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有一點也是當初試車我跟女王有同感的致命傷, 就是偏軟的底盤. 我的開車習慣偏猛烈, 尤其是三不五時往東部跑, 南迴蘇花等等幾乎每年跑個兩三次. RAV4的底盤真的開很不習慣....Orz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 全車的拉桿都上了, 防傾改了, 最後避震也上了KYB藍桶配原廠彈簧.
(不想降車身, 想說將來還是有露營的需求....)
雖說已經大幅改善軟腳的問題, 但是還是覺得不夠, 尤其是女王懷孕之後會暈車......
最後沒辦法, 還是得把整組避震換掉, 幾經比較, 原本想直接換H&R短彈簧就好. 但是想說這樣換來換去慢慢升級實在太麻煩, 還是一次到位, 所以直接換了整組避震. 從TEIN開始考慮到國產品牌, 後來還是選擇了日系而且又不太犧牲舒適度的Tanabe CR.
廢話說了那麼多, 直接來看圖吧!
前面先上了, 紅色的桶身有競技感, 不過可惜輪胎裝上去之後看不到.

後面也上去了, 這組是高低可調的, 我有盡量調高到接近原廠設定, 不過還是低了一指多.

拆下來的KYB( Tanabe也是KYB代工, 桶身跟彈簧都是MIJ ), 這組準備待價而沽了.....XD

最後趁著這次改裝, 也順便把輪框換成美規的RAV4輪框. 這不能說是改裝, 應該說是還給RAV4原本的面貌.

準備要定位了, 從開始改裝到現在已經六個小時了....Orz

最後終於完成~這是隔天開出去試車的照片. 從照片看得出來車身高度稍降但不多. 將來如果還有需要可以再降更低.

最後講一下心得, 其實從改完隔天之後就開始下大雨, 沒什麼時間真的去殺殺彎小玩一下.
但是整體開起來底盤已經非常的扎實. 大幅改善側傾跟搖晃的問題.
就結果而言我是滿意的, 至少效果贏過KYB藍桶+原廠彈簧不少.
而且新換的18吋輪胎也讓路感清晰的不少.
當初選擇Tanabe這組避震其實挺猶豫, 畢竟國內不多評價文章, 反到是強國跟日本的心得文章比較多.
裝之前還有點怕怕的, 怕效果不彰. 不過事實證明他無愧他在國外的評價, 很多人說他是最舒適的絞牙避震. ( CP值也超高! )
等這陣子雨下完了再去山路殺殺看, 以上心得先跟各位車友分享, 謝謝大家觀看搂~~~~
2018.6.20
-------------------------------------------------這是分隔線---------------------------------------------
上次改裝Tanabe是2018的事情了, 坦白說Tanabe雖然已經比原廠改善很多, 可是離我心目中理想的狀況還是有差距, 只是後來遇到疫情也沒有常常跑出門所以就忍著了, 最近開始解封, 家庭出遊也頻繁,女王跟臭小子還是在嫌車子不夠穩! 沒辦法, 就直上TEIN吧! 下面就看圖了~
下面這張圖到齊了, 這次的主角如下
TEIN endurapro plus綠桶避震器
TS短彈簧
短彈簧專用改良避震上座
SUMMIT 仰角調整器
SPR副車架襯套
SPR拖曳臂補強桿
我最後會在一次總結我這幾次針對避震改裝的心得還有建議改裝排序...

下面兩張就是拆下來的tanabe, 四萬多公里下課....其實有老化的跡象了.


最後來幾張完工照吧! 目前車底的顏色非常繽紛啊! 綠紅藍橙都到齊啦....


改裝完就上路了, 這次的改裝結果其實是很滿意的. 當然不是說改完了就從RAV4變成X4了! 但是至少就脫離了大家對SUV車身高就是不舒服的印象(尤其是開牛頭牌就是開船~). 不敢說就追上歐洲車. 不過至少是回到跟房車表現無差異而且也讓一家大小滿意了.
最後講講心得, 一路這樣改裝下來, 個人覺得拉桿應該是最無感的改裝, 防傾還有一點點用處, 但是也只改善了過彎側傾, 對於整台車的路感其實沒什麼改善, 晃還是很晃. 真的要解決換就是換避震!
好吧! 說到換避震, 我從藍桶一路換到TEIN, 若問我的建議, 我會建議要換車身就要降, 但是若以CP質考量軟硬可調絕對比高低可調更重要. 原因是用高低控制避震尤其在SUV車款上其實很雞肋, 因為你不會想降太多車身既是如此高低可調就意義不大. 選好一點的短彈簧搭配軟硬可調才是比較理想的做法.
RAV4 4.5應該很多車主都過保了, 其實他真的是好車, 美中不足的就是乘坐的路感差點, 不過靠著適度的改裝其實就可以大幅改善. 我改到目前是終於滿意, 希望上面的心得對某些跟我一樣就是捨不得RAV4但是又希望能補足這缺點讓一家大小都愛上他的其他車主有幫助....XD
PS : 襯套跟補強桿的心得我就不另外寫了, 畢竟是跟TEIN一起上車的, 要我分我也分不出來....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