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今天去看TIIDA的心得

現今的汽車工業已經不是碟煞沒鼓煞有力的時代囉
以本身MAZDA 323四輪碟煞
跟朋友的TOYOTA ALTIS 1.6試開相比
ALTIS的力道明顯不足
兩台都是新車的狀態下(交車三個月左右)
新車沒配備四輪碟煞真的感覺有點差

PS~補充一下小車大空間的缺點
車門明顯變薄,板金結構一定也有差
鋼樑應該也有一些處理
才能營造出內部大空間效應
這樣整體車重輕量化的結果
開高速時的不穩定感可能會出現
或是日久時板件所產生的異音問題
不過這都得等一年後的車主心得報告才能證實了
URD wrote:
因為個人的因素......(恕刪)

小的之前好像去找這個問題
不過結果有點忘記了(國中的事了)
好像是因為前熱的時候可以將進氣的空氣加熱,來達到加熱的作用
雖然說冷空氣所得到的馬力大,但是高溫的引擎突然吸入冷空氣真的是好的嗎?

還有幾個原因忘記了= =
URD wrote:
無巧不巧 今天我也去...(恕刪)

Sorry!你的資訊可能有點落伍了,據我所知,很多車廠都已經換成反置式,就是您說的前吸後排,好像前五大車廠中,只有Nissan最慢推出反置式,且Nissan不知怎麼的,引擎調教走回頭路,最大馬力不到130匹,連Altis都132匹了,向Focus、Civic 8都將引擎調教的很好,不但扭力大且馬力輸出也大,不知道Nissan在想什麼,基本上我覺得最讓我欣賞的是Nissan的空間魔術,而引擎我覺得是同級車中馬力最小的,也感受不要新款車的的誠意。
宣傳說是Megane底盤
其實是ClioIII底盤

tiida頂級也只有一顆氣球
和mazda3一樣

搞不懂為什麼會這樣?
一國產就少了好幾顆......

雖然說氣球不是絕對安全啦...
不過總是要個有備無患才是...
感謝jimliu8233大大的指正
小弟的確是不太常看車子..讓您見笑囉

我看到那種引擎輸出.只會想去弄一份引擎出力曲線圖
峰值數值對我來說只是帳面數字..曲線漂亮才是王道
(最好是高原式的扭力輸出..那馬力大不大就不是重點了..跟柴引一樣..)

不過講那麼多..窮人看車還是看好養的啦...
我算是日產信徒...不是其他車不好是我從早期至今摸得最多的是日產車
但是日產車廠也是一個公司往往也是淪落有錢說話大聲的管理方式
TIIDA就是日產和法系雷諾的合作證明
就我的了解
這部車 算是裡外都是"混血" 這有兩種方面的說法
一種是造價便宜 車商成本回收快 很多東西都是裝現有的東西
一種是車主日後維修不好搞定...甚至到一般車廠維修都沒有很好叫貨或是更換
造成車主便宜買(還未必保證便宜 用料一定不夠實在,能用就算了)日後維修不易或是耗時費力
所以我覺得這種車要觀察上市後9個月的總風評再考慮...
因為....現在大家都是龜毛但是更容易屈就於大環境或是大廠的條件限制
早期的日產車和現在差很多了...唉....看看TEANA....台版的組裝...和售價比
我還是乖乖騎我的英規霹靂馬....好修好搞好跑便宜養....
一個車窗升降機出廠15年才斷鋼絲
國產霹靂馬出廠幾年就斷了...你們知道為何嗎?
用料真的差很多....不蓋你....
這種做法在台灣....TIIDA是一部用不久的舒適慢車....

jimliu8233 wrote:
Sorry!你的資訊...(恕刪)

1.8才132匹,說實在的....也是在走回頭路....
20年前的4A-GE就140匹了(還只是1600cc)
應該是說台灣很可憐
2000cc的引擎馬力竟然還比不上20年前的1600cc
引擎的動力調校並不是愈大愈好,大眾車種還是會以經濟性的考量來設定,要把引擎馬力做大不會有問題,那是要用油耗和底盤的損耗來換的。
所謂前吸後排也就是現在所謂的反置式引擎.
這樣做的好處是,讓吸氣口在前面可由車子向前跑的慣性讓空氣更容易吸到燃燒室中.
好處是馬力會大一些, 渦輪增壓就是在 intake 裡增加一個"風扇"在向燃燒室吹風,所以可見進氣對馬力有多大的影響

但以前的車大多是前排後吸是因為排氣溫度相當的高,靠近防火牆的話,會使室內溫度升高.使排氣管靠近車頭也可以撞風散熱
但現在的隔熱材料的進步使得的前吸後排的車可以做得,的熱度可以做得跟前吸後排一樣的好了
所以才開始採用前吸後排的引擎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