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車小劉有些邏輯挺奇怪的其實他測量的方式比較傳統,雖然看得到用料,但無法證實強度以及測試的模擬方式都比較土法煉鋼,同時也可能會因為主觀、運氣、實驗環境條件不同(尤其油耗),產生各種不同的誤差,就有誤導消費者的可能所以才會去引戰怡塵,造成小施和怡塵本人看了都有點尷尬的場面
narcissus_tulip wrote:台灣車媒,首選杰運。勇敢實車拆解,至少滿足一般人用車需求與認知。後保桿沒有的,前保桿沖壓薄鐵片的,照妖鏡一照現出真身。..(恕刪) 聽君一席話 勝讀十年書!長這麼大才知道原來車子的前後保桿是跟車子強度安全性有關?!下次買車我也要拿尺去量!真心希望捷運下次能用實撞測試,加油!
nough wrote:拆車小劉有些邏輯挺奇怪的其實他測量的方式比較傳統,雖然看得到用料,但無法證實強度以及測試的模擬方式都比較土法煉鋼,同時也可能會因為主觀、運氣、實驗環境條件不同(尤其油耗),產生各種不同的誤差,就有誤導消費者的可能 劉老闆跟小施都講過了,這行為沒問題因為他們只是一般人,不是原廠也不是專業測試單位沒有能力做專業測試,只能用土法煉鋼方法而且劉老闆只是對材料成本及設計質疑,他之前有說他這樣測不出安全強度,所以他一直沒有被車廠告~他也只是滿足觀眾需求罷了在台灣沒TNCAP之前,我們又是用什麼方式來知道安全的呢?
J公司最近言論劍走偏逢,可能是要創造流量吧。我是覺得拆車給觀眾看很好,讓觀眾看到賞車看不到的地方,但以此斷定車子耐不耐撞有點武斷,如果看外觀就可以判斷車子的堅固和耐撞性,那國內外的測試機構又何必真的去試撞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