飆仔業務稱「我開很快喔」 下秒撞爆百萬新車
民眾買車都會希望可以先試乘,從行進過程中更了解新車,
近日台中一名男網友去試乘百萬名車,業務誇口喜歡開快車,
下一秒就撞上另一輛轎車,讓他當場傻眼,將影片上傳網路後,
網友稱讚該名業務好敬業,是「用生命在賣車」。
新聞詳細內容:↓
原文網址
事故照片
https://media.zenfs.com/zh-TW/ctwant_com_582/2ede7b80a88a5b7bf8ccc4dafbada389
該事故altima左前車頭全毀,輪胎和車門直接變形,右側凹陷;
另輛發生擦撞的轎車車頭全毀、引擎蓋噴飛。
這個案例是在道路駕駛所發生的實際撞擊,安全性大家的評分是?
像這樣維修altima約需花多少費用呢?
新購車時保全險是否會全理賠修到好?
但是提出一些關於車禍安全性的看法。有些車輛看到追撞前車或者被後車追撞,基本上只要是車門可以開,安全性就算是合格了。就是所謂的許多車廠標榜的籠型設計。
原因還是在於人,首先如果發生車禍車門可以開,醫療人員如果可以第一時間將車門打開,便可以直接施救到裡面受困的人,並在黃金時間內送醫就算是安全性合格了。試想看到一台火燒車,在救援人員尚未抵達之前,一般民眾想到的,絕對是先想辦法將人拉出來,但手無寸鐵的民眾第一想法絕對是先去開車門救人。
如果是受撞擊處車門打不開,例如是被側撞,便可能導致該處車門皆無法開啟,醫療人員也是會判斷從另一邊開車門去營救受困的人。當然有些醫療人員也會選擇破窗營救,但也是大幅增加了救援難度。
試想如果是四個車門皆無法開啟,導致醫療人員要請機械師傅動用到特殊道具來破壞車門,這一來一往的時間便可能會失去了救援黃金時間了。
如果有些貼出一些照片跟影片,被許多人譏笑為鋁罐車,其實自己也要有點判斷能力,歐美系通常是強化剛材,日系都稱為潰縮區吸收衝擊力的方式,撞擊安全評斷本來就是多方因素造成的結果,單看一兩個係數真的很難判定誰的理論是對是錯。
所以有時候看起來非常慘烈的解體車,但如果裡面的人無過大之損害,基本上就能稱上是安全車輛了。
----------------------------------------
如果單從圖文來看,第一張Altima車門不確定是否都能正常開關,但是業務跟試乘民眾都還能下車打電話通報跟錄影,表示如果真的兩人昏迷,至少都還有活門可以快速將人救出。
反之第二張圖的仙草,一群人擠在後車門,就有非常大的可能駕駛跟副駕駛的車門無法開啟,導致營救人員可能想從後方找活門,救出受困駕駛。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