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livina 1.8 試乘分享

套句食神裡面的一句話:每一台車都可以是好車!
個人的認知裡只要是你喜歡的而且也能夠發揮到它應該給你(就是當初買車時的設定)的功能~那對於你來講就是好車!
前面廢話那麼多~還是要跟各位牽車的大大道聲恭喜喔!牽新車喲!希望大家路上交通平安!
小弟這裡有兩個疑問:
(一) 之前去試車時車上載我、業務、媽媽、老婆及小孩,感覺1.8的馬力在市區還好(不要被文字上的數據給騙了~實際上感覺確實比數據還要好!),但開去大坪頂後真正發覺~爬坡確實有點累喔!而且油門含著不要放也不再深踩也會發現竟然不降檔,所以速度上不去(很奇怪~我的i-MAX也是這樣,不知是否現在的新車都是如此設計~笨笨的感覺)!如果1.8的馬力就足夠,當初為什麼Ford MAV跟Mazda Primecy會追加2.0並且將1.8停產?歐寶的zafira 1.8也有140匹 !
(二) EPS電子式轉向輔助系統是指利用電子馬達取代傳統皮帶與引擎的油壓系統,並非就比較快或比較輕手喔!我同事的SX4也是EPS電子式轉向輔助系統,感覺就必較重手(與Livina比較起來)!
另外,Livina的底盤系統雖然是後拖曳臂的結構,但不代表操控就不怎樣!同事的SX4山路操控就不錯!而Livina的設定為了符合國人需求所以軟一點、舒服一點,但在平常的操駕上並不會有像一些大大說的操控問題喔!
清音俗世留 紛爭幾時休 誰能破名利 太虛任遨遊
thomas528tw wrote:
..............但開去大坪頂後真正發覺~爬坡確實有點累喔!而且油門含著不要放也不再深踩也會發現竟然不降檔,所以速度上不去........

.....Livina的底盤系統雖然是後拖曳臂的結構,但不代表操控就不怎樣!同事的SX4山路操控就不錯!而Livina的設定為了符合國人需求所以軟一點、舒服一點,.........


油門還是要踩深一點,或是把OD Off才會退檔,自排車都會有這種退檔或不用退檔尷尬轉速。


一堆歐系的掀背車也都是拖曳臂的,超控也都有一定的水準。
harker633 wrote:
一堆歐系的掀背車也都是拖曳臂的,操控也都有一定的水準,...(恕刪)

VAG車系的Trailing arm/Torsion beam在根本上是成本導向的產物,這個先天限制在這種非獨立懸吊設計的車輪上下起伏時,無可避免會讓另一輪產生一定程度的干涉,所以行路質感會比麥福遜、分離式拖曳臂、雙A臂等獨立懸吊設計粗躁一些,Golf2/Jetta/Golf3/Vento車主應該都會覺得行經高速過急彎時,後輪之一遇到高起路面,整個車尾就會有滑移的感覺,這就是後輪受到另一輪的連動影響而稍微揚升,喪失部分抓地力,嚴重時甚至會發生後輪抬腳.....
但是鋼砲畢竟不是隨便叫的...即使是Trailing arm/Torsion beam,他們也懂得利用這種劣勢轉換成優勢..在FF車上的understeer,因為後懸拖曳臂而減低的抓地力...進而轉化成後輪輕甩的oversteer...這才是高深的鋼砲功力
....
但是到了G.Livina這種類mini van的身上....我實在看不出重心高的這款車可以善用拖曳臂的這種優(劣?)勢....要說的上操控...真的還早...不過G.Livina真的是款不錯舒適的好車
我不是要澆各位G. Livina準車主的冷水...只是就自己的試乘經驗給一些對這台車有操控性格期待的準車主做些心理準備
純討論..望大家勿筆戰...
chrishu wrote:
VAG車系的Trailing arm/Torsion beam在根本上是成本導向的產物,這個先天限制在這種非獨立懸吊設計的車輪上下起伏時,無可避免會讓另一輪產生一定程度的干涉,所以行路質感會比麥福遜、分離式拖曳臂、雙A臂等獨立懸吊設計粗躁一些,Golf2/Jetta/Golf3/Vento車主應該都會覺得行經高速過急彎時,後輪之一遇到高起路面,整個車尾就會有滑移的感覺,這就是後輪受到另一輪的連動影響而稍微揚升,喪失部分抓地力,嚴重時甚至會發生後輪抬腳.....
但是鋼砲畢竟不是隨便叫的...即使是Trailing arm/Torsion beam,他們也懂得利用這種劣勢轉換成優勢..在FF車上的understeer,因為後懸拖曳臂而減低的抓地力...進而轉化成後輪輕甩的oversteer...這才是高深的鋼砲功力
....
但是到了G.Livina這種類mini van的身上....我實在看不出重心高的這款車可以善用拖曳臂的這種優(劣?)勢....要說的上操控...真的還早...不過G.Livina真的是款不錯舒適的好車
我不是要澆各位G. Livina準車主的冷水...只是就自己的試乘經驗給一些對這台車有操控性格期待的準車主做些心理準備
純討論..望大家勿筆戰...

那是當然的,我的用意只是在指出,拖曳臂扭力樑的設計,超控性不一定就不好。CPR的掀背車到目前為止幾乎都還是用拖曳臂扭力樑的設計。但是雖說Livina是用雷諾的底盤,我想這種休閒性較高的車,就不用在乎它的底盤調教會多刁鑽了,畢竟國內的消費習慣,重視舒適的比重視操控的多。
若以家裡那部GRAND LIVINA來說,我覺得這台車的底盤的設定並不是以殺彎道為目的,而是為了乘坐的穩定性為主,一部調教得宜的車,坐起來就是穩穩的,不會產生不安定的浮動感,駕駛的人信心感也強,我想只要大家去實際開過然後比較其他同級距的車就可以體驗到了。
拖曳臂也不差啦.起碼不是天天跑OFF ROAD.經過路坎突起只要後輪同時過倒也還好.
平時真的是穩有Q度.至於殺彎我也覺得很讚啊.引擎室拉桿配件裝一裝會有截然不同感受.
jim0221 wrote:
我是業代,這位大大可...(恕刪)


請教jim0221, Grand Livina除了台灣大陸東南亞,有在美歐日上市或車體有通過什麼的碰撞測試嗎?
有興趣,但是又怕是針對開發中國家設計的,怕車體設計不夠安心,畢竟要載一家老小.
謝謝
去南非網站看了一下當地的LIVINA
發現有後雨刷的配置...


也有黑灰色系內裝...


加上印尼版G.Livina的後座空調出風口


如果台灣版小改款加上這些配備,競爭力應該會更強~


請問一下,
1.8的第二排座椅,
可以容納兩個安全座椅還有一位體型中等的女士嗎?

因為不想把其中一個安全座椅放到第三排,怕小朋友會抗議!
Orion wrote:
請問一下,1.8的第...(恕刪)


這種車第二排硬要擠,不是不能,但應該會蠻辛苦的.而且中央那座無頭枕.
是不是可以考慮放倒第二排一半,一個放二排,一個放三排,大人就可以在二排間自由移動?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