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的環島計劃因為蘇花公路坍方無法通行之後,第一天晚上所有選手已達成共識並獲得主辦單位允許,我們將在第二天的油耗測試成績計算結束後,放棄最後四分之一路程,改從花蓮太魯閣進入中橫直上武嶺,再下南投從國道六號接國道三號北返,比原定大約946公里的環台路程足足多了約兩百公里,而且要征服險峻多彎的中橫山路,讓這趟旅程看起來更硬了,所有人員的體能負擔恐怕會是大問題,週六的車潮也是我所一直擔心的,油耗成績計算完畢再拍完照片已經下午兩點出頭,我可不想上到武嶺天都黑了啊!然後半夜才回到台北......

除了難以預期的車潮、路況、旅程時間是問題,天候狀況也是很讓人心情七上八下,照片中花蓮的山頭總是霧茫茫,上到武嶺如果又是大霧大雨豈不掃興?雨霧中行車危險性增加,而且速度會拖慢,很是忐忑啊!換個角度想,把油加滿,可以全力山路奔馳應該會是很暢快的事情,如果山上出大景,這趟就值得了,雖然很殘念的,呃.....車不是我開,反正也沒有第二條路,就這樣想著想著硬著頭皮出發攻頂去了!結果你在上次的Big Tiida環島搶先報中看到了,一切結果是美好的,感謝上天。

午後兩點半,決定性的路口,其實我很想右轉台九線蘇花公路直奔台北,依照這個時間跟速度,不到兩百公里後、傍晚我就可以回到台北吃大餐,然後好好慶祝一下挑戰圓滿達成,不過現在只得直直走,這可是走中橫台八線從花蓮直攻武嶺再下南投的又一段百里長征啊!


不一會兒抵達中橫西部入口位於花蓮太魯閣的「東西橫貫公路」牌樓,二十幾年前我學生時代就看到它屹立在這裡,一時間勾起了好多秀姑巒溪泛舟、在花蓮騎車或開車的回憶,青春實在無敵啊!


柔順地開了一天半的右腳在進入中橫之後總算可以全力釋放,這是一張流動感豐富的Big Tiida車尾跟拍動態照片,為了這張照片我的相機跟身體還被樹枝巴了好幾下....。


環山崖而築的中橫肯定是世上最偉大的工程之一,提供了罕見的景觀,維護也相當辛苦,尤其是在多颱風、多地震的台灣,三不五時就坍塌一下,花蓮段經常可見這種重新修築的路段。

隧道還不少,到底有幾個我也沒特別去算,只是覺得兩部Big Tiida緊挨著在隧道中奔馳還蠻帥的。

有路築路、沒路就挖個凹溝鑿出一條路,這是鬼斧神工的偉大工程,險峻壯麗的太魯閣路段景致舉世聞名,吸引著全球觀光客蜂擁而至,週六的車流還不少,這樣的蜿蜒路段竟有許多遊覽車與大貨車穿梭,技術實在令人佩服,我一直很喜歡這裡的風景,騎車、開車、下車散步都很棒,想想也有好多年沒來了。


離開太魯閣路段,部份山路較為狹窄,經常會上演黑羊白羊的戲碼。

此時已經下午三點半,溼滑的路面跟大霧不免讓人擔心車行速度跟山上的天候啊!

週六出遊的大型重型機車還不少,想想我也很久沒騎大車出去蹓蹓了。

下午三點半我們抵達新白楊平台,所有人員下車舒展一下筋骨兼看風景,出大太陽哩,天氣真好,而這張相片跟上一張又雨又霧的相片只差了六分鐘,不難想見山上的天候變化有多大吧,我們在這裡休息了半小時,這個標高1644公尺的制高點大約是從太魯閣到武嶺的一半路程,這時我還在想著時間與山上天候。

四點二十分,大霧中行車,老天爺別搞我啊,我還想看武嶺的大景哩!


基本上就是在雲裡奔馳啦,兩千多公尺高山,據選手回報,Big Tiida似乎並沒有發生高山無力的症頭。

大約四點半,高山景觀出現,看著熠熠洩出的陽光,天空又清又透,心情整個好了起來。


比雲還高,有一種難以形容的的暢快啊!


四點四十分,繼續奔馳中,天色尚亮,大景有望,一整個很讚的Fu。


這路段一看就知道是合歡山武嶺的註冊商標,背向著光,偏高色溫藍成一片,兩千多公尺以上的高山又特別藍,底片時代我曾經為了高山暗部的偏高色溫傷透腦筋,數位時代雖然可輕易修圖校正,我卻也不想修了,多變的色調才是高山的豪氣啊!

四點五十分我們終於抵達武嶺,天色尚亮,高山出大景,實在是很幸運,我近一個半個月上來三次,一次沒雲海、一次大雨大霧,每次天候都不相同,不過每次都是攝氏5度...,第三次長征來到武嶺,這次算是完美,啥都齊了,大夥兒都把相機拿出來記錄這難得的一刻,油耗圓滿測完、呸得爽、又有絕佳景色,這趟旅程總算沒有遺憾!


真相揭曉囉!左邊是本次活動的隨車工作人員W小姐,女生中難得素顏也很好看、青春洋溢的美眉,上一篇有興趣看真面目的大大別再敲碗啦






這是來參觀Big Tiida的路人甲乙丙,這位年輕帥哥身高大約190公分,坐進Big Tiida後座很驚訝這小小的車子裡面怎麼能有如此大的空間呢!


與後座乘客同行的朋友約178公分,同一時間這位帥哥坐進副駕駛座,腿還能向前伸直,這可沒取巧、真實呈現喔!


換190公分的乘客坐進前坐,把椅子稍微向後滑動定位出適合的前坐空間,對Big Tiida來說算是遊刃有餘。

另外換一位可愛的美眉坐進前座,這190公分乘客所調整的位置未免也太大了吧,空間一整個很大,這個瘦瘦高高的美眉看起來也有差不多165到168公分高,總之比我高一截啦,非常感謝她與朋友們不吝露臉喔!

Ya!前面調出超大位置,後座整體空間依然寬裕,這美眉的腿還蠻細長的唷!



陸續還有不少上山的遊客對Big Tiida感興趣,紛紛圍過來參觀,看到左邊那位190公分的朋友個子有多高了吧。


山上只有攝氏五度,可愛的W美眉突然發現天堂,打開引擎蓋取暖去了!啊,離題了,重點是Big Tiida引擎蓋內也有隔熱隔音棉喔!


發現了這個天堂,大家紛紛圍過來取暖,基本上什麼引擎性能、車頭結構、部件配置什麼的完全沒有人在關心,溫暖就好.....,下次攝氏36度,我再找各位過來取暖......。~^^~





高山上的景致變化極快,沒幾分鐘又是濃霧罩頂,這是高山景觀迷人的地方,我還看到平射的太陽在雲裡忽隱忽現,一直改變亮度跟色調,我調整曝光值的速度一直沒能跟上變化,更不用說把車子安排好位置跟夕陽一起入鏡,很可惜沒拍下我所說的奇景,這事兒至今我仍耿耿於懷哩!


五點二十分,我們剛從武嶺離開,隨即見到美得讓人出神的雲海,我最近上來武嶺三次才看到這麼一次,感動到眼淚快要涔然而下...。




廣視雲海再來一張,不用高深技術,隨手一拍就有,人世間得見此奇景,夫復何求啊!


漫步在雲端的感覺很奇妙,眼前美景,值得千里迢迢,其實,我一點都不想下山啊!無奈再不走,回到台北都三更半夜了,只得不甘不願地下山去。




傍晚六點半,我們下到南投埔里的甕窯雞餐廳,天氣冷,肚子餓得特別快,腰圍也急速擴張中。



要命的美味,我們嗑完兩隻甕窯雞仍然意猶未盡,又追加了一隻,這餐廳有趣,不是整隻端出,而是扒碎了再送上桌,吃起來方便許多,大約七點多接上國道六號轉國道三號直奔台北,所幸一路上車流並不擁擠,老闆娘你錯了,這次我們還蠻幸運地沒有遇到你所說的大塞車。~^^~


晚上十點四十分,我們終於抵達台北內湖終點,我還是要再一次感謝老天保佑,雖然遇到蘇花公路坍方,卻把我們導引到此生難得的美景,而且一路上都沒有什麼突發狀況出現,至於Big Tiida好不好,我這次沒有抓方向盤踩油門仔細試它幾下,沒能帶給各位什麼評論,頂多只是靜態的坐一坐、摸一摸,空間真的棒,配備與用料組裝也真是頗有水準,其它的就請各位參考羅柏江的Big Tiida試駕報導以及其它參賽選手的心得囉!(連結請見下方)至於優異的油耗表現我倒是真正見識到了,沒有任何作假成份,兩組選手也沒有當路隊長,近八百公里屬於綜合偏高速的實際路測,兩組參賽者皆能跑出19.15km/L與19.56km/L的油耗也確實展現出Big Tiida的省油優勢。

我原本以為這油耗表現已經夠好,而有備而來的第二梯次兩組選手在引擎RUN開了之後,同樣的路程更跑出讓人瞪大眼睛的20.09km/L與20.94km/L,這也表示Big Tiida的油耗在順順開的狀況下,肯定是相當省油的一款車,附帶一提的是在歷經中橫山路奔馳後,當然也包括山路塞在車陣中慢慢開,我有注意到其中一部Big Tiida回到台北的總里程數為1173.2公里,車上里程電腦顯示平均油耗為5.5L/100km,計算下來的平均油耗也達到18.18km/L,這應該更能說服消費者Big Tiida的省油優勢。

我試過很多車,根據車上的里程電腦顯示,就我常跑的那些山路用力呸下來每公升都差不多只有4.X公里,包括柴油車,離譜一點的大馬力增壓車甚至還不到4(只有山路部份,當然我操車有比較兇啦




最後感謝這次活動的主辦單位給了所有參與人員兩天滿滿的快樂回憶,雖然我的手還是很癢、很想開,不過沒能親自操駕的霸子卻能拍更多照片跟大家分享,想想這樣也不賴啦。
你也可參考以下的連結進一步瞭解參賽網友的心得分享︰
第一梯次
mussod(gary)的Big Tiida環島省油挑戰賽之第一梯次小勝組
novocain之Big Tiida大省油環島挑戰賽之心得分享
第二梯次
pold之20.9km/L 最佳油耗 - 1158KM Big Tiida 環島省油賽心得分享
beau1205之Nissan Big Tiida 大省油環島挑戰賽 冠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