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美國 IIHS 撞擊測試影片,Toyota Yaris 表現"差勁/Poor"

th21 wrote:
大家往往把車體的潰縮狀況當做是安全的指標,但那只是其中一個指標而已...

車體剛性愈強,能量吸收的能力愈差,車體碰撞的加速度(衝擊力)愈大,也就是人體要受到愈大的衝擊力,所以車體適當潰縮吸收能量,增加碰撞過程的"減速時間",把車體加速度降低,人受到的衝擊力減小....

所以剛性和潰縮是兩個完全相反的操作,一般而言,車艙必須要求剛性,維持必要的生存空間,其他部分則盡可能去吸收能量,每家車廠的設計都不同,但不管如何為的都是讓車內的乘客不受嚴重傷害,人才是最重要的,車體撞爛了又如何?

碰撞測試要求車體的部分有哪些?方向盤位移、安全帶開脫、車門開啟、人偶移出....除此之外,沒了!要求人偶的部分呢?從頭到腳4.50顆感測器,確認人體有沒有受到嚴重傷害....誰輕誰重呢?

不要再單從車體殘骸判斷安全性了,先問問人有沒有大礙才是真的......


看完th21的回文,我一方面想按讚,一方面又想吐槽
因為您所說的剛性應該是物理學上的強度,但若將您文中的剛性替換成強度,觀念上又很對
不過總的來說,這麼理性的人在01上很少見

很多人覺得剛性就是強度,事實上剛性是Rigidity,強度是Stiffness
這兩件事情是相反的

剛性是指車體受到外力扭曲後回復的力量
因為每一台車在過彎的時候,車體多少都會形變
有些車會慢慢回復,有些車會回復得比較快
剛性強的車子舒適性也會比較好,因為震動容易被車體剛性吸收
但,剛性強,就代表車身容易變形,對安全性是很不利的

強度是指車體的受到外力所能夠維持原型的能力,也就是硬度
強度越強的車子,車體就越不容易受外力撞擊而改變形狀
但,強度越強的車子,一旦超過可以負荷的力量,就會崩裂

Teana, Mondeo不斷強調它們用多少多少MPA的鋼材
我看不懂那代表的是強度還是剛性,但基本上不可能要安全性又要車體剛性

那安全性跟剛性可以並存嗎?可以,那就是合金材質的問題
哪個部份要用高強度的材質,哪個部份要用高剛性的材質,就是車廠底盤的know-how
這些完全沒辦法靠電腦模擬一步到位,只能靠經驗慢慢調整
所以honda在發表G-con的時候,就強調它的底盤是創新
這也就是Luxgen最需要學習的部分,因為根本無從學習起(Luxgen表示躺著也中槍)

回到正題,我並不是要為Toyota說話,而是車身毀損多少跟人受傷嚴重性無關
車身毀損多少跟車子安不安全也不是完全相關
但車子大人員存活的機會就比較大,是大致相關的
Pachilla wrote:
內傷還是比變成番茄醬...(恕刪)

能變番茄醬這種程度的撞擊,SMART也撐不住..(怪了,SMART才7百多公斤,沒車頭沒車尾,連外部鈑件都是塑膠製,僅憑一個框體還真是有信心..是因為掛賓士牌的關係嗎?)
lucino wrote:
回到正題,我並不是要為Toyota說話,而是車身毀損多少跟人受傷嚴重性無關

對啦~但去年令人印象深刻的死亡車禍,車子都是和泰做的
大家可以參考一下IIHS的Small Overlap Crash Test

比較一下各車種就知道每個車廠在設計上有什麼缺陷了

畢竟同一品牌都是同公司的人設計的,儘管外觀或大小不同

但是基本上安全設計上來說都大同小異

所以同一牌子的大哥撞爛了,想當然小弟應該也會是同樣的結果

可以到Youtube找Small Overlap當成參考

mmppeegg wrote:
對啦~但去年令人印象...(恕刪)


說穿了~還不是台灣人做的!!! 不是嗎?
美規版本想必已經比台規的安全太多了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