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本部門公司車由9代ALTIS 1.6換裝為10.5代ALTIS 1.8E .
管理部通知領車,部門主管和同事開往中彰快速道路經高鐵烏日站返回公司,在中彰下高鐵烏日站那個彎道差點因失控撞車,部門主管因為要出差所以交代我這個職務代理人再幫忙試車,因為車上三人都覺得這車有問題,行車感覺和公司裏另外四部9代ALTIS差太多了,完全沒有新車的喜悅,車子暫時由賣車業代開回原廠檢查 .
當天下午四點賣車業代開了試乘車讓我試車,試乘車的等級我不知道,只知道鋁圈是16吋的,我和同事(1994年CORONA 1.6車主)以及賣車業代一起試車,一樣是上中彰快速道路,但是只到市政路匝道就返回,感覺就是軟綿綿加上輪胎滾動的碎震及噪音,感覺很不舒服;回到保養廠換開新買的公務車(15吋鋁圈)一樣是上中彰快速道路到市政路匝道返回,感覺很後悔,因為嚴重的暈車讓我晚上本來要加班的不得不下班回家,陸上行舟就是我當時的感覺,同事說和他的車避震器壞掉時是一樣的,這部車的懸吊不僅軟還不規則起伏,雖然沒有碎震及滾動噪音,但就是很不舒服,當下告訴業代此車有安全問題無法接受.
10/5賣車業代開了一部2011年1月出廠同等級的車(業代說是客人要保養的車,當下我有問這樣可以嗎,業代說有徵求車主同意)讓我們試車,原班人馬一同試車,這部車看車內擺飾應該是女性用車,離開公司不到20公尺我和同事不約而同都說這部車是正常的,一樣是上中彰快速道路,但是這次下五權西路匝道走中山高速公路返回,低速和高速皆正常,穩定性和行路感都比9代ALTIS來的好,途中有請業代打電話回原廠問技師此車是否有改裝,業代回答為全原廠無改裝.下午原廠廠長說要陪同試我們的新"船",我不想浪費時間就讓管理部的人陪同試車,管理部人員說廠長同意該車的確有問題.
10/6管理部說業代說要免費更換16吋鋁圈給我們,但我們不同意,原因有二;第一,有問題的是懸吊不是鋁圈和輪胎,雖然10/4試車的時候有提到原廠試乘車有比我們的新車好,但也是比10/5試乘客人要保養的車差很多;第二,16吋鋁圈輪胎貴很多,後續保養是種負擔,以及因為為公務車,大家使用習慣並非都是好的,面對台灣坑坑洞洞的路面,換裝16吋鋁圈無疑是替自己找麻煩.
10/11下午1點業代再次把我們的"船"牽回來,說是有把避震器拆下檢查後再裝回,要我們再次確認,原班人馬再次開上中彰試車經南屯交流道中山高返回,搖晃度有改善一點,但是變的很容易彈跳,感覺很像在坐151吉普車(二次世界大戰遺留的軍用吉普車),回到公司我馬上檢查避震器鎖點,並沒有發現避震器有拆過的痕跡;把情況告知部門主管,由部門主管和同事去試車,但沒讓業代跟,大約5點左右回來,原來他們是把車開到公司配合的保養廠檢查,避震器完全沒有拆過,只是把胎壓由標準的30磅打到40磅而已,很明顯的,業代在打烏賊戰.
10/14業代說上次試乘客人的車不準,因為已經開了九個月了輪胎變薄,車子變穩定(天啊!!簡直就是鬼扯);今天要我們試客人還未交車的新車,部門主管又要我和同事去試車,我以工作繁忙推掉(每次試完車都很不舒服,除了10/5試乘那部客人車以外),部門主管只好和同事去試車;同事回來告訴我他們由業代開車載到復興路一家私人保養廠把別人安裝配備的新車開回來,此部車完全正常,我問部門主管他要如何處理,他說業代一昧的說每部車都一樣並沒有任何問題,也就是說他不想幫我們處理.
交車至今已滿10天,里程數已超過100公里,"船"還在原廠.
…………………………………………………………………………………………
10/15看了近30篇的回覆只有少數幾位用心看完並理性回覆,少數幾個看到“船”就發狂動怒,也許是我的國文造詣太差沒讓人看懂我所要表達的意思,上面的陳述是事實經過,下面簡單歸類幾條重點讓大家快速了解:
1.新車懸吊品質問題:正常的會比9代ALTIS穩,路感較好,高速行駛不會飄;不正常的起步就開始晃,高速更是嚴重;因此造就網路上對於10.5代ALTIS評價兩極化,買到正常版的車主一定會發現比上一代穩、更好開;買到品質異常的,就真的是像船一樣沒有邏輯的晃。
2.試了四部車,兩部正常,兩部不正常,正常的一部今年一月份交車,一部這幾天要交車的;不正常的一部在營業所供人試車,另一部就是敝司的車,品質異常不是我最先發現的,是常出差的部門同事(VIOS車主)及部門主管發現的。
3.業代的道德觀:整個處理過程都是在“騙”,反正都掛牌了,也不是私人轎車,能拖就拖,能騙就騙,就是吃定你這是公司指定購買的車,後續還有三部即將屆滿30萬公里也要換裝的9代ALTIS,也許是胸有成竹認為這張肥單跑不掉,才如此肆無忌憚。
4.等待後續處理。
…………………………………………………………………………………………………………………
10/17目前已到第88樓,我總算是見識到網路小白的威力,除了自編劇情極盡抹黑手段之外,砲火似乎也漸漸加強,今天會到管理部調閱監視器畫面,如果拍得清楚我會保留(我不會奢望原廠會提供監視畫面,上述四台10.5代ALTIS都有出現在公司重點監視的區塊上),文章內容只會依進度增加,並沒有對原始內容有做任何更改(包括錯別字),以上所言句句屬實,若有半點虛假願負法律責任,網路小白請高抬貴手,我不想讓這棟樓歪了,我會參照同事建議把標題改的更白話點讓車主們看清楚。
原標題:我們需要的是一台車不是一條船
改標題:我們需要的是一台品質正常的車,不是懸吊品質有問題的船,請原廠出保固吧!
……………………………………………………………………………………………………………………
10/29 交車至今已經25天了,車子還在原廠,按照原廠廠長說的10/18 TOYOTA中部總技師會來勘驗這部車是否正常,昨日早上十點半又約了我們去試車,不同的是,這次調了一部海線據點的試乘車讓我們試,是貨真價實的試乘車(有原廠試乘車的車身貼紙),這次所長出面了,敝司的總經理也親自來試乘。
見面後不免俗的寒暄幾句,在進入正題後就提到說中部總技師來“看”過了,說一切是正常的,並且說這部“船”是個人感官問題,就是不願意出保固,並提出試乘車的“哭兇”若是“合意”的話可以免費換給我們已經使用兩個月跑了4千8百多公里的“哭兇”,聽了差點就“謝主隆恩”,不是說一切正常嗎?那為何還願意換已經“實物驗證”好的“哭兇”給我們,我只能說這家中部TOYOTA經銷商真是佛心來的。
當然啦!球員兼裁判,是否有TOYOTA中部總技師來檢查過我們也是聽聽啦!畢竟我們也沒那個閒工夫盯著他們,既然雙方高層都出面啦,那我們這些細漢的當然要把過程敘述一下,過程就如前文所述,沒想到當場原廠廠長矢口否認他們所說所做的,包括沒有拆下懸吊檢查騙我們說拆下檢查後裝上,以及輪胎打40磅來蒙騙我們這件事,當然當初承認車子的懸吊的確太軟也一概否認。
所長也說我們是TOYOTA大公司是不會騙人的,那意思是我們小公司在編劇情囉!
我說:對啦!大公司TOYOTA不會騙人,那廠長及營業員你也保證他們講的是真話喔!
所長馬上改口說他們可能不知道車子當初是怎麼處理的,一時口誤啦!
聽到這裡敝司的總經理也談不下去了,要求馬上試車。
看了一下試乘車發現雖然一樣是Altis 1.8E等級,但配的確是16吋的鋁圈,我們要求沒有同等條件比較我們不接受,就在所長、廠長及管理部人員在“灰”的同時,我和同事兩人去按按試乘車車頭及行李箱位置感受一下“哭兇”的軟硬,車頭是正常的軟硬度,車尾偏軟。
看看時間也耗了40分鐘了,這時我提出先讓敝司的總經理試我司買的那條“船”,回來之後把輪胎和試乘車對調,對調完再開試乘車路試,大家同意此一建議,原廠就把我司的“船”開出來,路試之前先檢查胎壓是否都是正常的30磅,也和同事按按船頭和船尾,船頭和船尾一樣軟,我和同事心中各有底了;今天的船長就由敝司的總經理擔任,我擔任副船長,同事還是在後面壓艙,一圈開回來也接近中午,看了一下里程數:157公里了;船長試了我們沒試的項目,行駛中左右15度轉動方向盤,重覆操作,發現輪子轉向慢半拍,還嚴重晃動,船長下船後說有些暈船,要原廠換完輪胎後下午再試試乘車。
經過中午午休的休養之後,13:10我們又出發去公司附近的TOYOTA,檢查了胎壓之後原班人馬就把車開去路試了,跑了早上路程1/3就返回,這部試乘車懸吊OK很正常,早上增加的測試方式也OK,總經理決定換這台車的“哭兇”,原因有二:
第一, 之前試車正常和不正常比例為2:2,難保出保固的“哭兇”是正常的。
第二, 我們的時間寶貴,耗在這裡太浪費了。
後續交由管理部去談條件。
待續!
…………………………………………………………………………………………………………………
11/1 交車至今第28天,車子終於從原廠回來了,里程數已經191公里,先檢查避震器鎖點是否有拆過的痕跡,檢查胎壓是否正常,出門試車,感覺正常了,結案。
原廠堅持新車避震器正常不願出保固,但又願意從海線的營業所調一部避震器正常的試乘車和我們交換,最後接受了新車搭配使用兩個月跑了4千8百多公里的中古避震器。
11/4 新車交車第一天開往中彰快速道路試車差點在下烏日高鐵站出車禍的隨車同事,把新車開去出差,回公司時問他狀況如何?他說正常又好開(指的是比舊車9代ALTIS而言)。
標題續改:
原標題:我們需要的是一台車不是一條船
10/17改標題:我們需要的是一台品質正常的車,不是懸吊品質有問題的船,請原廠出保固吧!
11/5改標題:新車ALTIS 1.8E交給車主是搭配使用中古避震器!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