當地的MSRP也是含關稅、貨物稅的
為什麼我們用MSRP+台灣稅金來算台灣車價......

並不是說Prius的價錢不合理,跟其他車比較它是相當合理了
只是台灣的車價並不合理(當然,跟很多國家比應該還算低),這也是水貨商可以生存的主因吧
說句公道話~
老是拿PRIUS跟CIVIC ALTIS LANCER 這些國產的大中小型車來比
我覺得並不公平~
要比就要跟進口車比
因為PRIUS也是進口的 沒錯吧

說真的今天要是HONDA.三菱在台灣也賣油電車
我想價格跟PRIUS也會差不多.說不定更貴.
ariete wrote:
其實我的疑問是,當地...(恕刪)


幾十年的高關稅政策下保護的是誰?
他們又做出什麼成績來回報國人.....
想想政府為何要針對油電車減稅吧.....

如果有平價的油電車讓更多的人可選購
這減稅的效果是否會更明顯

如果只引進高價的奢侈款
這減稅會爽到誰?

如果日本讓和泰只有一種頂級選擇
那也就算了

如果不是只有一種選擇呢?
ariete wrote:
其實我的疑問是,當地的MSRP也是含關稅、貨物稅的
為什麼我們用MSRP+台灣稅金來算台灣車價......


不好意思,是我搞錯了!

之所以會拿美國的車價來看,是因為美國車子的關稅及貨物稅極低,你如果去看北美賣的德國製BMW,你會發現比德國還要便宜,甚至在日本賣的Prius都不一定比美國便宜,就知道美國賣的車子MSRP裡所含的稅有多輕了,不過每一州買車的稅就不一樣了,像我在加州買車,要根據我買的車的實際售價額外加上一筆約9%的稅金,其實這筆稅跟台灣車子MSRP裡內含的營業稅感覺很相近,都是從車子的賣價而來,跟我們的燃料稅還有牌照稅不一樣。
這個新聞的重點是,
為什麼豐田要買輛40萬公里的Prius回去研究?
如果是汽油或柴油引擎,
消費者與車廠會覺得剛好而已.
(有那家車廠會有興趣買40萬公里的汽油或柴油引擎車回去研究?)
但如果是油電車,
卻引起極大迴響,
連車廠本身都有興趣研究一下,
(連車廠都覺得意外!)
這不正是油電車本質上(主要是電池),
沒有傳統引擎車可靠的證明!


es4241 wrote:
這個新聞的重點是,
為什麼豐田要買輛40萬公里的Prius回去研究?
如果是汽油或柴油引擎,
消費者與車廠會覺得剛好而已.
(有那家車廠會有興趣買40萬公里的汽油或柴油引擎車回去研究?)
但如果是油電車,
卻引起極大迴響,
連車廠本身都有興趣研究一下,
(連車廠都覺得意外!)
這不正是油電車本質上(主要是電池),
沒有傳統引擎車可靠的證明!
Prius可靠的證明也能被反T人士講成不可靠的證明,了不起。

二代Prius在這篇報導登出時才問世三年,託計程車每天一直跑的福我們才能這麼快就有跑了40萬公里的Prius樣本。Toyota在有限的研發時間裡已在實驗室裡證明Prius的電池能在車子走行29萬公里下而不衰減,而現在有計程車的更高里程的使用樣本,買回去作為更多的資料點來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發使用,對一個新技術的研發部門來說是理所當然的舉動,沒有什意外不意外的。

這位計程車司機自己也說了Prius的保養花費只有之前汽油車的三分之一,原因正是汽油車容易故障或耗損的元件在油電車裡因電動馬達的輔助而使用量和耗損大幅減少,可靠度自然提高。這幾年來Prius不斷在美國Consumer Reports與JD Power的調查中蟬連最可靠的車款並不是偶然的。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