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Nissan GT-R 原廠指定用機油

ray1899 wrote:
300v系列都是do...(恕刪)

這次這部車真的是太猛了 所以請歐陸的機油廠出馬

應該就搞定了

換個包裝只要是尼士模出品 價格就翻一番

畢竟日本消費力和國民所得在我們之上 他們用的東西

注重的就是包裝精緻 連機油搞的跟頂級茶葉禮盒一樣

真的是很佩服 不過裡面是一樣的東西 那就用摩特吧

Garys wrote:
裡面是一樣的東西...(恕刪)


多年前的BMW E46敗下德國名廠AC Schnitzer的防傾桿 , 要安裝時興奮地打開外面AC的紙箱包裝 , 赫然發現裡面放的居然是塑膠袋包著的Eibach防傾桿 ... 心想 , 靠腰 , 早知買Eibach的就好啦 , 價差1萬多耶 ... 原來AC的防傾桿是Eibach的 , 弄上自己的包裝而已 ...

拿著店家放在一旁展示的Eibach防傾桿對照 , 啊不是都一樣 ... 越想越鬱卒 ...

這時店家的小技師發想 , 把它們放在磅秤上比較重量 ( 那個磅秤是店家在秤鋁圈重量用的 ) , 結果發現 :

AC Schnitzer的防傾桿總重量比Eibach的重0.3kg ...

這由Motul代工的Nismo機油 , 不知跟市售Motul的相同黏度的機油是否一樣 ?! 我保留著懷疑完全不肯定的想法 ...
Blue TFSI wrote:
多年前的BMW E4...(恕刪)



很好的分享

記得r35上有機油壓力 機油溫度

可以用對照組

一次用尼士模的 一次用摩特的

看看差在那邊 幾千之後就衰竭了

如果只差一點 用摩特也是可以的
Blue TFSI wrote:
AC Schnitzer的防傾桿總重量比Eibach的重0.3kg ...(恕刪)

所以是Eibach比較好嗎??
因為比較輕啊!!

版主請確認清楚NISMO官網的說明喔~

裡面沒有出現R35GTR的專用油!!

NISMO官網2支機油對應的引擎如下!
15W50>>R34 R33 R32 RB26DETT
0W30>>VQ35 NA系列

理論上300V基本上市賽道用油~街道用車選擇用油~思考模式需要調整一下!!

重點是下面的內容!!
1 日產不對使用NISMO機油作保固!!
2 競技目的開發的機油 3000KM更換

<日本NISSAN R35 GTR 原廠機油也是跟台灣相同>

•本オイルは競技など高負荷走行下での使用を前提として開発されているため、下記2点について、ご使用にあたってはあらかじめご了承ください。
1.本オイルは、日産自動車(株)の車両保証は適用されません。
2.本オイルをご使用の際は、必ず3,000kmごとにオイル交換をしてください。
•本オイルは輸入品につき「オイル漏れ」以外のオイル缶の小さな凹み、スリキズなどに関するクレームはお受けする事ができません。あらかじめご了承ください

nismo

參考看看
nickey820 wrote:
我不在乎花多少錢可以買到 !!...


既然敢下重本就從日本買,還有什好相求呢??
ben0981 wrote:
所以是Eibach比較好嗎??因為比較輕啊!!...(恕刪)


粗淺見解 , 防傾桿主負責底盤運動時的拉扯抗力以達到車身穩定的作用 , 剛性和韌性之間的平衡配置即是技術核心眉角 , 因此粗淺判斷是越重越好 , 表示抗拉扯力效果越好 ; 但也不是一昧做越重越好 , 因為拉扯時所展現的韌性更是重要 , 不然太剛硬底盤反而死硬不靈活 , 甚至有扯斷底盤機件之虞 ... 雖然簧下一公斤等於簧上10公斤 ...
Blue TFSI wrote:
粗淺見解 , 防傾桿...(恕刪)


底盤深奧幾乎無法用數據來作為討論與判定~材料 熱處理技術都在在影響~重量與直徑很難完全代表...
機油也是類似~討論都只能算是分享使用心得吧!!
如果使用原廠建議的Mobil1 0w-40車子也不會有問題吧!?還是因為這隻油太便宜所造成的心理因素......
Blue TFSI wrote:
多年前的BMW E4...(恕刪)



這種東西不是只看外表和重量喔
要看材質和製程

所使用的鋼材種類,鍛造的方式(熱鍛造,冷鍛造)或是有無其他特殊處理

就算是委託代工 規格也不一定相同 只能說製程的模具是同一副
不過大體上來說實際使用差異也不會太大
一般人有幾個能夠把車輛的性能完全的發揮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