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油墨是本就是陰謀,有沒有再額外鍍膜都一樣,越洗越糟,
用沙拉脫洗玻璃都比除油膜好,原廠除油膜手法跟態度更是超級爛!
但找外面專業的除油膜跟玻璃處理就真的好太多了!
除油膜越洗越糟!!
這件事,原廠保養廠故意弄成一般消費者不會注意的套餐。
我太太的案例是這樣,在第一次定保時,我有對花蓮原廠要求不得用任何藥劑洗劑洗我太太的車,
因為我全車鍍了12000塊的膜,誰知原技師離職後,新技師每次都除油膜,
等我看到發覺後,再親眼看他已再除油膜時,就來不及了!(而且手法超隨便!)補膜就花了我4000元,
誰知下一次定保我不在時,又一次定保時,又再次被除油膜!!又洗破好幾塊膜!
還把刷不到6000公里的雨刷以刷不乾淨理由換掉,我老婆也傻傻的同意了!
膜都被他們洗破了,當然雨刷刷不乾淨!換新的當然也就根本沒有任何效果,
然後又花了我4500補膜,Nissan原廠並與我協商賠償。
我太太的車光原廠定保維修,就沒弄好,在6萬公里內,與原廠協商賠償或重新再弄3次了。
協商過程中曾嚴重警告原廠不得"再次"對我的車在進廠保養時做任何藥水,
除油膜劑的定保項目,並請確實記錄在該車定保的記錄中,特別註明該要求,
再發生一次,寄存證函,請原廠全額賠償!
後來我老婆保養,就注意多了,並發覺狗屁項目還不少(如冷氣風管消毒除臭劑一類的),
就聲明刪除了。
車目前3年9萬公里,車廠發覺我老婆精明了,60000後的定保,也就少坑了不少。
94000公里時,掛第二顆電瓶,平均47000公里壞一顆,
因過保,就在花蓮中央電池不斷電處理更新,
原本想換愛馬龍的,因現場要待料,改日立的,
打卡日立含工價2700,愛馬龍2800,
比原廠兩年前換原廠的還便宜多囉。
原廠在我們第二年換保險公司時,
就取消了延長保固的資格,
我實在不想細數原廠保養出的包,
工資不說,材料都比自己買貴超多,
連nissan的業務買自家車,都自己備材料,
原廠保險公司同樣保險內容就是貴上一截,
原本保險業務還告訴我要小心內容有差,
結果根本一樣,
然後再以我們自己"親送"所以便宜多了來解釋。
親送便宜6000多?代辦費這麼好賺呀!
最後再告知換保險公司沒有延長保固。
這是兩年前的事,過保後,
我不吐不快!!!!
還有用現金買,跟貸30萬車價錢,
一樣更是無法理解!
對nissan的滿意度這三年來也磨光了吧。
下一台車,已鎖定Kia Carens,
也見對Nissan國產車的自營的保養,保險,見識了。
養下一台車,算是有了不少心得。
上周第一次將車給曾在Nissan工作,但出來創業的技師保養。
首先買車時一時心軟,同意付訂先買2014/05月的業績車,幫他做業績,
然後6月25日再去牽,我原本就只想買全新車,看我購車清單,也知我們沒想貪便宜,
是看業務很有誠意,所以提前一個月付訂幫他做業績。
結果後來才發現是2014/01月的車,車子保固被吃掉3個月,故意不口頭告知,
等驗簽下去,等隔一年不爽原廠同級保險貴6000,換自己的保險公司,
才發現是2014/01月的車。
跟業務反應時,他只強調不保公司的險,8年不限公里保固就沒有了。打回3年保固。
真是令人不開心!!!
保養廠用的原廠機油是韓國機油,一罐480,
但是從汽車用品店買,一次買24瓶,一模一樣只要175元
還是Nissan業務私下介紹的。
但我改用美國的Mobil 1,金罐,誰會相信韓國能出好機油???
剩下原廠,原料,保養相對高價,我個人是能接受,
但維修保養之爛,我一定要吐苦水!!
我相信Nissan版友們應很多都有這種感覺。
以下應是我本樓最後對原廠相關的分享。
去年在85000大保前,車門剛好被認識的某大姐無煞車回到,
所以車門烤漆與保養約同一天,順便估價請對方理賠,
對方可能真的還蠻有錢的,覺的找保險理賠太麻煩,
估價後就直接給現金,和解書也很快搞定

但是.....Nissan 原廠技師,在開去板金廠時,將我老婆的愛車穿過廠房了!





所以原廠賠我前玻璃,FSK隔熱紙,前引擎蓋,前左右板金,車燈,前保桿,除車頂外,半車烤漆。
我們再貼8000,除車頂外全車烤漆,但要求全車鍍膜要賠我們一半。
輪圈刮傷與事故折損車價就不跟他們計較了,
修車16天期間,提供的代步車,原本還想收一些租金,當然我們不肯,
他們的錯,還要我們補貼一點租金?真是奇怪!!
只是後來中途兩次還要我老婆回廠換車,說已有租約要出租,所以要換車處理。
鍍膜就是不肯賠,硬要我們在原廠鍍膜,效果真的很差,
還是又自掏11000,在水哥那裡洗掉重鍍。
這個撞廠技師我本來就很感冒,他的保養我老婆的車有下列事實,但我老婆人太好,又不指定技師。
(1)兩萬公里時,要求要換不肯換變速箱油,一直拖到75000公里才肯換。
(後來在行內人士分享才知Nissan因技師訓練不足,常換油搞掛變速箱,所以要求技師儘量過保才換)
(2)煞車異音從來就處理不好,25000公里時,要求換來令片,搞到40000公里時才叫到料。
(3)冷氣異常,漏冷媒,進廠兩次都查不出來,後來叫廠長處理,一下就抓出問題,
但廠內沒冷媒管,還要留車才肯馬上叫料。這樣又拖了兩天才修好。
(4)再三交待車全車鍍膜不要除油膜,結果只是推的套餐有除油膜劑,就直接潑到我的玻璃板金上,
車子膜被破壞,玻璃雨刷因此刷不乾淨,這樣記錄有兩次,害我多花8000補兩次膜,還莫名說我雨刷有問題,
換掉用不到2000公里,了不起只刷了不到1小時的雨刷。
(5)胎壓亂打,要他前34後32,結果四輪都給我充38,還說是原廠規定。
(6)冷氣保養只噴兩個出氣口,噴完就算保養好了!收價要900。
整個在Nissan原廠,買車,保養,
都見識到許多台灣Nissan從業人員多不尊重自己的工作,
業務不誠信
技師沒技術
制度逼員工走偏門。
真的,下一台車,真的不會考慮台灣Nissan了!
這次在外面換碟盤,及重新大保,真的比從原廠開出來好開多了!
過年前在我自己的樓,吐出我們去年下半年真實過程。
Big Tiida 也是陪我三年多了。
(1)早知不是頂級車,車身無論多少刮痕、凹陷,都不太心疼。
不似版主還有鍍模、打蠟,我對我的 Big Tiida 只有滿足。
經常經過洗車廠,看到別人的車,打蠟,我雖然欣羨不已,
但是,我總是省下荷包,自己慢慢洗、慢慢擦。
(2)原廠的保養,我也是不滿意,全照保養手冊來賺錢。
到第三年之後,我開始找熟識的民間保養廠接續,輪胎也是,
倒是機油還是讓他們賺。
(3)Big Tiida 在 2017 年躍升房車銷售第二,
街上的能見度真的是實質的多。當初加裝 SR 大包真是正確的,
我都懷疑我早買,是當 Big Tiida 的活廣告。
在台灣,這真的是一部價美物廉的車,儘管安全性追不上它牌,
還是受到銷售者親睞。
(4)以市區代步,省油,空間來說,我難以再挑剔。
看到一個很殺的媽媽,開 H 牌 F 小車,兒女在後座搖來搖去,
我心想,妳技術好,車操控佳,但使得家人坐得不舒適,何必呢?
Big Tiida 確實不是絕佳好車,但是,是一部適合的車。
原本以為本樓不會再更新了,
但是大T過年前一天又發生事故,後面保桿,尾部板金,尾門需要整型,
奇怪的是,撞到尾部後,尾門反而超好關,
跟熟識的車廠約好,於上週進廠排整修,
今早拆下來,板金部師傅傳來照片,
說明之前事故進廠,Nissan花蓮連誠許多應該整修,但沒處理好的部份,
以下是20200323傳來的拆下後照片




細節就不說了,因是熟識車廠,所以在保險理培範圍內,一併處理。
在這裡要跟諸君再次分享的重點是,
在台灣買車(家用汽車,機車,商用車),除買前做功課,
對該目標車種各方了解外,
真的要對未來用車區域最常去的保養廠或車行,
先做好調查及規劃,因為在保固約定下,不管保養或維修,
最少1-3年都在原廠處理,
(當然如果有熟識信賴的車廠,我認為原廠保固放棄也無所謂,有些原廠真的越修越保車越糟)
Big TIIDA坦白說是台非常好的家用車,省油,安靜,好開,小車大空間,妥善率高。
但是在我老婆的用車區域,花蓮連誠處理的真的很不好,
在那邊的保養或維修是一段很不好的經驗。
前一陣子看到版上一些車友詢問購車的選擇,
其實這些年下來,購車FOR家庭用,真的不能光只對車輛做評估,
強烈建議,要考慮未來用車區域最常去的保養廠或車行一併考慮進去,
在花蓮區域,跟住在那邊的親友交換意見下,
凌志,豐田,中華,相對在原廠保養廠上,口碑是比較好的,
這也是經過很多事,才能長一智。
分享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