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有無 altis 移植 WISH Z版 後擔總成 雙A臂 成功的 (討論文)

嗯~如題!!

小弟經研究了一下..

alits的底盤..前麥花臣、後拖曳臂

一直以來最大的垢病就是altis像船(開快會暈..會漂) 

但最大的問題出在 底盤 後拖曳臂

所以正常來說第一就是改懸吊(trd)等..

但 後拖曳臂 本身設計的缺點還是無法完全改善
拖曳臂基本上是非獨立懸吊...不過現在有些是"半"拖曳臂...那就是獨立懸吊了
缺點就是非獨立在舒適性會差一點因為左右輪會互相影響
優點就是便宜、好修

所以 先暸解 雙a臂的優缺點
雙A臂缺點:結構較複雜.佔空間.製造成本高.關節多毛病點也多.保養較複雜.重量較重(鋁合金可解決)
優點:可激烈操駕.強度強.無車體變形之虞.輪胎噪音較不傳導車體.換避震不須重新定位.外倾角不隨路面改變.

重點來了...Altis的底盤好像跟Wish一樣
所以不知有無人改裝wish Z 雙A臂

因為我在y拍上看到 有人在賣 WISH Z版 後擔總成 內有人提到 移植成功的(非廣告)
2009-12-27 1:36 發佈
改車台...真的是耗時又費工,而且就算不計金額也沒辦法改變影響車體強度的事實
(所以很多人說換台車比較快是真的,更別說ALTIS的動力也非出色,空有操控性但沒有動力,這...
不好意思潑你冷水,有聽說TAT家族中有神人移植後雙A成功,當然整台車也改的很不像話
但是中間的花費、消耗的時間等等,要是我我還是選擇直接換車比較快
symbian_powered wrote:
空有操控性但沒有動力...(恕刪)

或許是原廠成本考量,
Altis1.8的引擎性能說真的我是覺得被"封閉"了,
只要做適當的小改裝(比如換排氣管),
就會差很多了,
所以我能體會樓主想要提升底盤的想法.
ivan

朝和排氣管店~專做出氣筒!!!
ivan5975 wrote:
或許是原廠成本考量,...(恕刪)

關於這個我倒有點興趣了,小弟已有數次直上5000轉的經驗,但卻沒感受到想像中所認定的加速力
總覺得再怎樣的國民車,應該也沒這麼虛吧
當您會這樣想,就表示您會改東改西,那麼建議您換車真的比較快,
不然就算移植成功了(錢跟工就不談了,肯定罵髒話),您會發現...
wish z版的底盤改裝套件少的可憐價格又爆貴
ALTIS想改後雙A臂
還不如賣了買CIVIC 8
altis後懸加個後下扭力桿如summit之類的,後懸強度就獲得一定程度的強化了
避震阻尼再加強一下,過彎應該可以讓車尾靈活程度增加不少,類似歐系小車的舉腳過彎
然後前後輪胎抓地力再讓它差異大一點
就快要可以甩尾了
車體強度也強化後
這樣還不夠就建議換車了
symbian_powered wrote:
關於這個我倒有點興趣...(恕刪)

我幫很多ALTIS車友換過某牌的導氣管"出氣筒",
換裝後的加速的力道真的很強,
而且除了排氣管之外並沒有其他改裝,
所以我會認為他的引擎潛力還不錯.
ivan

朝和排氣管店~專做出氣筒!!!
別鬧了~開ALTIS還在跟跟人比性能?

第一次聽到~先把變速箱升級吧~4AT是想要多好的心臟當發揮不出來的~
萎大的性能塞車手
alantw80 wrote:
別鬧了~開ALTIS還在跟跟人比性能?

第一次聽到~先把變速箱升級吧~4AT是想要多好的心臟當發揮不出來的~


alantw80 wrote:
煞車換完~高速下急煞車會偏頭

小弟是開civic8 1.8車主

前2星期去木屋升級2.0卡鉗+282前劃線碟+後跌盤+煞車皮+福士DOT4 煞車油。

100以下煞車還好沒啥感覺~

前幾天開到160測試煞車,大腳下去順利的快速降到90KM

但是卻發現車頭會往右偏~還要趕緊回打方向盤拉回車身~

請問這是哪邊沒調好嗎?
~


alantw80 wrote:
已經磨了1000KM了~
跑了趟蘇花公路~應該摩的差不多了吧~
~

alantw80 wrote:
HONDA Civic Si HFP避震器分享
相信很多人應該沒聽過HFP吧!先簡單的來介紹一下~

2006年八代目Civic問世後,掛名Type-R、Si的運動車款,分別於日、歐、美各別推出。

從歐洲的三門掀背、日本的四門房車,到美國的雙門式樣各自表述,歸於同宗都是以性能為依歸,

雖說論及運動表現,HONDA Civic Si仍略遜於Type-R一籌。

或許是美國車迷的呼聲回饋至HONDA總部,於Si發表後不久便開發HFP(Honda Factory Performance)套件銷售,

不僅為其披上跑車華服,還有效改善操控體質。

最後是心得了~


#當天裝完,游小弟帶我到桃園的不知名山路小小的給她噴一下~


公路測試: 原本怕裝了之後會變的硬梆梆,但是卻出乎我意料之外的舒適,真的是比原廠的還舒適,
行經跟路面有落差的人孔蓋時,原廠版的會感覺直接頂到底的感覺不見了,直接就用一種
說不出的Q感帶過,經過路面狀況差的路面,碎震也處裡的非常好。

山路測試: 根據當時在我車上的無限避震的車主,說法是比無限的軟一點點,但我覺得是我的輪胎關係
他是用PE2,感覺應該是會比我的硬。下山路時車子開到我的GR-80都已經推頭+折胎了,HFP
依然令車身保持著平穩,側傾並不嚴重。只是輪胎已經快受不了了。下次要換好點的胎了。

高速測試: 這是令我覺得最滿意的地方,高速巡弋時,有種開著歐系車的穩重感覺,110KM切換車道感覺
似乎在市區30~40切換車道的感覺,好輕鬆,完全沒側傾感,後來開到2高看著後方車離我甚遠
加速到160KM,從外線急切內線,再從內線切外線,來回的切換幾次,真的是黏在地板的感覺,
感覺像似原場版的100KM換車道的感覺,犀利無比。在接著加速到190,車身的晃動也比之前穩定很多
,感覺車身似乎變的像1.5噸的車身般沉穩,讓人可以非常放心的再持續加速上去。


總之這次的避震換裝結果真的非常滿意,對於會把後輪開到跳花的我是很夠用了,售價也是非常的平易近人。

美國售價是600美金,很吸引人吧!

相信一定有很多人會覺得跟日本的Modulo是一樣的東西,但是卻是大不同喔
~來~來~來看圖說故事

~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