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 引擎的冷卻一部分是靠吸進去的冷空氣 和 "汽油"混和氣
若玩過氣冷的 機車引擎(調化油器) 或是 遙控模型的引擎 會更了解 原因
汽油混合氣在進入汽缸時其實只是霧化的很細小的汽油"滴"
碰到熱熱的汽缸壁時才瞬間吸熱汽化
(引擎冷卻 基本是靠 "機油" "冷卻水或散熱片" "吸進的混合氣")
所以我才說
與其擔心吸入冷空氣對引擎溫度的影響
倒不如擔心燃料油吸入引擎造成的溫度影響
但 稀薄的熱空氣 確實會造成動力軟腳..
這也是為什麼渦輪車在進氣管要加裝中冷器 冷卻進入引擎的空氣
(我記得InterCooler 是這個作用..記錯請指正..)
寧可吸入冷空氣 也不要吸到熱空氣(稀薄空氣)
稀薄燃燒 容易造成引擎溫度過高 進而產生 高量的氮氧化合物
引擎溫度過高出力就會下降..
這也是為什麼老化油器車輛都會用富油燃燒的原因之一 (相對耗油)
(機車我也玩過稀薄燃燒..野狼125在我手賤的調校下.高速油耗約 55km/L 市區 40~45KM/L)
拜科技之賜..稀薄燃燒帶來的高溫造成的影響己經可以克服..
氮氧化合物的汙染..反而需要正視 (記得也己經可以大伏改善了)
若台灣的溫度算低的話... 溫/寒帶的引擎不都更慘?
吸進去的溫度都比台灣低...冬天零下幾度都有的...引擎沒有那麼不耐啦...安心!! 安心!!
URD wrote:
與其擔心低溫的冷空氣...(恕刪)
我想您說的是NOx吧
後來我知道的解決方案就是設計新的觸媒....
其實GDI引擎的NOx含量是比一般的引擎還少的(並不是比較多)...

假設一般引擎的NOx含量是10份,GDI大概只有2~3份!!
而為什麼最後量到的NOx會比一般引擎還要高呢?
就是因為觸媒,一般引擎經過觸媒後,NOx的含量幾乎等於0
也就是說完全過濾掉了!
而GDI呢?照理說10份都能過濾到幾乎沒有了,2.3份的過慮應該會更棒才對...
但是最後發現GDI引擎的NOx在一般的觸媒的過慮下是完全沒有過濾的

也就是說最後排出大氣的NOx還是2.3份那麼多...
為什麼沒有過濾呢?2.3份的NOx量太少了,少到觸媒不知道有他的存在
所以就直接讓他通過了

之後設計的觸媒過濾NOx的方式是將2.3份的觸媒先收集起來
等到收集到10份的時候在一起過濾出去...
所以排氣管外面的NOx也幾乎等於0拉....

頻以前印象打的...有錯還請指正喔...
messageboxs wrote:相信有去試乘過的人也應該都知道加速性到底怎樣~
今天傍晚下班去試了...3千轉以下很有力...不過4500轉以上很虛...
油門淺,讓踩慣雷諾油門的我不小心就衝了(這點有些像T牌)
操控就像軟化的雷諾,舒適度一流(不輸Altis),但是操控應該還是可以幹掉Lancer(Lancer比Altis硬些)
故意壓人孔,屁股幾乎沒感覺,但是方向盤的回饋手感不到雷諾的一半

試乘車的隔音不錯,我有故意把冷氣轉最小然後過坑洞...
手動高低可調HID頭燈,看來遠近燈是利用遮光罩來切換的...高低調整是馬達轉動反射面
方向盤音響控制鍵好看,缺點是需要用大拇指去操作,而且光靠觸覺沒那麼快適應...我給75分
之前網友提到的東西
引擎蓋隙縫可能淋雨:業代表示引擎可以水洗


進氣路線繞道後面再往前:業代無明確答覆,不過我看引擎室的空間也沒其他地方塞了

我也不想倚老賣老,年輕有為的人我當然會尊重,但是看到胡搞瞎搞的小毛頭還真是生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