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夢最美的幻想時間

有鑿於NISSAN這幾年的大方針實在是過度高科技和前未,讓我這個當了二十幾年的忠實顧客有點措(不)手(想)不(買)及(單)...
一時之間無法接受面臨大量電動車的走向,所以這陣子自己做了一下白日夢
當然這只是白日夢系列,所以大家看看就好,不需要太認真
不過也歡迎大家加入自己的幹話來一起討論XD。


面臨Down sizing和環保的趨勢,各家廠商漸漸把排氣量、汽缸數字下降並掛上掛渦輪或做機械增壓,除了油電車之外連純電的車都陸續推出,再加上全球消費習慣的改變,使得越來越多車廠也朝著歐洲車款的方式做市場分配,我也就順勢腦補了一下他們家的引擎與車款分配。

首先,是日常用車的市場-直四(L4),以現有的MR16DDT為藍本但縮小成1.2版本的MR12DDT,這排氣量等級可以跟CH-R和一些歐美車廠對打。馬力就落在150~180 hp之間,至於所使用的車款是小型車,像是March、Kicks、Tiida、Sentra這些。
而原本的MR16DDT可以算是做一個比較著重性能輸出的版本,像是早年B13時代Sentra的SE-R一樣,動力分布就向原廠一樣在200 hp上下,搭載車款可以是Sentra SE-R、Tiida R、Juke、Kicks R或是新一代的Q/QX30入門款(畢竟目前已被腰斬...)

具有VC-TURBO功能的新寵兒KR20DDET就繼續在Altima、QX50上面,也可增加在下一代的X-trail旗艦版、Q/QX30旗艦版上。
另外將KR20DDET小小闊缸成要上不上但提升動力的KR23DDET,就像當年的VQ20→VQ23一樣省稅金但動力有上去,動力輸出就在275~310之間吧。不過為了區隔部份Altima的市場,就搭載至A36 或下一代的A37 Maxima、QX55、下一代的Fairlady-Z入門款(與86和GR Supra 2.0競爭市場)、Q50和Q60入門款。

再來是V6市場級距
北美市場新誕生的VQ38除了用在Frontier皮卡上,也可運用於越野之王-Patrol的入門款上面。比現行款的VQ40少了200CC但馬力提升了約40匹。(題外話,其實之前就認真覺得裕隆可以代理一下這兩款車,不然市場都被和泰的Prado和Hilux瓜分掉,實在可悲)

而VR30DDTT現有車款是Q50 Red Sport 400(乾,裕隆就是不進這個level的...)和Q60S。不過可以大膽一點多下放至其他車款並學德國車一樣衍生出性能版,例如Altima Nismo 、 QX50/55 Nismo、下一代的Fairlady-Z旗艦版、Pathfinder、QX70入門版或是QX60。

既然講到了V6,不能忘記的就是VQ35/37,所以也可從VR30衍生出VR35,那麼馬力範圍就在350~460之間。
使用的車款包含Q50 Nismo R、Q70S、 Maxima Nismo、Frontier Nismo和Patrol/Armada Nismo等等。對,滿滿的Nismo就像M Power,AMG,RS一樣

搭載在GT-R上的VR38DETT也可學學Lexus的RC或LC操作,套用至Q60 Nismo R,好讓Infiniti也有個夠門面的旗艦雙門跑車撐場面。

最後,就是北美最尬已的V8市場。這是臺灣比較陌生的領域,畢竟早年也只有Q45、FX45/50搭載了他們家的V8在臺灣市場出現。一樣採用縮小排氣量+渦輪增壓,生出一個VK40DETT,馬力在480~600匹之間。運用於Patrol/Armada Nismo R、Titan Nismo R、QX70 Nismo和QX80 Nismo。此外之前的Q70 在北美還有V8 VK56的規格,所以這次也可考慮將下一代Q70 配置這顆V8引擎。


Nissan/Infiniti不差,可是就是營運的人太...。
看看Toyota/Lexus的操作,不論是臺灣還是國外市場都是有聲有色,反觀NISSAN在日本本土的行銷根本悲劇,像是收掉OFF ROAD的市場,讓Land Cruiser、Prado和Hilux吃爽爽的獨霸,對於高階品牌在本土也不像Lexus一樣堅持,才持續沒幾年就放棄,連在自己國內都無法好好經營了,怎麼有辦法立足他國呢?
而且最搞笑的是不效仿Lexus的成功,反而學習Acura跑去中國當地設置組裝廠...
完全是把日本工藝的美名丟一邊阿
會輸不是沒原因...
只期待未來的Nissan能有所突破
2020-07-27 21:53 發佈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