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er wrote:\
以上三個例子,哪個不...(恕刪)
您要這樣定義感覺也罷.
只是我要點出廣告使用虛無不切實際的感覺,讓人感不感動是一回事,能否傳達該車的本質讓消費者興起購買的興趣又是另一回事. 無意義的廣告就像詩人吟詩作對,對景傷春,只是寫詩人在發抒自己"自爽"一面的情緒.但這種"自爽"式的訴求卻未必是別人可以共嗚的一面. 就像政治人物說自己很悲憤時,為什麼我們要陪著悲憤?
但可以說出車子本質及賣點的廣告,那怕再俗再不美.那種印入人心的力量是很可觀的.有時消費者上門市時的對談不都是會先拿廣告中的一二個觀點來當開場白嗎? 總不能消費者上門第一件事就說我覺得你們的車很"自由自在"?


一個"虛無式"的感覺訴求,對上,有"標準具體"的功能賣點訴求.後者的廣告手法比較讓人可以信賴.畢竟賣車者應該自己要清楚自己車子的本質及價值是什麼.說不出賣點反而訴求吟詩作對式的廣告手法,會讓人懷疑賣方到底自己瞭不瞭解自己家的產品?還是根本對自己產品沒有信心纔要這樣訴求?
按您的說法,的確都是感覺.只不過一個沒有標準可言,另一個卻可以很誠墾的說出車子好在那裡的具體標準.而這具體的賣點訴求,纔是消費者考量是否值得的判斷依據標準.
買車時會去比較性能、安全性,以及內裝外觀等等。但第一次看到廣告時,不就是那種"感覺"嗎?
根據前面亮哥的分類法,"標準具體"的內容,畢竟在其他處也可以取得。而要在短短幾秒至幾分鐘的廣告中要說明具體的東西,的確是不太容易。舉例來說,像最近一些從天花版走下來的機車廣告,他的數據到底給了我們什麼資訊?
個人而言,我倒比較喜歡前面亮哥所謂的"虛無式"的手法,讓看廣告也變成是一種享受(如果各位也受夠第四台強姦式的廣告,就會知道我在說什麼了 =.=)。
* 簽名長度為英文字母100個(中文50個字)以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