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管理措施,Nissan準備恢復日本產線

http://news.u-car.com.tw/article/39454/%E5%AE%8C%E5%96%84%E7%AE%A1%E7%90%86%E6%8E%AA%E6%96%BD%EF%BC%8CNissan%E6%BA%96%E5%82%99%E6%81%A2%E5%BE%A9%E6%97%A5%E6%9C%AC%E7%94%A2%E7%B7%9A

Nissan在2017年9月時,被發現其在日本的6座生產線,從2014年開始的新車出廠前的最後檢查,是由沒有執照的短期簽約員工負責,因而在2017年10月全面停工,並且主動召回2014年以後出產的新車。而經過近半個月的調查後,在10月底宣布其措施、並且準備恢復生產。

在9月18日的時候,日本國土交通省向Nissan通知,在日本的6座生產線,從2014年開始的新車出廠前的最後檢查,是由沒有執照的短期簽約員工負責,最後再拿有執照的員工印章進行核可。

Nissan在發生這樣的狀況後,立刻召回自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間出廠的120萬車輛重新檢驗,共約花費近250億日圓(折合新臺幣約67億元)。然而Nissan當時的大手筆處理卻未能有效止血,在10月18日,第三方調查單位再次發現,位在神奈川、栃木、福岡的3家Nissan工廠,依舊存在未有執照的員工進行車輛出廠前的最後審驗動作。

因此Nissan決定停止包含日產車體廠在內的所有工廠產線2週,會將最終車輛檢查的產線獨立出來,並繼續深入調查;另外自2017年9月20日至2017年10月18日出廠共 3.4 萬輛車也將重新檢查。而調查報告與防止復發措施在10月31日時正式發布。

其在報告中,針對本次事件共點出三項原因:非內部登記的最終車輛檢查員對日本市場的車輛進行了最後檢查、未向日本國土交通省提出檢查流程修改、以及未發現流程有問題。而Nissan推測原因包括:公司對日本市場檢查流程法規缺乏了解與遵守的意識、最終檢驗流程與其他檢驗流程相結合、檢查過程方法與結構的不足。

在新聞稿中,Nissan直接宣布其防止再次發生的措施:
確保符合最終檢查法律法規的意識,進行全面的內部教育培訓。
將最終車輛檢驗過程重新設計並提交給日本國土交通省審查。
隔離最終的車輛檢查過程,並只有註冊最終車輛檢查員才能分配給該過程。
加強對日本市場生產車輛的最終檢查過程。
加強最終車輛檢驗過程變更管理。
加強對日本市場車輛的最終車輛檢查過程審核。


2017-11-02 18:24 發佈
這應該是好事吧 剛出大事 肯定會相對嚴格的對待產品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