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多設計只是商業模式運轉,並不是理想的方式
一切為了商機洗腦卡位而已,今天電池的能耗及成本尚未突破
e-power的用意就是把油車的效率最大化,至於選擇用電融入
只是剛好而已,它還是一台燃油車。
況且增程一詞意味輔助而非主要,這台車的設計既是燃油為主就不是增程,
不用把它定位為電車增程的變體。
1.epower對手hybrid大電池就是養護成本超高、重量、以及強電壓的防護措施需要。
2.我自己加油都沒法忍受排隊了,你叫我買純電為主車,我不要阿,
家家有充電樁?? 滿血再生要媲美油車???? 這是一種我家樓下有捷運站
一出捷運站就是習慣生活圈,捷運好棒棒的概念嗎?? (最好我還是上市公司CEO?!)
幹!我只是升斗小民阿,有人有時間浪費在轉乘上,恁爸油門一催就要完成家庭主夫與
上班族的任務。
3. 同樣站在節省燃油為主的立場下,EPOWER 比 HYBRID 還少掉雞肋變速箱,電池重量也少 ,
發電引擎的驅動軸直接接合發電機,根本沒有比較複雜或是重量提升
4. EPOWER目前約略是2.5代的能源管理,目前尚有優化空間,將來會結合資訊網行徑路線地形地貌用路狀況來指示發電機運作強、弱、停程式。
5. 以汽車代步立場,而非比賽飆速來說。發電機用的燃油熱效率最佳狀態就是米勒循環型態中轉速域,而非很多網友認為就是要高轉速才是王道,另外低速扭力與高速巡航,電能驅動都能解決。
6. epower 的能源管理最終是以燃油發電機盡量不產生多餘的冗餘電力儲備(不管是要停機還是效率運轉),除了基本車載用電以外、需要的突發馬力 或是行駛地域的馬力需求 只要電池的緩衝備援電能及拉高發電機轉速來足夠應付就 行了,將來優化的的方向結果必定是朝發電機引擎cc數變小或是"小電池"尺寸更加縮小, 而非所謂的不如拿來充飽電池來純電巡航
7. 綜上台灣的用路生活環境是需要note 而非 leaf
沒超過1200cc都是課601-1200cc的稅金,跟絕大多數紅牌重機一樣
當然養車成本又是另一回事
畢竟有引擎又有電動機,甚至還有蓄電用的電池
要進來台灣,最少也得先公開這個,才會有人買得下手
如果 NOTE 內建電池只有1.5KW(1.5度電),我倒認為,如果將引擎再改小(雖然601CC~1200CC級距都一樣),但電池容量加大到5KW(5度電),以特斯拉 Model 3 的成績是 126 MPGe,也就是百公里平均耗電 16.7 度,LEAF第二代百公里耗電 19.1 度(數據來源:https://kknews.cc/zh-tw/car/4ovzqq3.html),來比較,1.5KW的NOTE,搞不好只能開10公里,我認為市區用車應當一天開50公里以內,大部分上下班來回都在20公里以內,把電池容量加大,引擎縮小,讓每天充飽電的電池,可以開50公里後才充電,如果要長途高速用車,也可以手動啟動引擎,例如想從台北開到高雄,應該可以在電量只剩80%時,可以手動啟動引擎充電,不要讓電量用快光才啟動引擎,以免充電速度來不及馬達使用,而造成被限速。
"NIKON D200"+"12-24 F4"+"24-70 F2.8"+ "50mm F1.8"+"70-300G VR" +SB800
內文搜尋

X