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小吳 wrote:
各行各業都有頂尖的人...(恕刪)
真的~
我始終把隔行如隔山放在心裡 當你遇到完全與你想法相左的客戶時
我會把這句話拿出來感嘆一下 反而心裡會釋懷許多
一般人無法體會這行業的辛酸處
也無法相信賠錢賣車真有這麼一回事
印象還很深的 小弟賣了一部車 對方是自己的同學
自己一向認要無愧於身邊的朋友
一毛都沒賺了賣了這部車 甚至自己掏錢出來為了要滿足他的配件
但
自己得到的是什麼? 就"對得起自己"五個字! 如此而已!
而對方在貸款核撥下後因為一些細節 反過來客訴.............
而他在購入這車後 車價漲 業務獎金也縮了水(購買前就已提醒敦促他)
直到現在我相信他仍不知道他買了這車 讓他省下五六萬
也不知道我當月薪水兩萬出頭 還花了3千元替他加裝配件
當然的 他也不會在乎你曾提醒他兩萬多的薪水還得養兩個未滿五歲的小孩
從事汽車業務那些年 我可以保證
你真正沒賺他錢的客戶
從未有一個會相信賣他車的這個業務完完全全沒賺他錢
這不需要也無法改變 因為這是人性使然
常常認為汽車業務這樣的辛酸 為的只是餬口飯吃 這種感覺 外人無法體會
而這行業 真的不適合完全對自己誠實 以問心無愧對自己的人從事
但偏偏這種人在車界
卻不在少數~~~
後來我不幹了 因為所謂的誠實 在人眼中卻是欺騙
mingyang wrote:
簡言之 賺不到錢 就...(恕刪)
老實說
業務都一樣啊
如果賺得少就哀哀叫
那這一行鐵定走不久的
放長線才有機會釣大魚

我覺得這是現在同行最欠缺的心態

以前當電腦業務時
一台電腦隨便抽,光利潤就有一兩萬
現在大家都去光華和網路比價、議價了
誰還去找業務買電腦?
總不能我也來抱怨都不給我賺吧
正確的利潤應該來自商品(廠商給的),而不是話術
不然有一天產業一定會淪落到跟房仲一樣,人人喊打的情形

賣家們當然知道買家一定會貨比三家,除了金字塔頂端的客戶
所以極盡所能的提供最好的優惠來競爭
但一間公司能提供的就是固定的,所以同一廠牌車子問到的配備價格都是固定的
因此,汽車業的競爭對手就從不同廠牌變成了自己同公司的同伴
誰願意拿出自己獎金多的那個就能獲勝,就能接到訂單
獎金哪裡來? 自掏腰包
為的就是賺到這業績,年終獎金能拿多一點
現在的汽車業務,似乎都是在賺年終獎金了
我家買車也是比較了多個營業所的業務
最後還是選擇跟朋友買
不僅是因為朋友開的價好,他的服務態度是最令人讚賞的
事後我們也有在講,就算他貴個一兩萬也是要跟他買
其實,有許多人在買車,是在買服務
一台百萬以上的車,那一兩萬真的有差到多少嗎?
小弟認為售後服務,業務的誠懇態度,才是決定買家是否下手的主要因素
現在許多業務,就認為只需要盡可能的壓低價格、送多點東西就能有客戶跟他買車
這是沒錯,在當下可能有客戶會直接跟他買車而不會去注意到談價時業務給他的觀感
而在事後服務方面敷衍了事,造成客戶的不悅
網路上推薦的業務,有幾個只是單獨因為價格低而非他的售後服務好及真誠相待?
價格壓低,並不會讓你成功,只會讓你當下拿到一個業績
之後呢? 假如客戶上網訴說你的服務爛,失去的就不止一個業績了
那時一台車的獎金才6-8仟元,進口車最高2萬元
有時老實跟客戶說,客戶也不會信,說1台車至少5-60萬,獎金怎麼可能這麼少
其實這跟業積有關,當業務每月只能賣出3台,那獎金就是這麼多了
可是如果可以超過4台以上每台就可加3-4仟元不等
記得那時同期有一個車神,每月可賣2-30台車
連雜誌都有介紹,那時聽說只要拿者雜誌就可以賣車了
因此他所能得到的資源或支援一定不是一般業務能做到的
所以如果他能虧1-2台來賣車,那一般業務有辦法嗎??
如果跟一般業務買車,又問到這位車神的菜單,客戶又有辦法分辨誰有賺或誰有虧錢嗎??
另外早年賣的車配備不像現在這麼多,CD或DVD等都是標準配備,還有一些配件等
這些都是業務能有賺錢的方式,因為配合的廠商都有業務價,能賺的是市價及業務價的差額
如果這些客戶自已去外面安裝也是以市價取得,只是現在車廠都變聰明了,一定要求在自家的配件廠安裝
或出廠就有了,因此業務能賺的又變少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