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產量350萬輛的策略來思考,Nissan應該是盤算走精緻路線,十年內全球市佔率要再往上提升的難度高,不如轉向拉高毛利,穩定產量為主。參考馬自達,把之前工藝、用料實在的精神找回來。高恩把日產救活,但是也摧毀日產原本的DNA(工藝和科技感)。兩面刃。至於台灣市場,代理商(集團)沒換,救不回來。這間代理商(集團)同時(裙帶關係)代理好幾個品牌,多頭馬車的狀態能把所有品牌都經營好的話,嚴家參選總統一定沒人想競選。如果只想著賣車這件事,下場就是如同高恩的日產和目前的執政黨一樣(短視近利),四個字,坐以待斃。
taiwanprofessor wrote:是日產的文化不對,自...(恕刪) +1 這些死腦經的高層不更換就算現下 裁員 求生 也只是 拖延死期對手都積極在 推新款 新能源車 你慢慢吞吞 市場 早被吃光了
日產的市場大頭是美國與中國這兩個國家的消費者不買單你的產品就算佔有台灣100%的市占率不過一年四十萬也是必倒無疑在產品線老舊研發無力的前提下再講甚麼都是笑話甚麼epower這種急就章沒什麼技術的增程器在台灣可能有大頭買單在美中就是被噴到地的垃圾
Brian_Wang wrote:甚麼epower這種急就章沒什麼技術的增程器在台灣可能有大頭買單在美中就是被噴到地的垃圾 請問您有實際開過或去看過車嗎?e-POWER 即將邁入第三代請問怎樣算是急就章怎樣算是沒技術呢不知道您說的被噴有何依據先前美國沒上 e-POWER應該是認為美國比較適合推純電現在即將補上這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