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大賣場症候群』是我發明的,那就有必要解釋一下什麼是『大賣場症候群』
以下是實際案例
家的拖把好像不是很好用,不如我們去大x發看看有沒有我同事說的那種超猛拖把吧!
於是乎就去了大賣場
然爾大賣場的拖把往往不會放在入口處,所以就先看看電腦在看看電視然後轉到服飾區在挑了幾件便宜的衣服
接著又到了美妝區,東看看眼影,西看看洗面乳.....
總算是來到了今天的目標,拖把區,看了幾下,超猛拖把好像不是很猛耶
那~在去賣鞋子的地方晃晃......
最後結帳時,什麼東西都買了,就是沒有買到『超猛拖把』
以上就是我發明的『大賣場症候群』的主要病因
當時我們家在選車子時,也是先在網路做功課
現在的1.6房車幾乎是一台比一台貴
當時會先選擇『tiida』&『livina』主要選擇的原因是
1.『便宜』、2.『省油』、3.『空間大』
很顯然『tiida』&『livina』似乎有滿足到需求,才開始去看車詢價
但是在決定的過程中,有時候『大賣場症候群』也是會發作
例如說:
如果可以去搞個Impul 空力套件似乎很不錯、加一套影音N合一也蠻好的,是不是弄個頭枕螢幕,要怎麼把NoteBook加上去然後弄個3g網路這樣可以邊開車邊上網(好啦~我知道這比邊開車邊吃便當危險),.....(這是我想的)
倒車顯影似乎很酷,停車時會很方便,有ABS的車比較安全,安全氣囊是不是該多幾個,恆溫空調似乎也很需要,要不要弄一套休閒椅在行李箱,烤肉工具也該準備一下,對了~還有大洋傘,行動冰箱(..這個似乎跟車子唯一的關聯就是行李箱要大吧!)....(這個是另外一位女士想的)
一個把車子想像成霹靂車,一個則是想像成露營車,如果都要滿足的話,應該要選別的車吧,而且是兩台車。
但是最後還是回到最原始的念頭
就是1.『便宜』、2.『省油』、3.『空間大』
其他的想法,在上面的前提之下有辦法滿足最好,沒辦法滿足也只好有所取捨了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波多野結衣在台灣會受歡迎的原因吧~有點離題了)
上面提了那麼多
不外乎就是建議大家想清楚
你當初挑選車子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在幻想超炫霹靂車或是超猛露營車時,回過頭去想想,相信對你自己的選擇會比較不迷惘一點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