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過彎後輪離地了,真猛!

meridian wrote:
鐵片凹的很奇怪嗎, ...(恕刪)

可是Vios的U字型的鐵棒沒辦法跟Fiesta比,Fiesta一定比較堅固許多(看看國外對Fiesta讚賞有加,所以一切都是調教的問題),Vios,Altis是用薄薄的鐵片凹的,可能激烈操駕會變形,所以U型鐵棒內最好還有個左右拉住的防傾桿,另外後拖曳臂懸吊要好有個重點,就是後避震系統的彈簧跟減震桶定要分開(Fiesta,Swift,206,...都這樣做),Altis,Vios卻省成本直接避震器彈簧跟減震統直接做在一根
HowardDiwght12 wrote:
可是Vios的U字型的鐵棒沒辦法跟Fiesta比,Fiesta一定比較堅固許多(看看國外對Fiesta讚賞有加,所以一切都是調教的問題),Vios,Altis是用薄薄的鐵片凹的,可能激烈操駕會變形,所以U型鐵棒內最好還有個左右拉住的防傾桿,另外後拖曳臂懸吊要好有個重點,就是後避震系統的彈簧跟減震桶定要分開(Fiesta,Swift,206,...都這樣做),Altis,Vios卻省成本直接避震器彈簧跟減震統直接做在一根

別搞笑了......圈簧分離是為了後行李箱的平整度,跟操控無關好唄
而且Vios是圈簧分離的設計,跟Yaris一樣,請不要搞不清楚然後亂罵一通
下圖是我自己的車,03 Vios 1.5G,原廠就有後防傾桿(其實只是把開口處用螺絲拉住罷了)

meridian大講的沒錯,這玩意不是越硬越好,
非獨立後懸吊越硬就如同獨立後懸吊裝了超硬的防傾桿,其實只是降低後軸極限而已

最後,206後面沒有彈簧,它是利用扭力桿達成避震桶跟彈簧的功能


防潮閘 wrote:
虛心求教…能詳細說明...(恕刪)


扭力樑torsion beam
中小型最常見的後懸吊設計
市面上車子
只要是聽到人說拖曳臂,99%都是這種設計
拖曳臂念起來比較順口?
操控差?看調教,一堆有跑格的車照樣採用這種設計,早期GTI,RCZ,歐規typeR等等

全(半)拖曳臂trail arm(semi trail arm)
很少見了
後驅車專用
我的老B E30就是,有興趣可以去找圖片參考


206,SAXO略老的法國車(近年新車的幾乎都改成torsion beam了)
很特別
兩邊拖曳臂獨立
中間並沒有torsion beam強制連接兩邊
取而代之是一根大砲管當作軸心
再利用扭力桿連接兩側拖曳臂,藉由交錯的設計來產生反扭拒
一方面取代彈簧圈,一方面發揮出防傾桿的功能
很棒的設計但需要定期保養維護,而且費用不低
側向承受力不夠好,後期性能版又多加了兩根輔助拉桿,可參考206 RC


有些人不明就裡,看到這種法國車的大砲管,就誤以為是扭力樑,然後讚嘆怎麼那麼粗大
反過頭來指責真正扭力樑車種的設計偷工減料
根本是??

boneman wrote:
扭力樑torsion...(恕刪)

這算拖曳臂嗎?說真的扭力樑跟拖曳臂我還分不太出來
HowardDiwght12 wrote:
這算拖曳臂嗎?說真的...(恕刪)


圖為標準扭力樑後懸

差很多啦,不可能分不出來

但是拖曳臂也可以是單指其中零件的名稱(你的圖中兩綠色後腿)

拖曳臂:
http://www.google.com.tw/search?q=e30+trailing+arm&source=lnms&tbm=isch&sa=X&ei=43mwUZz5NYzNlAXNlIGwDw&ved=0CAcQ_AUoAQ&biw=1920&bih=949

206的法式浪漫後拖曳臂:
http://www.google.com.tw/search?biw=1920&bih=949&tbm=isch&oq=206++trailing+arm&gs_l=img.3..0i5i19.49113.49287.0.50096.2.2.0.0.0.0.44.80.2.2.0...0.0...1c.1.16.img.rPh4V1ix6Vc&q=206%20trailing%20arm
HowardDiwght12 wrote:
這算拖曳臂嗎?說真的...(恕刪)

算啊
簡單的講, 扭力樑就是你的圖中間那根黃色的部分, 拖曳臂就是綠色的部分
所以扭力樑懸吊就是拖曳臂懸吊的一種
拖曳臂卻不一定是扭力樑, 因為拖曳臂是指綠色那邊, 中間的扭力樑卻不一定要有

像這張圖就是獨立式拖曳臂懸吊
meridian wrote:
不一定吧, 這台注重注重操控樂趣的Focus ST就舉腳了...(恕刪)

抬後腳輕而易舉,關鍵在後防傾桿~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